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整本书导读方略
2022-06-10秦选峰
秦选峰
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学习大环境,将名著整本书阅读纳入“自读—初读—深读—延伸”四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老人与海》虽然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但面对这本薄薄的六万字左右的作品,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头到尾读完。因为《老人与海》情节简单,并没有扣人心弦的起伏和悬念,大量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时常让人心生旁骛、走神万里。怎么读懂、读透这本用“最简明的语汇,最简短的句子,构造出最复杂的世界”的中篇小书?笔者结合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浅析《老人与海》整本书的导读方略。
一、自读自悟,养成边读边记的读书习惯
自读自悟全书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完成的。《老人与海》篇幅较短,学生在课外完全可以完成阅读。课外阅读是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阅读行为的体现。但是课外自读并不是无目标地阅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阅读。笔者以两种形引导学生完成自读自悟任务。
1.划定阅读内容
课外自读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提前划定了阅读内容,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笔者把《老人与海》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进行阶段阅读。例如:阅读小说开头到老人再次出海,阅读老人再次出海到捕到大马林,阅读老人和大马林鱼周旋的过程,阅读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到文章最后等。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阅读范围后,边读边记笔记,逐步养成自读自悟的好习惯。
2.制作阅读卡片
阅读内容划分以后,笔者以卡片的形式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改变以往单篇文章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阅读经验,能够改变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能够把整本书的内容联系起来加以赏析。笔者对《老人与海》 制作了若干阅读卡片:比如卡片一,阅读导读部分,读完合上书,想想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卡片二,如果中间有几页实在读不进去,不要为难自己,跳过去吧!相信美好的机遇需要机缘等等。学生拿着这些阅读导读卡片,逐步养成了边读边记的优良习惯,为下一步课堂交流奠定了阅读基础。
二、初读交流,激发善于表达的阅读兴趣
初读是在学生课前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转移到课堂教学这个场所中,是教师和学生对于小说的第一次整体感知的过程。根据学生课外自读自悟的问题反馈,在初读感知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导读环节。
1.朗读交流,把握情感
朗读能够把视觉的文字转化为听觉形象,进而唤醒读者的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笔者认为,《老人与海》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适合有声朗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能够通过情感熏染,让学生很快地走进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外自读环节中,笔者已经让学生标记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初读环节就让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比如,在小说开头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教师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地方一般古老。首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有的同学认为:这一部分应该以低沉的语调朗读,语速要慢;有的同学认为:这一部分应该以平静的语调朗读,而对“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这一句中“刻得很深”、“没有一块”应该重音朗读等等。通过初步朗读交流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再次尝试二次朗读。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很快的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2.释疑解惑,交流体会
朗读是对小说课堂教学的引入,而释疑解惑是对课外自读问题的解答。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设计出若干问题。首先让学生把所有问题分类,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发现,大家的问题主要围绕“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手法赏析”“主题思想”四个方面。所以笔者按问题的内容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交流。而每组的组长又可以把组员分成几个问题小组进行单独的问题探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释疑解惑环节,笔者采用两种答疑形式,即:自主答疑和教师答疑。自主答疑是学生之间通过阅读资料以及自己的理解,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解惑的行为。这种生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答疑可以是面对全体同学进行课堂答疑,也可以针对个别问题的课后答疑。比如:有的同学提出:“小说开头写到老人曾经 87 天没有捕到鱼,为什么这一次又让桑提亚哥一定是 84 天没有捕到鱼”。这个问题就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基督教的知识:耶稣禁食 40 天,基督教大斋期 40 天,复活节“圣周”是 7 天。总共87 天,老人 84 天没有捕到鱼,在海上和鱼周旋了三天,也是 87 天。而小说中有多处暗示基督受难的细节。就可以让学生在书中找出这些细节。
3.梳理情节,感悟场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是老人与大马林鱼对峙以及与鲨鱼搏斗的过程可以说是波澜起伏,调动人心。所以梳理情节的重点放在老人与大马林鱼对峙以及与鲨鱼搏斗的過程。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以时间为轴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来说《老人与海》描述了消瘦、憔悴、孤独“一切都显得古老”的老人桑提亚哥连续 84 天没有捕到鱼,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倒了霉运,唯有曾经和他学习捕鱼、陪伴过他的小男孩曼诺林认为老人有能捕到鱼的自信。但是这条大马林鱼完全超出了老人身体的对抗能力,它掀动一下,就能把老人拖倒在地。但最终老人杀死了这条力量悬殊的大马林鱼。让学生以时间的顺序梳理情节,可以让学生从小说的细微之处发现故事的波澜之处。
