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为村民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
2022-06-10郑友
郑友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为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
4月30日,“五一”小长假如期来临,欢声笑语回荡在沧沟村的山间。空巢老人们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盼着子女们的归来。
“陈书记,你不回家看看亲人吗?”“不回去了,在沧沟村,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这一问一答发生在沧沟村村委会办公室。
陈明辉,重庆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一级警长,2021年5月被派驻到沧沟村任第一书记。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对沧沟村的610位留守老人来说,除了给予陪伴,陈明辉还用心为村民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
一次入户 似乎见到久违归来的儿女
2021年12月21日,沧沟村花地组,暖阳普照大地。陈明辉和往常一样,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
“陈书记,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了呢?”伴着狗吠声,一个佝偻着背的婆婆来到房前坝子上,开口问道。“这段时间我实在有点忙,其实也就十来天没来。”陈明辉爽朗地笑着回答。
婆婆名叫谭常碧,已是78岁高龄。两人的相识,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2021年5月20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关于那天的记忆却在陈明辉的脑海深处挥之不去。直至现在,回忆当时,泪水仍在他的眼眶中打转。
那天,陈明辉开始了任职沧沟村第一书记后的首次走村入户。来到花地组小老鹰窝时,令人心酸的一幕呈现在他面前:十几户人家里,只有3位留守老人在家,且都已超过了70岁。其中,谭婆婆坐在房门前的一张小板凳上,眼神呆滞地望着远方。
同行的花地组组长石登贵介绍,谭婆婆的子女长年在外务工,绝大多数时间,只有孤独陪伴着老人家,她就这样独坐在院坝或窗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唯一的声响,可能就是陌生人到来时的狗叫声”。
“谭婆婆,我来看你啦。”“你哪位啊?我没见过你呢。”对话在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展开。
“我叫陈明辉,是刚到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说话间,陈明辉上前,紧紧握住谭婆婆的双手。
在近一个小时的寒暄中,谭婆婆一个劲地夸赞党和国家的政策好。
“娃大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想他们的时候,我就给他们打个电话。”说话间,谭婆婆掏出一部老年手机,“手机是娃买给我的。不忙时,我就坐在坝子里看看远方,感觉就好像他们回来了一样。”
临别时,谭婆婆叮嘱陈明辉一定要多来。
接下来的十几天,陈明辉走遍沧沟村每一个角落,发现全村3197名村民中,包括谭婆婆在内的空巢老人,竟多达610人。此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抽空去看望村里的老人们,和他们唠唠嗑。
一个想法 为老人排解孤独还能增收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明辉逐渐发现,分身乏术的他,陪伴老人的时间远远不够。
陈明辉坦言,很多时候,就算自己想陪陪老人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排解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他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却始终没能想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直到在一次对当地产业的调研中,陈明辉得知,想要做出上好的苕粉,就必须要对红苕进行削皮,虽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却极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事。
“我可以把村里面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削红苕皮不但能解决用工难题,还可以让大家相互陪伴。”一个一举多得的念头闪现,陈明辉豁然开朗。
为了调动老人们的积极性,陈明辉还特地制定了一项奖励性制度:每参加一次削红苕皮的活动,就能获得10个积分,积分到达一定量后,可到村委会兑换米、油等生活用品。
自此以后,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削红苕皮的景象,常常出现在沧沟村。
2021年12月22日,沧沟村花地组。老人们拿着高压水枪,对着堆积如山的红苕堆“哗啦啦”地冲洗。随着锄头抡来抡去,红苕在翻转中变得干净起来。
随即,老人们围坐成一圈开始削红苕皮,陈明辉挽起袖子加入他们,干得热火朝天。
“50公斤红苕可以产15公斤红苕粉。红苕收购价每公斤0.6元,红苕粉每公斤16元,要是加工成苕皮,还可以卖到每公斤30元。”77岁的村民张德淑掰着手指头算着经济账,仅这一项,就为他家增收了好几千元,“这可多亏了陈书记,要不是他,我们这些老年人都挣不着这钱。”
一句承诺 “父子兵”驻村为村民办实事
陈明辉的老家在开州区大进镇长城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刘成国的带领下,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他动了心。
“错过了脱贫攻坚,我怎能再错过乡村振兴。”2021年5月,得知组织上要派人前往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任第一书记后,陈明辉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得到了应允。
百善孝为先。陈明辉的母亲已过世多年,在到沧沟村驻村之前,考虑到年迈的父亲独自一人在家,他就想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
可是,当陈明辉将想法和盘托出时,却遭到了父亲陈世亮的拒绝——在熟悉的地方生活了大半辈子,老人不愿离开。但很快,陈明辉就找到了说服父亲的办法,“我在这边忙不过来,需要一个人过来给我当帮手”。
陈世亮是长城村远近闻名的兽医,在儿子不厌其烦的劝说下,他松了口,来到沧沟村。
滄沟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陈明辉没说错,父亲的技术果然派上了用场。在指导村民预防牲畜生病的过程中,不仅兽医学问,陈世亮在中药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柑橘是沧沟村发展的主导产业,果皮主要用作中药材。“你们晒的这些柑橘皮,可以给猪牛羊分别喂点,帮助它们消化。”跟随陈明辉入户走访时,陈世亮经常给村民支招。
沧沟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有的甚至相隔数千里。为了缓解在外子女的思念,陈明辉特意在村里安装了摄像头,只要子女们想见父母,给他说一声,他就会带老人到摄像头前进行“云”见面。
老人吃饭问题也在陈明辉的考虑范围之列。他规定,只要为哪家帮忙,哪家就提供伙食,流动的“共享食堂”在沧沟村成为一种时尚。
“用心为村民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是陈明辉请缨时许下的承诺。如今,他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