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研究
2022-06-10魏丹邓长芳王静爱
魏丹 邓长芳 王静爱
摘 要: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容和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思政属性,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学科。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教学的灵魂,其与思政要素的结合可以使培养学生能力和立德树人相统一。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要求,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材为例,挖掘出思政教育的基本要素,选择基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不同类型课程思政案例,探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德育价值,从不同视角对高中地理课程发掘和利用思政元素进行了诠释,以期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选择性必修3;课程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6-0074-05
课程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其核心内涵是:教育工作中应该将专业教育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尤其要突出中国特色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积极健全并符合国情价值观的思想道德。中学地理作为地理学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探索。
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类地理课程中开展了思政教育研究,从研究主体来看,有关“地理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针对高校课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从研究内容来看,当前课程思政研究主要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思政教育理论为核心,探讨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内涵、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1]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涉及构建、培养策略和评价等方面[2]。立德树人目标不仅涵盖学科素养,更要将热点时事通过思政融入的方式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思政研究却少有涉及。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学蕴含着道德观念、生态文明以及环境、资源安全等思想,这些思想既反映了地理专业知识的特殊性,也渗透着思想道德、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的普遍性,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为课程思政找到丰富的切入点。
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物质,而资源安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3],因此本文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作为课程思政融入的载体,结合课标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4],梳理并凝练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素,在分析地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基础上,依据学科核心素养,选择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将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期对高中地理教學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被广泛提及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全面实施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指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当中的思政要素,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育人价值[5],润物无声地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相统一。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谋篇布局的关键抓手,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是将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转化成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举措。二者在理念上都聚焦于课程的育人价值,均强调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目标上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地理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政要素,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和地理课程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思政教育辐射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打破思政教育的学科界限,更能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拓宽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视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教材思政要素的挖掘
思政要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准备,也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前提条件。在2017年新课标中,“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次以主题教育模块呈现在教材中,教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的内容。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国家安全理念[4]。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主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并能站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合作的高度,认识资源和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环保的意识。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内容要求,选择教材中与课标内容相对应的活动课、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等具体案例,结合国家与资源、环境安全相关的国情、战略和理念等思政要点,从中挖掘思政要素作为案例和课标对应的思政融入点,并系统梳理课标内容要求、教材案例的思政要素体系(表1)。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思政融入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教学的灵魂[5],其与思政要素的结合可以使培养学生能力和立德树人相统一。本文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材为例,根据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选择不同类型案例,对其融入思政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德育价值。
1.人地协调观案例的思政融入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面对人口剧增和资源失衡问题,人们逐渐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问题。人地协调观也是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下的地理核心素养,蕴含着道德观念、生态文明以及资源环境安全等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为课程思政找到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基于人地关系的矛盾性,选择正反两类案例(图1)。协调案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特色,融入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使学生学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协调案例,根据生态退化带来的教训及危害特点,融入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等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树立尊重自然、恢复生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正反案例的思政融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即人与自然共存、人地协调→人地协同、趋利避害→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案例的思政融入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地理学习离不开综合思维的方法。它是指人们有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地理环境的能力。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站在整体的角度去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在综合思维要求下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安全观和环境整体观。
综合思维的培养与其他素养相比更具复杂性,这就需要在思政教育中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依据课标对综合思维的要求,可以在认识、分析、解释和归纳四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课标要求决定了教材内容,结合课标与教材选择案例,提取和融入国家、个人两个层面的思政要素。根据课标对综合思维的递进要求,案例的选择和思政的融入也表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以期达到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目的(图2)。
3.区域认知案例的思政融入
区域认知是指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来认识地理环境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地理现象,从不同区域尺度认知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提高解决区域现实地理问题和评价区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基于多尺度的空间认知,结合学生的区域认知发展逻辑,选取全球、国家、地区和乡土四个区域尺度案例,融入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的思政要素。全球尺度强调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尺度强调国防安全教育及爱国情怀;地区尺度强调区域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乡土尺度强调防治大气污染及新型城乡建设,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思政要素按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层次融合,以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观念、爱国情感和乡土情怀的区域认知品質(表2)。
4.地理实践力案例的思政融入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体现了人们在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力的基本要求选择地理实践课程,深入挖掘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要素,将其融入实践活动中(图3)。地理实践力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和“做中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根据地理野外考察的具体目标,选取生态退化和生态修复的相关内容,在实地考察中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成为“爱绿护绿”的先行者。地理社会调查主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地理模拟实验可以在活动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应对方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与讨论
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依据课标内容要求,梳理和凝练教材的思政要素,并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探究在学科核心素养下思政融入的多类型案例。如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的正反案例类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以综合思维为基础的层层递进思政案例,达成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基于区域认知的多尺度、多层次思政案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最后,以地理实践力为主的多类型案例,通过“做中学”“做中思”和“做中悟”,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探讨地理知识和思政要素的融合,不仅可以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也强调了地理课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思政育人功能。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课题,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思政资源,本文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思政要素进行挖掘和融入思政,丰富了地理德育教育的形式,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随着课程思政的覆盖度和对其关注度的持续增加,高中地理如何挖掘学科思政要素,将思政要素融入地理课程教学,以及“如何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评价”将成为地理课程思政和高中思政教育持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邓嘉欣,杨林,胡启武,等.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究[J].地理教育,2021(9):4-8.
[2] 李红. 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 教育探索, 2016(5):29-30.
[3]谷树忠,李维明.实施资源安全战略 确保国家安全[N]. 人民日报, 2014-04-29(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5] 廖润霞.加强地理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地理教育,2021(9):1.
通信作者:王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