情节梳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写了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发现简洁背后的意蕴,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情节梳理,深挖人物形象,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加深对故事情节的感悟,从而激发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三、深读探究,升格鉴赏人物的象征意义
深读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在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读要更为细致的发现小说中的细微之处,以鉴赏的眼光再次走进小说,发现小说的优秀之处和可借鉴的地方,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主要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来深读。
1.课前准备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对《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交流花了四个课时。给学生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就是深读《老人与海》,并在提供的选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阅读小论文。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选题:(1)象征,双重象征,不管是形象、故事、细节的单纯都具有某种象征性。这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鲜明特征。试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意象及相关独白进行分析。(2)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王小波却认为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同学,你怎么看?写写你心中的圣地亚哥等等。
2.课堂分享
笔者批阅了学生的《老人与海》阅读后的小论文作业,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并要求相关小组改写并准备表演精彩片段。学生观看了影片《老人与海》,整个影片充满写实性油画风格的画面、具有节奏感的叙事、视听语言的运用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看完影片后,笔者便要求推举的小组表演,学生表现很出彩,有的演出了老人的平静沧桑,有的演出了少年的锐气抗争。经过第二轮对作品的表演,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了。
3.课后思考
课后学生再次修改润了色的《老人与海》阅读小论文,并打印装订,互相传阅。在这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深入文本,深读思考,从《老人与海》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学会了由表及里,去探究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活动,从生硬的标签和题目中跳脱出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追问价值的思维品质,甚至有个别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和语文。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拓展延伸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延伸阅读的形式有很多,可以类文延伸,同类作家作品延伸甚至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感悟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依然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针对《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等,笔者设计了以下三种形式的拓展延伸:
1.相似人物形象的延伸阅读
作为老人,作为硬汉,桑提亚哥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有太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去欣赏,所以为了加深对人物的认识,笔者又设计了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阅读《边城》和观看电影《暖春》片段,然后把桑提亚哥和两位“爷爷”进行比较鉴赏。同样是一名老者,《边城》中的爷爷以及电影《暖春》中的爷爷是中国老人形象的典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人物进行比较鉴赏,从而加深对桑提亚哥人物形象的认识。让学生说出二人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说说更欣赏哪一位老人?他们都是年迈的老人,都失去了亲人,而《边城》和《暖春》中的爷爷都忍受着生活的艰辛独自抚养孩子。他们都带给了读者淡淡的忧伤,爷爷在对翠翠的担心中去世,桑提亚哥最后筋疲力尽只带回了一副鱼骨架。所不同的是《边城》以及《暖春》中的爷爷就如我们身边很多的老人一样,爱自己的子女,任劳任怨,淳朴善良。而桑提亚哥却是一名强者,乐观、自信、不屈不挠,与不幸的命运进行抗争。
2.相同主题作品的延伸阅读
相同主题作品延伸阅读主要是对海明威“硬汉”小说的延伸阅读。“硬汉”形象的刻画是海明威创作的一显著特色,他们有斗牛士、拳击手、渔夫等等。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可以说是他创造的“硬汉”的集大成者。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这四部作品中四个主人公杰克、亨利、乔丹以及桑提亚哥就是四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们都有着悲剧性的命运,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表现出了人的绝对的勇气和自信。他们敢于正视悲惨的命运,并在绝境中维护人的生命的尊严。而桑提亚哥与其他三个人物不同在于,桑提亚哥是一名老者,其他都是年青人。正因为桑提亚哥是一个老者,才显示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面对人生不幸时能够以洞察一切的心态平静地接受。也更让读者获得强烈的震撼,进而对他肃然起敬。
3.相近现实生活的拓展延伸
关注现实生活,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老人与海》的基础上,谈谈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相近的体验和感悟。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生活细心观察的習惯,也能够让学生对小说的思想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给桑提亚哥写一封信。每个同学对于桑提亚哥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赞赏他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的同情他的遭遇,有的为他扼腕叹惜。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畅所欲言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之,指导学生整本阅读《老人与海》,不妨采用“自读—初读—深读—延伸”四位一体的导读环节,让学生在自读中养成边读边记的优良习惯,在初读后掌握朗读技巧、激发阅读的兴趣,在深读中学会探究人物形象,在拓展延伸中做到由此及彼,进而得到精神成长。通过以上阅读方法的导航,学生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有效地提升了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