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角度探析流行打击乐节奏编排
2022-06-10高笙王卉吉林艺术学院
高笙 王卉(吉林艺术学院)
一、打击乐中的字
语言中构成词句的最小单位是语素,中文中即是拼音并具有四种声调的变化,即:阴平ˉā、阳平ˊá、上声ˇǎ、去声ˋà,同一个拼音由于声调的变化能产生多种不同含义的文字,英语中则是由字母按照音标规律进行构成,在使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音节重读等,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自然的产生了强弱关系。音乐方面自20 世纪以来创作者为寻找新的声音和音乐表情不断探索,在打击乐中的演奏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传统打击乐使用不同尺寸、材质的鼓棒及鼓刷或不同的持槌方式,如正反手持槌的阴阳槌敲击同一乐器进而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2)以槌头的运动轨迹划分为四种发力方式进而产生强弱关系:①full stroke(F)从最高点开始到最高点结束;②down stroke(D)从最高点开始到最低点结束;③tap stroke(T)从最低点开始到最低点结束;④up stroke(U)从最低点开始到最高点结束。(3)以四种发力动作产生音调的变化规律为基础改变打击乐鼓组的选择,通过音高的变化以此向听众传递情感的改变。
打击乐的声音与其他旋律乐器相比较为单一,与美术领域的中国水墨画有相似之处。其他美术形式更重视色彩与光线的应用,但传统水墨画只用一种黑色的墨完成整幅作品的艺术创作,其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与上述的打击乐发力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水墨画把墨分为五种浓度以焦、浓、重、淡、清分别来完成质感与动态,打击乐则通过moeller、F、D、U、T 等发力的合理运用也能产生不同情感。
二、打击乐中的词
(1)打击乐的特性:词是由语素构成,其中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即:偏旁表形、意,其余表音;英语一般是以“前缀、词根、后缀”三部分构成,即:词根决定单词意思,前缀改变单词词义,后缀决定单词词性等。如“氵”基本都与水有关;un-前缀基本都表否定。音乐中单音“Do”坚定、“Re”激励、“Me”稳定、“Fa”悲惨、“So”光辉、“La”悲哀、“Si”敏感;大和弦明亮反之暗淡,节奏作为音乐的“进行”包括了各种运动的形态,在BPM 为60 的条件下八分音符给人感觉更为适中、三连音相较慵懒、十六分音符更为激进。首先了解节奏本身特性并去模仿、借鉴旋律声部乐器的旋律脉络,在其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创作借用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赖特认为一个建筑不应凭空出现在地面上而是应该和周围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节奏声部在音乐作品中的编排也不应凭空随心随意编写,应与其他乐器声部有机结合使得音乐作品达到完美的状态。
(2)通过重音及休止改变节奏特性:重音一般都指示着句子或节奏中最重要的词,而休止使其强弱分明产生主次之分从而形成反衬。重音不仅能表强调也有断句和改变词语含义等作用,汉字由四声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含义,而一句话因重音的强调位置不一也可产生多义,英语里部分单词重音位置不同则改变词的词性,如.唱 片;记录等,节奏重音的改变也可使听感产生情绪的转变,如八分音符重音在后半拍会更跳跃情绪显得更为轻快。此外休止符也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却被时常忽视,就音乐演奏而言休止符与音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作品越来越重视通过休止符的使用在乐句中起到明显的句逗作用使其更有呼吸感,也能用短暂的间断产生明显的停顿感、收缩感进而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更有实验音乐的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钢琴曲《4 分33 秒》全程不演奏任何一个音符,仅用开关琴盖的动作表示段落的划分。因此,在进行打击乐节奏编排时,将音符与休止符二者有机结合就会产生出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打击乐中的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由词、词组(短语)构成,音乐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和声、节奏与旋律,和声体现了音乐的空间感;节奏体现了音乐的时间感;旋律则体现了音乐的逻辑感,语义的通顺与否与语句的逻辑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语句中的音组含义:由于音乐能产生情感的传递被认为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那么表意完整明确是语言的基本要求,但使用者对语言的简化是语言及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语言习惯中表意完整明确与语言简化往往是互相冲突的,为了更加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往往需要运用更多的词汇或语句,而更多的词汇和语句却又使语言显得啰唆拖沓,所以,语言在进化过程中必然要在表意完整明确和简化原则之间取得平衡,由于人体发音的习惯与限制所以无论东西方的语言日常交流或文学作品及音乐作品中都多以2 或3 个音节为一小句。