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实践与探索

2022-06-10李红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六大解放陶行知探索

李红华

摘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印发的。“双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减轻家庭教育的压力和忧虑,为优质教育“留白”。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其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对在“双减”大背景下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实践与探索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六大解放;陶行知;思想;实践;探索

一、“六大解放”

为贯彻“双减”方针,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中心目标是建设民主学校,解放儿童的创造天性。他强调要“重视全面的教育,克服片面的教育,培养终生学习的好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陶先生提倡将基本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提倡“六大解放”:一是让他思想解放,二是让他能干活,三是让他能读书,四是让他能说话,五是让他有机会到大自然和大社会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六是让他有时间去做他的功课,不要让他参加考试,不要和他的父母一起攻击他,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他所学的知识,做他喜欢做的事。

学校在学校作业布置、课后服务和品质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与计划的设置与能力培养,是否能充分体现思、观、行、说等多个层面,该体系还有助于我们对“双减”政策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系统性的思考,要避免“一碰就倒”的局面。

二、“知行合一”的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中,只有思想,没有实际的行为,进入社会之后,他们的思维就变得单一了。陶行知赞同“知行合一”,他相信,“有勇气去做,就能得到真正的学问。”“双手和大脑一起工作,是创造教育的起点;双手和大脑的结合,是教育的创新。”他认为,我们从小就有一种天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的工作都是别人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很难做到事事处处“始于行”。在平时的课堂上,若以“坐而论道”为主,作业布置、课后服务等则是“知行合一”的最好时机。减少负担并没有使学生“赋闲”,而是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学习速度。秉承陶行知「教学的实践」的理念,在設计课外作业及服务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科技馆等学习场所进行相应的综合知识学习和应用,实现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学生需要多利用周围的一些条件进行学习资源的挖掘,给自身带来更多的学习素材。

三、以社会为学校

1933年3月,陶行知在《创造的教育》一书中,对“创造的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作了简要的阐述。一种是“把学校和学校结合起来”。他说:“社会包含着学校,学校包含着社会。我们要拆掉学校的围墙,这样我们就可以和社会交流了。这道墙并不是真正的墙,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道墙。大家都从过去的传统教育中,改变他的感情和态度,使他获得自由。”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里,描述了当时处于与大自然隔绝的大社会中的孩子们的处境:「目前中学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升学考,甚至连小学的孩子也要面临两种情况。日间由先生督学,晚上由家里人监督,以备考试,又有几分时间来学习自然和社会的珍贵学问?”陶行知觉得,考试就像是在赶路。“赶车的人,把沿途的景色都赶走了,把我们一路上该干的事情都忘了,赶考的时候,脸色红润,身体健康,对父母的关心,对全人类的责任。”陶行知提倡“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他认为,创造必须有广阔的根基,而空间的自由,则可以收集大量的材料,拓宽知识的视野,从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儿童不仅要与自然打交道,而且要与「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学古今三百六十种」。

国家“双减”的方针是:要扩大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健全“家、校、社”的教育体制。在我国“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使用哪些社会资源?社会福利资源的使用与激励机制有哪些?如何建立有效的家长和学校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大数据与资讯科技怎样才能实现“双减”?教育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制度安排,以切实推动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使整个社会肩负起青年成长的重任得以落实。

陶行知还对“以社会为学校”的另一层涵义进行了解释——“为社会服务”。目前,学校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将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与评估体系之中,这是一个“加法题”,也是我们在实施“双减”政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把生活当作一种教育

陶行知创立的教育理念,除「以社会为学校」外,还有「把生命当作教育」的涵义。他相信,“只有在生命中,我们才能得到教育。”教育来自于生活,一个人要有完整的人生,就必须接受完整的教育。中国的教育,过于注重书本,而与人生无关。没有生命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陶行知批评了当时省、市的科举制度缺少“有生命力之创造”的现象:“造科考试,考的是生命的本质,而非纸上谈兵。”“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停止破坏生命力量的语言,要使生命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在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不允许家长布置作业,不允许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家长要引导学生在放学后完成作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行适当的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进行读书、文艺活动;正确地利用电子产品,关心儿童的心理、情绪等。这些准则和要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生命为本”的思想。

在课堂以外,同学们在学校里和外面都有同学之间的联系,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生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生活教育”的实施,家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构建新的家庭与学校关系,既要减少父母家庭的家庭辅导工作,又要让父母们担负起陶行知提倡的“为生命而教育”的责任。

结语:

“双减”是在国家实施“双减”教育的大背景下,虽然是为了缓解义务教育学生的学习负担而采取的特别措施,它已经涉及到了我国教育的积累性、综合性和社会性问题。硬性的政策要求与灵活多样的教育“神经末梢”相衔接。“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减负则是我们朝着最终目标的“姿态调整”。在教育新政以后,教什么、教什么、教谁、教什么、怎么评……。回顾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对于厘清办学初衷、制订完善的教育新政配套体系、保证政策落实不会背离初衷。这一思想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芬.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11期.

[2]杨天牧.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的思想的小学美术教育实践.[J]《文理导航》,2020年第36期.

[3]郭英华.陶行知“六大解放”在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J]《基教与成才研究》,2021年第1期.

[4]朱振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内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年第18期.

[5]阮素莲.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儿童创造力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20第2期.

猜你喜欢

六大解放陶行知探索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幼儿家庭教育研究
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