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护理人员

郭 娜

(大连辽渔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相对较高。这种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细胞坏死造成的[1]。急性心肌梗死有着病情严重、发病急促以及预后情况差等特征,在临床中会产生疼痛、心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性反应等,部分患者还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会伴随产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随着再灌注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由于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中需对此予以重视,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则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对于伴随心律失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实施整体性护理,进而优化患者预后[4]。基于此,本文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本次试验,样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5∶20;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64.12±2.14)岁;疾病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18、11、14、2例;梗死部位:前壁8例,前间壁10例,下壁14例,正后壁7例,高侧壁6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高血脂症10例,糖尿病15例。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4∶21;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4.36±2.45)岁;疾病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20、9、13、3例;梗死部位:前壁10例,前间壁8例,下壁13例,正后壁8例,高侧壁6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3例,高血脂症12例,糖尿病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1种或多种不同程度症状发作;所有患者符合WHO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通过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心律失常;意识清楚,不存在理解障碍。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内科疾病以及遗传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的患者;存在脑出血、脑卒中病史以及合并颅内肿瘤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不完善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该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告知患者多休息、多饮水,按照医师叮嘱用药,并对患者实施腹部按摩等。

1.3.2 观察组 该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①病情观察。心律失常一般发生在心肌梗死发病后的1~2周内,以24 h内发病率最高。高发阶段一般在凌晨5点至中午12点之间,因此在发病24 h内密切监护患者的情绪及生命体征。在凌晨5点至中午12点之间加强巡视,增加看护人员。调整班次,以上午班和大夜班班次人数增加为宜,每15~30 min观察并记录1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等指标。掌握各种心律失常药物的用药特点、规律以及规范化的抢救流程。患者出现心悸、气促、头晕及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开展急救,并通知医师。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对病房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合理调整,使病房的空气保持流通;另外,护理人员应最大程度的缩短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的时间,使患者的正常休息可以获得保障。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治疗方式、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5]。④饮食护理。按照患者的病情以及饮食习惯和规划相应的饮食计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并告知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6]。⑤用药指导。按照医嘱科学合理用药,在用药前要为患者说明药物的名称、作用,对于口服药物则要在确保患者服用后在离开。在患者用药后,要强化对患者的巡视,对患者是否产生了不良反应等情况耐心观察,如果患者产生了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7]。⑥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的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且患者长时间受到病情的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导致部分患者并不信任医护人员,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对此,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适时鼓励患者,强化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⑦并发症预防。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脑水肿等情况,则要使用冰袋或者冰帽对其实施脑保护,进而缓解脑神经所受到损害,并告知医师对其实施有效措施进行处理。⑧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第1周须卧床休养,所以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并对患者的生活以及饮食等进行指导,辅助患者实施四肢关节活动,避免血栓的产生。在疾病发作后的第2周,则可辅助其进行翻身,或在病房内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在第3周,则可进行日常活动,避免产生感染、便秘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⑨定期随访。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并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密切沟通和交流,对其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进行详细记录;另外,还要和患者进行交流,确定随访的时间等。在随访期间,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的现实状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指导,同时告知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8]。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心排血量。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包括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心功能指标、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LVEF、LVEDD、心排血量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情况对比(±s)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部分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且这种情况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都会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等[9]。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清肌酣、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等,这种疾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肌梗死所造成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使细胞功能产生障碍,从而产生心律失常、心肌受损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10]。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所造成的血栓形成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栓塞血管所造成的心肌细胞坏死。临床主要通过实施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该疾病,且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会对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11]。如果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12]。

优质护理是近年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方式,是一种利用强化基本护理、深化护理观念以及落实护理责任来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护理干预模式[13]。这种护理模式重视以人为本,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层面进行调整,得到社会以及家庭的支持,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优质护理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饮酒史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缓解,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强化其治疗依从性,使其更急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另外,在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指导,可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防止病情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而使患者的防范意识及健康意识获得整体性的提高。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所进行的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优化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护理人员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