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纪录片《航拍中国》的突破与创新
2019-04-27崔兴中
崔兴中
[摘要]大型航拍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以新颖的拍摄视角、新奇的叙事手法和新意的环节设置,为中国航拍纪录片开辟了全新篇章,更为中国纪录片拍摄手法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本片展现了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人类文明创造发明的传统风俗和时间淘洗存留的人文景观,既讲述人类生存发展的现状,也表达了对未来世界变化发展的猜想。
[关键词]纪录片;《航拍中国》;拍摄角度;叙事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9)01-0138-02
大型航拍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由中央电视台出品,于2017年1月28日晚8时首播。纪录片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涉及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集。《航拍中国》是中国纪录片首次运用航拍技术,通过16架直升飞机和57架无人机协助拍摄完成,成功积累了许多从空中拍摄中国壮美河山的4K珍贵影像。以新颖的拍摄视角、新奇的叙事手法和新意的环节设置,为中国航拍纪录片开辟了全新篇章,更为中国纪录片拍摄手法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观众熟知的纪录片领域,由于航拍的拍摄成本普遍较高,而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航拍仅仅作为多种拍摄手法和影片视角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存在,很少在一部纪录片中大量使用航拍技术,往往只是在展示宏达场面时,或者多固定于开场画面和结尾画面的拍摄中。
纪录片《航拍中国》不但打破了这一原则,通篇使用航拍镜头,还是中国电视台少有的独立完成的航拍纪录片。纪录片用新颖的拍摄角度,改变了观众对航拍视角枯燥乏味的主观印象;以新奇的叙事手法,打破了常规叙事的固定模式;用新意的环节设置,重塑航拍纪录片的脉络走向。这一突破创新源自航拍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由其促成的航拍成本的不断降低,更源自中国纪录片导演们拍摄手法和影片表现形式的突破与创新。
一、拍摄角度新颖
就世界范围来看,航拍技术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应用在自然人文类纪录片中,借此来展现广阔宏大的景观或宏伟庄重的人文形象。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的概念。航拍便是将视角由水平转向垂直,拉长镜头纵深,使整个画面水平线升高,以此呈现出开阔宏大的视觉效果。纪录片《航拍中国》不仅将航拍运用在拍摄熟悉的宏大场面的邻域,如帕米尔高原、鄱阳湖、汉江和博格达峰等。还突破性的运用低空飞行等航拍手段和方式,拍摄了如只有2克的和尚蟹和扑面而来的东北虎。即使在近距离平行视角上,观众也不会感到视觉疲惫和画面单一。
纪录片《航拍中国》不仅呈现了作为航拍镜头的常规视角属性,还结合最新技术手段,突破惯性思维,使用无人机低空或超低空拍摄,甚至达到贴地飞行的独特效果。直升机、无人机和航拍器的结合,实现了航拍在运动层次、影像高度和角度变化等方面很大的创新与拓展。《航拍中国》与同样为自然人文类纪录片的《第三极》在宏大场面上有着相同的追求和表现手法。在纪录片《第三极》中,直升机鸟瞰青藏高原、制高点半周俯瞰拍摄戈壁荒漠、飞行器拉拍大湖泊等等,都和《航拍中国》中要表现山川河流时的手法一致。但在表现人文活动和自然动植物特写时,《第三极》放弃了航拍镜头,这样无疑可以更好地表现“第三极”的特色和个性,同时也丰富了画面景别和构图,更有力地彰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航拍中国》却把同样的人文活动和自然界物种的镜头,用航拍的手法表现了出来。
二、叙事手法新奇
纪录片《航拍中国》并不是中国第一部采用全航拍完成的纪录片。早在1998年央视12套大型纪录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第一集《飞跃神州》就尝试采用航拍的手法。外国航拍纪录片更是年代久远和比比皆是,如观众熟知的2001年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就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第一次感受到了航拍的魅力和神奇。从那时开始,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主力军的大批纪录片进入中国市场,如2004年的《鸟瞰地球》、2009年《家园》和2011年《冰冻星球》……虽然它们不是完全采用航拍手法完成的纪录片,但这些纪录片中都有大段优美壮丽的航拍画面,每每给国人以视觉冲击,给国内纪录片导演以拍摄启发。同样,纪录片《航拍中国》也学习着BBC自然人文类纪录片中的叙事手法,用画面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展现自然人文风貌。
纪录片《航拍中国》用航拍技术呈现类似的叙事手法,是向经典致敬,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突破和創新。纪录片《航拍中国》在叙事上加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因地制宜的讲述了各个省份所特有的故事,每一集先从地形地貌大环境分析,再从人文传承入手,重点拍摄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都是人类活动的能力展现。看似整部纪录片是国家形象宣传片和地区旅游介绍片,实则通过展现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人类文明创造发明的传统风俗和时间淘洗存留的人文景观,讲述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现状并描述了对未来世界发展变化的猜想。这种新奇的叙事手法,还是坚持着“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讲述原则。毕竟,纪录片是拍给观众欣赏的,更是为了让观众观看后引起共鸣、反思和行动。
三、环节设置创新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两大特征,以各省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景观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原则,增强了叙述内容的可看性和丰富性。在画面串联和过渡上使用3D动画制作各个省份全景画面,并标记出在本集中会出现的地区和景观,以分组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样的画面连接和转场无疑弥补了全部使用航拍技术制作纪录片的不足和弊端,不仅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还结合了航拍的特性加以动画演示。纪录片《航拍中国》没有将一个省份内的的所有景观都展现出来,而是精心挑选每个地方特有的自然属性,采用航拍展现空间结构顺序,用跳跃式的串联方式进行讲述。在每一集的拍摄环节上也同样别出心裁,使用普通纪录片的多种景别镜头组合规律,将航拍进行多角度、近低空以及动静结合拍摄呈现,这种环节设置打破了航拍通常被认知和定义的“上帝视角”和“大远景”等拍摄画面,重新组接,构成了跃入观众眼帘的《航拍中国》纪录片。
在纪录片《航拍中国》之《新疆》一集中,有一组拍摄路线是从吐鲁番盆地到帕米尔高原。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盆地,与平均海拔4000~7700米的帕米尔高原形成鲜明对比,解说词也证明“这是一趟极致之旅”。在《陕西》一集中,环节设置将北方梯田和南方梯田分到一组,让观众可以在这一组中集中观看南北方梯田的不同,既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又将南北方的梯田在同一组画面中进行了强烈对比……纪录片《航拍中国》所采用的环节设置,是目前我国纪录片的创新和突破,是在航拍纪录片中所不曾见到的。它放弃了以城市作为点的连接,实现了对各省特色的集中表现,更增强了纪录片的叙事节奏和观赏体验。
四、结语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航拍纪录片稀少和落后的局面,用新颖的拍摄角度,一改航拍视角的单一乏味;以新奇的叙事手法,回归人文关怀和自然环保初心;用创新的环节设置,串联整部纪录片的脉络走向。其在高科技引领下,用突破和创新性的思维和拍摄手法,承前启后地连接了中国航拍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和成长历程,创造了中国航拍纪录片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媛.谈高空摄影在自然历史类纪录片中的运用——以《航拍中国》为例[J].当代电视,2017,(10):40~41.
[2]景秀明,张文香.空中视角下的“中国想象”——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地理景观的塑造方式[J].电视研究,2017,(12):62~64.
[3]严怡静,郭泰.从技术、叙事和主题看纪录片《航拍中国》[J].电视研究,2017,(9):68~69.
[4]刘洁.航拍纪录:放眼看见的意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