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2022-06-10喻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小学化教育策略幼儿教育

喻红

摘要:我们发现幼儿园在治理“小学化”倾向的过程中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标”指的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显性表现,“本”指的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隐性表现。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进行研究,希望以下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策略

引言:幼儿园一边要满足教育行政部门的去“小学化”要求,一边又要在市场竞争中满足家长的要求。在专业性和商业性的博弈中,幼儿园为了满足各方的要求,一边大声吆喝要去“小学化”,一边试图将“小学化”合理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发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

1.“小学化”治理“治标不治本”

研究者归纳出幼儿园“小学化”现状的14个表现类属,其中较为显性的表现有7个,分别是:教学内容、家庭作业、活动形式、游戏资源数量、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教研制度和家园合作形式;较为隐性表现类属有7个,分别是:课程设置、师幼关系、游戏资源适宜性、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水平、家园沟通内容和引领作用。通过对上述14个类属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显性表现除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证率外,其余都表现出去“小学化”的显著成果。但隐性方面的表现整体较弱,从课程到家园共育,五个维度都表现出幼儿园缺乏内涵发展的内驱力。所以出现了不教小学课程内容,但课程设置仍不科学;不追求知识技能强化,但仍然是以教授知识为主的高控课堂;虽然设置了区域投放了材料,但材料的投放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等问题。

2.试图将“小学化”现状合理化

合理化的途径也有许多,比如家长需求合理化、经验合理化等。在实地走访 Z 市某区幼儿园时,研究者随机推门进班,看到所有幼儿叩手等待,询问园长后得知,幼儿园给每个班级配备机器人,每个幼儿在喝水、上厕所、吃饭前需要在机器人前面刷卡,幼儿此时在等待刷卡喝水。当研究者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园长说:“这不是要家园共育么,这样孩子在这边喝水家长手机上就知道孩子的情况,也知道孩子一天喝了几次水。”还说:“刷卡已经是孩子的习惯了,在入园时要培养常规。”将幼儿大量的消极等待时间套上“家园共育”“常规养成”等看似合理、科学的术语,从政府文件中来看,这样的现象貌似套不上任何一条“显性小学化”的特征,但是从“隐性小学化”角度来看,这样的师幼关系、一日活动组织都是在浪费幼儿主动发展和游戏的时间。这只是幼儿园小学化状况的冰山一角,经过科学术语的包装,这些现象几乎都可以找到所谓“正当性”的解释说明。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1.注重保教结合,教育方式去“小学化”

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要求区内各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遵循幼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弹性作息时间,依据幼儿活动的进展进行弹性管理,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资源,追随幼儿的脚步去发现、去探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引发真正的学习。坚决杜绝集中读写、集体训练等“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积极进行课程园本化、班本化的探索。例如:F 街道中心幼儿园在周边租用2亩多地,挂牌成立“园外种植体验基地”,为幼儿创设了能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条件。阳春三月,基地正式挂牌;暮春四月,幼儿亲自种山芋、种菜瓜;仲夏六月,菜瓜喜获丰收;初冬十一月,收获山芋;仲冬十二月,一起种下油菜……伴随着四季更迭,幼儿在劳作的辛苦和甘甜中感受着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也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和成就。

2.开展多元分析,教育评价去“小学化”

在实施課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各园开展多元分析,积极做到教育评价去“小学化”。H 街道中心园在积极做好幼儿园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专项“幼儿作品评价”的实施和研究,针对幼儿各年龄段的各类作品,通过幼儿近阶段能力分析、作品呈现、对照《指南》分析评价等环节对幼儿的美术绘画作品进行多元分析。在作品分析中,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关注作品的主题和个性的呈现,关注幼儿作品中想象力、创造力的表现,更为关注的是幼儿在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那种内心的情感体验……J镇中心幼儿园结合课程的实施,将“幼儿成长档案”做出了不一样的效果。在“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中,幼儿捡落叶、拾稻穗、挖山芋、创编诗歌等各项活动的静态照片和动态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在“幼儿成长档案”同期呈现,加上幼儿在活动中的“我们的感悟”、老师的“活动寄语”等小栏目,不仅全面展现了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将幼儿在课程中的发展跃然纸上。

3.加强家园共育,家庭教育去“小学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幼儿园的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现状,要求区内各幼儿园重视并加强家园共育工作,呼吁幼儿园与家庭一起做好幼小衔接,做到家庭教育的去“小学化”。K 镇中心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精神,召开“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题家长会,通过讲座和现场答疑的方式,使家长明白3—6岁幼儿需要什么,幼儿园应该教什么,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什么,等等。幼儿园还尝试利用微信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并能够多方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了家长学校新的教育活动游戏模式——“家长学校微课堂”,通过多样的家园交流平台,助力家庭教育去“小学化”观念与行为有效改变与融合。

4.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

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在教育资源、质量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般来说,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政策执行效果要优于幼儿园,其教育内容也大相庭径。普惠性幼儿园为打破这个僵局开辟了一条道路。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举办或政府委托举办,获得财政支持、接受政府限价和监督管理的非营利性的幼儿园。营利性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久治不愈,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监管不到位,各个营利性幼儿园为保住生源不断去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竞争。这种集团化办园模式,更利于政府有效监管。同时,对园的园长、教师来说,政府统一监管,统一把控教育质量,更有利于他们把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目前,这一方面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也屡次发来捷报。“十三五”期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超额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普及普惠目标任务。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是提升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前教育事业的伟大目标,更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顽疾的一剂良药。

结论:在积极落实以上措施开展课程建设的同时,区内幼儿园将会始终牢记使命,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努力将去“小学化”的策略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益瑄.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式探索[J].智力,2021(13):181-182.

[2]霍云风.儿童视角下的幼小衔接[D].河北大学,2021.DOI:10.27103/d.cnki.ghebu.2021.000766.

[3]孙卓.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7)[D].东北师范大学,2021.DOI:10.27011/d.cnki.gdbsu.2021.000353.

[4]张豫.幼小衔接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DOI:10.27212/d.cnki.glnsu.2021.000793.

[5]王谦.国际学校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1.DOI:10.27778/d.cnki.gqhzy.2021.000015.

猜你喜欢

小学化教育策略幼儿教育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