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2-06-10牛丽莹
牛丽莹
摘要: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缺少统一的指导,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就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生命意识薄弱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就当前生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于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增强生命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效性,最终能把生命教育落在实处,真正做到全过程和全方位地开展生命教育。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生命教育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当前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面对信息化的冲击,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如人心的浮躁、信仰的缺失、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提升自身的主体价值观来应对这些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现状,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这种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基础之上。[ 1 ]当今的教育往往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直观感受和个体生命的价值,以至于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不尊重生命的事件频频出现。由此可见,有关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开展迫在眉睫,作为高校教师,不仅是理想信念的引领者,还应该是生命教育的引导者。
当前高校专业课融入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针对当前的实施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于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挖掘高校专业课教材
高校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中第一章中就针对高校大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的对待人生矛盾,能够自觉地抵制错误的人生观念。在这一部分中就明确地指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看待生与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死两安”的生命观,帮助学生认识到虽然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即使我们无法增加每个人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够追求生命应有的高度。
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深刻地挖掘教材,通过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共同作用,有力地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期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够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珍惜生命,从而在服务社会、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发掘出生命的无限潜能,努力把学生的个体生命赋予更大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2.开发高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应以学校特点为本位,如我校致力于打造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由本学校进行自主规划、选取和制定。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帮助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依据。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围绕着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中理论课的开发,应主要集中体现在原有教材未涉及到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围绕着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意义等内容进行展开,并加强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和幸福教育,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中实践课的开发,应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认识生命,从而加强对于生命的理解。首先,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通过设定情景(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给你带来的哪些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依托一定的校外资源(如:参观医院、殡仪馆、烈士陵园等),带领学生直面生与死,让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从而更加的珍惜生命。最后,实践课程的开展还要加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如:应对地震、泥石流、火灾等),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来应对天灾人祸,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
二、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
1.创新生命教育的模式
生命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Online-Merge Offline,简称为:OMO)。一方面,教师采用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面系统的传授相应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线上现代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网络课程资源中上传有关“生命”的纪录片或影片供学生课后进行观看,或通过线上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线上教育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有关生命的相关知识,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增强教师主体责任意识
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和融入生命教育,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導作用,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这一伟大使命,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 ]高校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来应对当前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对于生命藐视的相关事件,积极组建一支能力够强、素质够高、理论丰富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要提升高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生命教育的开展需各专业各学科共同参与,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对其专业课中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把生命教育贯穿于理论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每学期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中,成立科研团队,在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合力,共同整合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对于教材的进一步挖掘,有利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二要提高高校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命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于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教师可以采用体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三、增强生命教育与时俱进
1.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
当前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就赋予了我国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任,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教育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也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拥有生命是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那么开展生命教育就体现出其必要性。
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在高校专业课中融入生命教育,首先,融入中国精神,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众多的风险与挑战,国人需要拥有顽强的意志力来面对各种困难,要将前人留下的精神继续发扬,作为不断前行的坚定力量。其次,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观和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生命观,并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生命素养。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造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围绕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出相关的重要指示。高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资治通鉴·周纪一》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3 ]才能与德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得素质教育有了明确的任务和方向。人无德不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
作为高校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的、正向的引导学生。其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教师要做到除了传播知识外,还要肩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健康的重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青年。引领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生命形象,提升自身的生命修养,最终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总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关生命的事无小事。高校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让正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们得到正确的指引。针对当代大学生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通过加强对于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增强生命教育与时俱进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方向,努力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本文系2020 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高校生命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 2020 -KYYWF-0570) ; 黑龙江工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构建‘CDIO’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路径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鹏.当代大学生生命观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2]朱艳平.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湘潭大學,2017.
[3]张曙光.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吉林日报,2020-12-21(004).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