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思考
2022-06-10于菲
于菲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使劳动教育重归大众视野。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为思政教育载体,推动思政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效提升。劳动教育能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使其针对性增强。本文首先,分析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的关系;其次,讲述劳动教育对思政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最后,阐述劳动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优化策略,期望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引言
“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使学生学会尊重劳动,从而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拼搏奋斗”。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行五育并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更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针。可通过劳动教育拓展思政教育实践比例,以促进学生思政能力和思政素质提升。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可促进思政教育强化,更能以劳动教育视角,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的关系
1.劳动教育属于思政教育内容及表现形式
劳动教育能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属于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及表现形式,也属于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会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强化对劳动的热爱,形成吃苦耐劳的卓越品质。这种品质也是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国家和社会,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既属于思政教育内容,又属于思政教育的实践表现形式,能强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更能推动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和革新。
2.思政教育属于劳动教育目标及有效保障
虽然劳动教育展开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希望提升学生思政能力。高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增强自身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这有助于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增强。[ 1 ]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属于劳动教育的发展目标,更能为劳动教育开展保驾护航,二者相辅相成,可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助力大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以减少网络多元化思想对大学生的冲击。故此,劳动教育展开时,可适当根据思政教育优化其教育结构,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确保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提升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劳动教育对思政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
1.以劳动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众多的思想观念也借此机会涌入我国。加强思政教育能引导学生增强辨别意识,减少不良思想觀念对大学生的侵害。劳动教育本身就会通过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更能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活力的最好年华,学习能力较强,艰苦奋斗,能助力其实现人生梦想,更能使高职院校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但目前部分学生存在60分万岁心理,这与劳动价值观念背道而驰,更不利于学生提升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而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能有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习惯,从而使学生早日实现人生梦想,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及科学性。
2.以劳动教育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认同劳动者最光荣这一观点,但其劳动意识较弱。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部分学生认为艰苦奋斗这一观念已经过时,这不利于思政教育展开。例如,新时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对其百般呵护,但也导致其抗压能力较弱。而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劳动意识,这有助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增强,更能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其抗压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规划等趋于完善。[ 2 ]例如,通过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感受劳动教育魅力,使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引领,树立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并增强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3.以劳动教育拓展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展开形式较多,可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展开不同的教育模式,并以劳动教育拓展思政教育实践比例,以确保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不断增强。传统思政教育较为注重理论灌输,为学生预留的践行机会较少。而劳动教育可提升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比例,积极促进学生视野开阔,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魅力。不同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千差万别,通过实践教师能加强对学生的具体了解,并根据学生需要展开分层式实践教育,以确保优化思政教育实践比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逐渐增强。实践劳动能提升学生的手脑协调性,为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三、劳动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优化策略
1.引导高职学生形成劳动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劳动意识,能自觉参与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虽然义务教育阶段,便开始展开劳动教育,但随着学生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劳动教育比例在逐渐减少,学生的劳动意识也逐渐淡化。故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拓展劳动教育比例,以引导学生加强对劳动观念的正确认识,确保思政教育实效性积极提升。首先,高职院校应完善劳动教育环境。例如,可积极举办校园劳动节,引导学生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的展开形式有很多,思政教育教师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构建相应的劳动教育模式,以确保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契合,为劳动教育展开保驾护航;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实践机会。[ 3 ]高职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积极与不同类型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合作可借助企业工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这能助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增强,更能助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劳动教育质量及效率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在教学考核中,增加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考核,以确保学生加强对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的重视和认知,为学生综合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2.借助劳动教育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思政教育教师可借助劳动教育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确保劳动教育的全面展开。首先,积极构建线上动态化教材。线上动态化教材应随高职院校发展而不断革新,其中需要包含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内容,更要包含线上学习天地、微课件模块、模拟考核模块等,众多模块可完善线上教育平台,使劳动教育内容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育人体系中。劳动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借助劳动教育拓展思政教育内涵,能使学生的劳动水准及劳动技能不断提升,并有效改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再次,学校可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相关制度支持,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以推动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展开,需要思政教师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更需要辅导员、任课教师、院校领导等持续关注。全员关注可共同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为劳动教育展开奠定良好基础;最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需共同努力,以推动教育合力形成,为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拓展奠定基础。例如,思政教师可积极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可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为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劳动教育方案,以确保学生个性化成长。
3.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展开形式
思政教师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展开形式,能使传统教育模式优化,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为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可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及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必修课可向学生讲述劳动历史,使学生认知劳动最光荣,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而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融合时,可适当将其融入于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强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能促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增强,更能使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确保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4]例如,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劳动教育相关课件,以增强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的直观性,使学生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全方位掌握;最后,教师可适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增强劳动教育展开形式,提升实践活动比例,以确保学生亲身体会劳动,感知劳动人民的不易。例如,可引导学生到工厂一线进行劳动,通过劳动能感知收获的喜悦,也能逐渐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高职院校可在内部设立相关义务岗位。义务岗位能使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也能使更多大学生在劳动中感知生活之美。
四、结语
思政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思政内容,而劳动教育可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对思政内容的快速了解,也能助力学生快速提升思政能力。虽然劳动教育本身属于思政教育的一部分,但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引领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是高职院校的重点考虑问题。思政教师需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透彻理解,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适当展开劳动教育,这样才能推动思政教育发展,真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刘向兵,杨冬梅,姜颖,许涛,李珂,周光礼.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的实践与反思[J].劳动教育评论,2020(03):13-44.
[2]刘向兵,赵明霏.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08):62-66.
[3]王庆超,孙芙蓉,章丽君.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91-96.
[4]杨小雄.思政课程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1):4-7.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