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课改初探
2022-06-10王伟青王薇姜玉婕
王伟青 王薇 姜玉婕
摘要:目前,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文以《公共关系学》为例,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中,挖掘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并总结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探索专业课程教师的教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关系 课程思政 改革 原则 结合
一、“课程思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专业课与思政课在育人方向上要保持一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已受到利益多样化、观念开放化思想的深刻冲击,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长期以来高校专业类课程与思政课在育人方向上存在着各自为政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使二者相结合,正是当前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一个主旨。[ 1 ]
2.思政教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要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两种基本模式,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属于显性教育,专业类课程主要以隐蔽、间接的传播为主,属于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2 ]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中,應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3.学校要着力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新平台和新机制。“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扯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需要学校上下形成共识、相互配合才能顺利有效地实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按照教育部的明确要求,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3 ]
4.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挖掘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专业特色,高校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挖掘各种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挖掘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在课程体系建设、具体课程打造等方面重点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并且围绕专业特色培养人才,以“课程思政”特色、专业思政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进而彰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4]
二、思政教育元素与《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结合举例
《公共关系学》是让学生学会帮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思政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都是追求真、善、美的活动,两者在育人功能上殊途同归,能很好地发挥协同教育的作用。笔者现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几例,说明《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的展开。
1.民主教育。民主,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政府公关是在公共关系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现代政府公关中,强调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这些都体现了民主思想。教学中可以举例:广州市委、市政府曾经举办过“假如我是广州市市长”的征文活动,这个活动巧妙地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传播,消息发布后,成千上万的市民纷纷参与进来,给政府提意见,出对策,社会效果非常好。[5]通过这样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懂得政府公关中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又可以让学生受到两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理解我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对于政府的事情,老百姓可以参与、可以拥有发言权,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民主制度的本质。第二,学生要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关心、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2.和谐教育。和谐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把和谐的价值理念推向了更新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和谐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世界和谐了,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在现代企业公关中,强调企业要处理好自身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以期拥有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2004年,创维集团遭遇公关危机。危机发生后,彩虹集团、国美电器等纷纷表示支持创维,正是这些合作伙伴对创维的支持,帮创维渡过了危机。可见组织与组织之间拥有和谐的关系是何等重要,企业一定要处理好和社会各界的关系。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从宏观上渗透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和谐理论”,让学生首先从宏观上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其次再从专业理论出发,讲解企业如何做好公关,如何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政府、合作伙伴等各方面的关系。
3.爱国教育。爱国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基于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表达。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因此爱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公关危机是公共关系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笔者精心选用了这样一个案例实现了“课程思政”。2003年《汽车之友》第12期杂志上刊登了“丰田霸道”广告,很多网友认为这个广告带有侮辱和侵略性。由于广告是在某知名杂志上发出的,事后汽车之友杂志、丰田公司、广告公司三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登报表示道歉。为了消除此次事件的不良影响,丰田把“霸道”改名为“普拉多”,这一风波才算过去。通过剖析这个案例,老师细心引导,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大的收获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心。[6]
4.诚信教育。诚信意为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个人来讲,诚信是一种人格魅力,人无信则不立,因此人必须讲诚信;对于整个社会来讲,诚信使得这个社会更加文明,比如社会中经商者必须讲诚信,诚信经营者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爱戴;对国家来讲,诚信是彰显大国风范的重要尺度,现如今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靠的就是诚信。
在公关活动的宣传过程中,诚信也是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不能弄虚作假。新闻报道中涉及诚信公关的案例也有很多,2017年11月2日,瑞士老板恪守诚信的事迹传遍网络,而耐克公司、三星电子等因诚信问题而被消费者投诉的恶劣行径,相继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从专业角度进行诚信教育,特别还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也在快速推进。在此过程中,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不断弘扬诚信美德,增强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合格公民。
三、《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课改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在《公共关系》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关注媒体报道热点,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教师要多看新闻,关注媒体报道热点,并且把这些热点与自己的专业课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又很好地做到了“课程思政”。此外,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和研讨,比如就最新的国家教育政策进行交流,确保教师对最新的政治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2.潜心钻研,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课程思政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注重于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为此,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知识点,通过引入当前热点话题、补充生活中的案例等教学方式,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导入情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提高学生兴趣。除了案例教学法,还有讨论法、演讲法、辩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以此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会掌握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处处使学生想学,乐学。将“课程思政”体现在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可通过开展分享体会、主题讲座、模拟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想互动。
4.深入学生生活,创新教育方式。只有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才能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和学生要多加互动和交流,现在有很多种方式都可以做到很好的交流。总之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他们关注的话题和思想动态,在课上可以结合他们喜欢的话题开展“课程思政”,这样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改革永远在路上。理论层面,我们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论证,实践层面,我们仍需更多的尝试和完善。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深挖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
(本文系2020-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公共关系学》为例”的成果,项目编号:2020GJJG699。)
【参?考?文?献】
[1]邢伟,郭晓彤.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讨——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8(24):16-21.
[2]高治军.普通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推行课程思政探索性实践——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人力资源,2018(08):96-99.
[3]杨晶晶.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视听,2018(03):234-235.
[4]人民日報.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6]邢伟.基于网络资源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5):37-40.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