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
2022-06-10关月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月(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一、创作背景分析
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国古典乐器的代表之一。古筝是一种弦乐器,它起源于秦地,故又称为“秦筝”。古筝白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有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内蒙古筝等。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筝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山音孔构成。古筝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清澈流畅,惟妙惟肖地凸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时而又优雅抒情,亦庄亦谐,旋律流畅,柔媚动人别有韵味。《临安遗恨》这首协奏曲结合了中西方文化,被誉为了最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是最重要的钢琴作品。在民族乐器中引入西洋乐器,通过两者的协调配合,可以使古筝艺术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效果,在艺术领域和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作品《临安遗恨》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这主要是由于作品讲述了爱国将领和岳飞在南宋时期受到的不公,以及最后的凄惨命运。该作品采用了《满江红》这一传统历史曲目的情感基调和音乐曲调,展示了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岳飞英雄的悲凉情感。金兵在南宋时期的大肆掳掠,面对肆意欺凌的金军,实力不足的南宋朝廷只能够坐视不管,南宋初期的岳飞被任命为主战派将领,他曾经带领军队与金军抗击,然而在软弱的统治者和小人的陷害下,他最终在临安狱中惨死,当时他只有39岁。岳飞虽然被小人所害,但是他依然十分热衷于自己的国家,具有英雄的浩然正气,被历史永远记录了下来。作者有机地结合了《满江红》和《岳飞》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塑造出了一位英勇的岳飞形象。《满江红》最初的演奏乐器就是中阮,然而中阮力度不够,在演奏期间难以有效展现出悲愤情感,所以何占豪改编了这首乐曲,采用了古筝协奏法,使得这首乐曲具有了更强的艺术变现和空间穿透力,《临安遗恨》这首古筝曲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二、《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
《临安遗恨》包含了引子、慢板、快板、中板等段落。整个作品为复三部曲式,即AB-CA'。这种西方曲式十分典型,然而在具体应用该曲子的过程中,其主题呈现和变奏方式依然和传统音乐一样,有序地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发展形势。第一部分。A 段属于引子,强有力的钢琴和弦打造出了悲凉的气氛。接着正式进入古筝弹奏,展示了岳飞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表达了岳飞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物的心境。接着乐曲的曲调突然改变,出现了钢琴声部,在钢琴与古筝的共同作用下,悲壮气氛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主人公仿佛发出了无奈的叹息。此段采用了较为自由的节奏,音色和力度存在鲜明的变化,其旋律和速度在25 小节后出现了更明显的变化,使得这段具有了更强的戏剧变化,同时,也凸显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该部分是慢板,属于最主要的乐曲段落,以D大调呈现主题,这一段使得美好的祖国山河得到了充分展现,属于自然、大气的表演,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城墙上站着的岳飞,对大好祖国河山发出的感慨。乐曲在67 小节处的主题是G 大调,主人公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开始担忧祖国的江山社稷。大宋不仅面临着金兵的不断侵扰,还面临着严重的朝廷斗争。这部分真实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体现出了复杂的人物情感。在演奏这段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动人的音乐,并且需要重视强弱变化的细节处理。