例如,拉丁音乐中的Clave,Clave本意为响棒,是一种非洲的节奏乐器由两只木棒组成,在西班牙语里Clave 有“暗号”“关键”的意思,而Clave 的节奏我们通常把它译为“钥匙”,定义为核心律动节奏,常使用的有两种分别是SonClave 和 RumbaClave,再细分会分为23SonClave 或32SonClave 及23RumbaClave 或32RumbaClave,很多演奏者在完成拉丁音乐时并不能理解和完成拉丁节奏及拉丁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掌握Clave 导致。在中文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古诗中的五言及七言绝句,规定句数和字数,并且句中以平仄来规定句和句之间的句式对仗及发音的押韵关系,诗词中的词牌、曲牌也起到同样作用。五言绝句多以XX、XXX;七言绝句多以XX、XX、XXX来进行划分,与拉丁音乐中的Clave 相似,XX、XXX 或XX、XX、XXX 的发声规律则是解读古诗中的“钥匙”,如果改变了发音规律甚至使人不能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景与思想。而在音乐作品中也有与之相似的“钥匙”以便去理解曲目、分析曲目最终在节奏编排中使用从而完成音乐创作,以较易混淆的Polymeter 及polyrhythm 为 例,其 中被使用的最小的单位都是2 音组、3 音组或4 音组等进行的组合。
(2)节奏编排:打击乐器具有多个声部同时演奏的特性,宏观来看,打击乐器各个声部之间互为独立用对位的思维将声部视作独立的几个声部线条,平行运动且相互交织、交融;微观来看,打击乐器各自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动态,以实验摇滚风格YES 乐队的曲目《Zone Of O》为例,单从鼓的节奏片段角度通过重音、音组、休止符的几个阶段按自身理解尝试进行分析打击乐的节奏编排:
图1 曲谱1
②将每组三音组中的第二下十六分音符进行休止使其形成一个Shuffle 的节奏,如图2:
图2 曲谱2
该曲中形成的节奏编排在听感上完成了Shuffle 的节奏框架,但由于音符通过重新建构因此相较于传统Shuffle 节奏更短促、更跳跃,对比如图3:
图3 曲谱3
③最终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部分删减并采用传统鼓组与电子乐器相结合的方式将音符的音高与时长等因素进行了调整,以多声部演奏方式将节奏动机延伸成了一条打击乐的Groove,在这种节奏模式持续反复的基础上随着音乐进行了变化使其更具有旋律性并与曲中的其他乐器更有机的结合,如图4:
图4 曲谱4
在当今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会采用相对新颖的音符来进行设计与编排,其中,打击乐的声部组合方式更是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如在歌曲中使用六连音完成打击乐律动。由于六连音一拍被平均分成六下,是数字2 和3 的最小公倍数,六连音就能作为八分音符与三连音的交集音符,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转换与连结。在八分音符为主体的音乐中使用六连音能形成三连音节奏所产生摇摆的感觉。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早期的实验音乐影响,现代的鼓手更加推陈出新,会根据时间长短由音符的不同时值去重新建构节奏与作品,因此,由重音移位在强弱关系上按一定规律所形成的音组关系,能相对更彻底地将不同时值之间的壁垒突破,使得能互为交融更好的产生艺术语言,并在其基础上可用休止进行适当删减完成作品的节奏编排进而形成自身的演奏风格。音组的变化会影响音乐的情绪走向,音的变化越频繁或音符的数量越密集则情绪越高亢反之低迷。人的激动与低迷等心理活动称之为情态,而情态的活动中也包含着速度与节奏特征。音乐能引起人们悲伤、哀愁和宁静的作品都具有慢速特征,会带给人寂静、幽澜、平和、优美的感觉,反之具有快速特征的作品,会让人感到紧张、激烈。因此,笔者针对如何使听众听感产生改变进行简单概括:拍子不变,音符不变,即变速度;速度不变,音符不变,即变拍子;速度不变,拍子不变,即变音符;速度不变,拍子不变,音符不变,即变音组。反之同理,也可做到参数改变的同时,使听众听感不变。艺术的价值是把曾经所经历过的感情通过声音、文字、画面等不同方式,传达给观众产生同样的情感。流行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艺术,通过音乐作品使听众产生共鸣,这是音乐创作者及演奏者的最终目标,如何将情感输出其根本是了解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音乐创作者及演奏者游刃有余的选择声音、使用声音甚至于改造声音及创新声音,“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艺术领域以艺术留白的手段,更能予人以自由的想象余地,那么,在音乐作品中休止符就起到了留白的目的,并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其重要作用,以含蓄的表现力,给予听众更大的想象空间,与其相对应的重音则能使音乐产生弹力与爆发力,二者的音量大小虽截然相反,但通过合理编排,使其更接近语言逻辑,在传递音乐情感的同时,也能共同构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和节奏,刻画出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