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2022-06-10张愉山东省龙口市黄山馆镇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疫病

文│张愉(山东省龙口市黄山馆镇畜牧兽医站)

姜茹(山东省龙口市七甲镇畜牧兽医站)

王智波(山东省龙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为严重,疫病流行不仅能造成一定数量的动物死亡及其产品的损失,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对外贸易,某些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口蹄疫等)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烟台地区的畜禽养殖业越来越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畜禽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更容易使畜禽受到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因此,分析梳理当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肉蛋奶食品安全,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

1.防控体系不健全。中国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无论是育种、饲养技术还是疾病预防控制技术都比以前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就是体系不全面、不平衡。受传统观念影响,养殖场户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就是只关注动物本身,只要动物没有发病症状,就认为是健康的。对这些肉眼观察是健康的动物在生产养殖中既不重视动物的免疫接种,也不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给疾病入侵动物机体提供了可乘之机。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养殖场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存在混养的问题,牛羊混养或是鸡鸭混养,或是不同年龄段的动物并没有严格进行分群饲养,给某些疫病的交叉传播带来风险,正是由于养殖从业者只关注动物本身而忽视了防控体系的建立,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养殖场户从事养殖行业,并没有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因为疫病防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业者往往为了获取更多的养殖利润,减少养殖成本,往往从思想上就忽视了疫病的防控与防治工作。当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对养殖场户饲养的动物开展疫病检疫时,养殖场户拒不配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为从业者对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给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基层动物饲养设备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优质、有机、绿色的畜禽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直接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户为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猪、牛、鸡等动物的养殖数量。但一些养殖场户的实验室设备并不能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疫病检测工作。一些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检测的实验室较为简陋,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当前疫病检测的需要。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对动物疾病的确诊更精确也更省时,但养殖场中的实验室仅仅配备了几台显微镜,并不能满足当前动物饲养中疾病防疫检测工作。

4.基层动物饲养技术较落后。新形势下,动物疫病的发生较之前具有难诊断、易混淆、易误诊的现象。像有些病原感染动物后,动物表现出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且存在几种疾病混淆感染的情况,仅通过传统的诊断方式容易造成误诊,需要采用免疫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技术手段才能找出病原,进而确诊。一些驻场兽医或技术人员在给药治疗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不按照说明剂量给药,随意加大给药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这不仅没有治愈疾病,反而易引发动物中毒或继发其他疾病。

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结合本地区实际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控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和上级争取资金,完善基层养殖场户的疫病净化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动物疫病检测工作,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待遇,建设起市、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点,畜牧、兽医、屠宰、市场监督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养殖场户的监督和技术指导。各类型养殖场要建立起生物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养殖场户生物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养殖场的涉及与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控制、无规定疫病区的建立和疾病控制等,其中疫病的控制又包括对动物、环境和病原体的控制。养殖场户建立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是预防控制一切疫病的前提要求。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动物疫病发生,建立起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就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只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场户的从业者都提高其对开展这项工作的认识,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顺利进行。各级畜牧兽医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融媒体等方式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必要性、重要性、方法措施等进行介绍和宣传。只有通过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加强养殖户积极配合与支持,相互促进,相互监督,才能为畜牧养殖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疫病防控工作氛围,才更有利于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3.加强基层动物疫病实验室建设。要加强基层疫病实验室建设,就要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加强“硬实力”建设是指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实验室内仪器设施设备的配备,对一些陈旧老化的仪器设备进行淘汰,购进一些新的仪器设备,如PCR仪、离心机、无菌操作台、酶标仪、电泳仪以及常见疾病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加强“软实力”是指引进一些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提高其工作待遇使其能投身到基层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中。各级部门还应定期与涉农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举办培训活动,让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到大学校园参加培训讲座,提高其业务水平,基层畜牧兽医部门也要定期邀请动物疫病专家来基层开展讲座,将动物疫病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保证实验室能在动物疫病检测中充分发挥作用。

4.加强疾病诊断技术,规范动物疫病治疗。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以及养殖场户中的兽医人员要利用培训机会加强自身技能提高,尝试运用一些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疾病诊断,对于疑似重大动物疫病要及时上报,做好患病动物的隔离和封锁工作,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在给患病动物用药时,要按照说明剂量进行给药,切忌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要开展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以及兽药残留问题危害人体健康。中兽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生产中运用中兽医、中兽药给动物开展疫病预防、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层兽医工作者有时也要转变诊疗思路,尝试用中兽药的思维、方式对动物开展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兽药相对于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标本兼治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5.定期开展动物疫病流行情况调查。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定期开展本地区、本场区内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感染情况调查。摸清以往造成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特点,制定本地区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开展动物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保证疫苗来源可靠,按照说明书正确接种。养殖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给动物接种疫苗,接种后要及时对接种动物开展抗体效价指标检测,对于抗体效价较低的动物要及时进行二次免疫,确保养殖场内饲养的动物维持一个较高的抗体水平。

6.养殖场户加强饲养与管理。养殖场户要注重平时养殖场内的饲养与管理,在饲养方面要保证饲料来源可靠,各种饲料搭配合理,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一定要充足,禁止饲喂发霉、劣质、变质的饲料,保证动物有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将一些酶制剂、酸制剂等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添加在饲料中,以提高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概率。在管理方面,一是要注意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冬天注意对动物的保温,夏季注意对动物的防暑降温;二是按照各类动物的生长阶段合理分群,饲养密度不能过于拥挤,保证每一只动物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三是对动物排出的粪便要随时清理,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对圈舍内外定期开展消毒措施,消毒药物要注意浓度并轮换使用;五是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对于引进的动物要进行一段时间内的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三、结语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农业、商业、外贸、卫生、交通等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树立大局意识,全面安排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畜牧兽医防疫机构,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专业的人员以及养殖场户的积极配合才能把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好、贯彻好,把物疫病防控顺利开展。对于养殖场来说,多养不如少病,只有做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疫苗接种、消毒等各个生产环节才能防患未然,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疫病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