第三部分。该段的情绪与前一段具有明显不同。展示了金戈铁马、鼓声雷鸣的画面,尤其是在快要完成扫摇部分时,无情和残忍的战场画面得到了鲜明地凸显。在刚开始弹奏这部分时,钢琴弹奏的附点节奏十分低沉有力,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马蹄声,在战马声中,人们也仿佛可以看到疆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接着会加入古筝弹奏,这使得战争愈演愈烈,危险逐渐逼近,再现了岳飞大将军为祖国河山、百姓安定,带着千军万马浴血奋战的场面。在快速轮指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采用合理的指法,保证发力点在之间,所有音都应当达到饱满、力量匀称的要求。第四部分。这部分处理应当逐渐加快。我们可以看到身在冰牢的大英雄,脑海中快乐地回忆着自己凯旋的场景。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展示出凯旋的岳飞与家人团聚的画面,因此,需要采用明亮的音色和欢快的情绪,突出重音演奏,重视旋律的弹性,营造出喜悦的氛围。第五部分。与前面部分相比,该段落的音乐更加轻松活泼,画面转到了儿时的主人公,当时的与非正在习武。浴血奋战的英雄曾经也是个承欢母亲膝下稚嫩少年,展现出了英雄不为人知的一面。第六部分。这整个部分的构成就是散板,这段的主要演奏方式就是华彩段,这段没有钢琴声,只有左手扫古筝的声音和右手摇指扫过古筝的声音等,这些铿锵有力的声音将回忆中的岳飞拉回了现实,走上刑场前,岳飞十分愤恨朝廷,担忧江山社稷,牵挂自己的家人,这里的音乐情绪越来越复杂,令人感到心酸。此处的音乐以G 调结尾,这是第三次重复主题音乐。这段表现了复杂的音乐思想,表达了虽然愤恨奸臣但却不敢言的黎民百姓,最后的和弦就如同人们的叹息,对悲壮的岳飞发出的叹息。
三、和声的艺术特色
(一)主要调式为宫调和羽调,采用了大小调和声的西方框架
乐曲的基本调是D 宫调,这种定弦调是古筝演奏常用的,主要的羽调为b和e,体现出了西洋大小调的特征。随后的调性转换开始于G 宫调,乐曲采用了色彩变化显著的C 调演奏高潮乐段。钢琴伴奏的尾声由a 羽调引出,随后全曲在e 羽调中结束。
(二)运用了以宫音为主音的I-VI五声调式,巩固新调
该乐曲由宫调式和羽调式组成。在I 和IV 这两个宫调式和弦主要为五声正音,没有偏音。I →VI 和VI →I 的转换间也融合了五声音阶,充分发挥了主和弦的作用。作曲家在乐曲中频繁转入宫调式后,为了巩固新调,决定采用I和IV 和弦。运用了以羽音为主音的Ⅲ—I 五声调式,呈现了动力和声类似于宫调式,Ⅲ和Ⅰ这两种羽调式和弦也都是五声正音。其中采用的Ⅲ6 和弦音为低音,所以能够起到主和弦的效果。呈现出类似于V-I 的和声效果,动力性较强。所以,采用Ⅲ—I 羽调式可以使乐曲更加自然。使用了非三度叠置和弦,凸显了乐曲的民族特色作为民族器乐组成的协奏曲,必然需要用到独具民族特色的钢琴伴奏,所以,该作品的钢琴伴奏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了以往的三度叠置和弦,其中许多的非三度叠置和弦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使用了变革终止,提升了乐曲情感的感染力在乐曲尾声,采用了三连音和弦织体的钢琴伴奏,此处的钢琴和声为正格终止,确立调式为a 羽调,巩固了调式。在结束乐曲时采用的变格终止起到了补充的效果。在336 小节出现正格终止后,随之出现的和弦音充满了变化,最大化地计划了音乐矛盾,最终主和弦在大家的期待中缓缓出现。此类终止方式,既推进了音乐情绪,又激化了音乐矛盾,使乐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升华了音乐情绪。
四、艺术表现力
《临安遗恨》作品中除了包含了各流派最基本的演奏技法外,其中的许多演奏技法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例如,频繁出现的扫摇和摇指等。而在这些独特的演奏技巧中,经常会出现的就是点指技法。“点指”技法中代表性最强的就是浙江筝派,可以说最典型的技法就是浙江筝派。《临安遗恨》中多处运用了特色鲜明的浙江筝派的点指,从一定程度上改良和创新了其演奏技法。通过运用各类演奏技法,有效地表达除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英雄的思想和爱国热情等,也使得《临安遗恨》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然而,作品《临安遗恨》的弹奏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演奏者想要实现对该作品的完美演奏,首先就应当加强自身的古筝演奏功底,必须具有扎实牢固的基础;此外,演奏者应当具有扎实牢固的基础;此外,演奏者还应当透彻和清晰的领悟其中的情感,必须在演奏作品的同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对作品内涵的充分变现,完美的向观众呈现作品,使《临安遗恨》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促使观众产生共鸣。
五、作品艺术特色
通过分析作品结构和内容之后,我们总结了《临安遗恨》具有如下艺术特色。
首先,其中有机结合了民族性和现代化的旋律音调及和声语言。《临安遗恨》以《满江红》古曲为主题音调。《满江红》本来的作者萨都剌是元代文人,是《满江红·金陵怀古》的配曲。杨荫浏音乐家在此曲中填入《满江红·怒发冲冠》这一岳飞词作后,得到了大面积的流传。其原曲中的五声徵调式十分典型。在改编的过程中,作曲家采用了羽调式和商调式代替徵调式,降低了作品的色彩,使得作品情绪由豪迈奔放转变为了婉转哀怨,同时从内心情感和主题形象方面,对人物进行了全面地刻画,并且,其中加入的偏音起到了辅助和起承转合的作用,然而却没有改变五声性骨架。但是,五声调式中包含的和谐正音具有更高的谐和度,推动力和开展性不强,也没有明显的色彩变化,在情感表现方面更加亢奋、紧张,经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所以,作曲家将协和度和稳定性并不高的和弦引入带了作品的多处,例如减三、减三减七等,并且其中还采用了一些现代和声手法,例如延迟解决和持续不解决。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其次,在采用旋律塑造人物形象时,应用了主题变奏和叙事题材。我国最常用的传统器乐曲演奏技法就是旋律塑造形象和变奏。然而,《临安遗恨》属于滥觞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这主要是因为,作曲家只是在某个旋律中采用了不同的主题音调,就塑造出了人物的各种性格,叙述了其悲惨遭遇和不同的思想。中国人一直以来最欣赏的就是音乐的旋律。听众认同的音乐家大多可以创作出大量高质量且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旋律的作品。《临安遗恨》相当于作曲家最初创作的《梁祝》作品,其中都采用了传统的旋律塑造形象的技法。《临安遗恨》不同的地方在于,只改变了某个单主体的音调,就将呈现出了一个精忠报国、征战沙场、忧国忧民、蒙受冤屈的岳飞英雄的生平事迹。
最后,作品中即继承了传统乐器技法,又结合了外来乐器。《临安遗恨》作品中结合了中国和欧洲两个国家的古筝和钢琴音乐体系。古筝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乐语言十分独特。也被是在近现代时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独特技法,且地域性流派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专业作曲家在成功创作这一筝曲后,由于筝语言中融合了不同的流派风格,所以,其音乐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然而有中国传统音乐存在着这地域特征,所以,在表现该作品时,需要采用与该特征相符的演奏技法。众所周知,现在的杭州就是宋代的临安城。作曲家何占豪于浙江出生,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浙江筝派创始人王巽之对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他在《浙派古筝》中提到:我身为浙江人,无法写出具有山东味、河南味和潮州味的筝曲,所以只能够写出浙派筝曲。作曲家在《临安遗恨》中引入了各流派最基本的技法,例如,扫弦和摇指等,其中应用最频繁的就是“点指”和“清弹”这两种浙江筝技,良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浙江筝技。而钢琴的音域更加宽广、具有更多变的音色,在演奏时灵活地应用了和声和弦等,通过对连奏和震音等演奏技法的运用,实现了对音乐情绪的良好渲染,与古筝形成的相互应答,更好地烘托了作品的主题背景,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内涵。
六、结束语
古筝是我国古老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乐器。通过古筝弹奏常常可以给人一种高山流水意境,同时又可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豪情。古筝的艺术非常悠久,表现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辛勤劳作的思想。古筝是艺术的重要组成,古筝的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继承性,现如今国家发展节奏加快,人们对古筝演奏技法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古筝演奏技法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现有的古筝演奏技法,从文化底蕴和曲目分析影响古筝演奏技法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通过技法朝着高难度方向发展、统一内容形式、立足古筝特征、多元化发展等方式,促使古筝演奏技法可以有效进行改进和创新,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总的来说,《临安遗恨》作品中有机结合了民族性和现代化的旋律音调及和声语言,在采用旋律塑造人物形象时,应用了主题变奏和叙事题材,作品中即继承了传统乐器技法,又结合了外来乐器,表达出了不同的音乐情绪,艺术价值较高,值得人们大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