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的一生
2022-06-09任利利张旭东葛思勋裴佳禾
任利利 张旭东 葛思勋 裴佳禾
编者按: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的蛰伏在潮湿的墙角,有的飞舞在路边的花丛,也有的行动诡秘难以察觉……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用专业的眼光看向身边的昆虫,探索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独特性格,也用知识抚平人们内心或恐惧或厌恶的小情绪。
1.光肩星天牛的刻槽与卵2.生活在韧皮部的幼虫3.生活在木质部的幼虫4.光肩星天牛的蛹
小学的时候,每年9月开学前,我都要准备一份重要的暑假作业,不是语数英,而是 30 个“天牛头”,那是开学报到的必备条件。盛夏时节,与家人好友,用长木杆在街角公园,捕捉黑底白点的天牛,拴绳遛牛,斗牛比武,都是我童年印象最深刻、最欢乐的活动。
就读森林保护专业后,专业概论的第一次课上,我一下子就认出了陪伴我整个童年暑假的“牛牛”,原来他大名光肩星天牛,在我国不仅是令大片森林赤地千里的“杨树杀手”,在欧美更是让林业工作者“闻风丧胆”的国际重大入侵物种。
我长大的内蒙古包头市,年降水总量不到300毫米,是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的前哨阵地。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光肩星天牛传入包头后,许多林木惨遭迫害,三北防护林工程损失巨大。光肩星天牛生活隐蔽,化学防治十分困难,而当时包头市防治它们的方法是“以抓为主,检、伐、砸、堵、注、喷、换、改、保配套的综合防治方针”,资料显示,1991~1995 年间,通过人工捕捉天牛7561.55万只,出动人数共450万人。身为一名森保工作者,每每回想我也是其中一員,心中骄傲感慨也油然而生!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 1853),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它们的幼虫时期都在树木内部度过,样貌也与成虫截然不同,它们神秘而隐蔽的生活习性,正是防治困难的重要原因。
天牛成虫的寿命不长,雄虫寿命通常3~50天,雌虫寿命约14~66天,羽化出孔的成虫迅速显现其“吃货”的本性,疯狂取食杨、柳、槭等树种的小枝嫩叶,补充营养。
胡吃海塞之余,天牛也没有忘记毕生的重要任务——找对象,一旦遇到意中“牛”,交配后的雌天牛便会寻找合适的地方产卵,她们先在树皮上啃出一个椭圆形的刻槽,再转过身将长长的产卵器插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最后再分泌一种胶粘物堵塞产卵口,雌虫的每个刻槽仅产一枚卵。
当一颗米粒大小的卵被产在树皮之下,一头光肩星天牛的成长历程(生活史)就从这里开始了。10天之后,一头小幼虫慢慢破卵而出,开始啃食母亲为其准备好的腐坏树皮(韧皮部),幼虫便开始了在树体内长达10个月的隐居(破坏树木)生活。
5.蛹室中“蛰伏”尚未出孔的成虫6.雌虫产卵
在初次蜕皮后,一龄幼虫便成长为二龄幼虫,此时母亲为其准备的“宝宝辅食”(刻槽周围的腐坏树皮)已经消耗殆尽。二龄的幼虫便开始向旁边健康的韧皮部发动攻势了。经过三四次蜕皮的幼虫(三龄末和四龄),羽翼渐丰,很快就要结束自己的“软饭”(韧皮部)生涯,接下来他们会开始啃“硬骨头”——开始啃木头!虽然这些幼虫看起来白白软软,但是它们的脑袋可不是善茬,骨质硬化的上颚成为它十分有利的“干饭”神器。待到它们“牙尖嘴利”,便开始向木质部深处进发,此时的天牛仿佛化身挖地铁的“盾构机”,通过侵入孔在木质部内部钻蛀生活。不仅如此,它们前面吃,后面拉,排出白色的木屑与粪便。它们从最开始的小小“米粒”,吃成了几乎有成人小指大小的“小胖子”。吃饱喝足的幼虫便为“虫生”的新阶段开始做准备,啃出一个舒适的化蛹场所——蛹室。
天牛的幸福生活建立在树木的痛苦上,要知道韧皮部可是输送营养物质的重要通道,交通要道一断,上下的营养物质便无法完成交换,上面的叶片也就枯萎死亡了。树干被这么上下钻蛀地一折腾,原本起支撑作用的木质部也扛不住了,开始颤颤巍巍。在某个不知名的大风天里,被迫成为“豆腐渣工程”的枝干再也扛不住丝毫的压力,只听得“喀嚓”一声,这曾经郁郁葱葱的参天巨树便直挺挺地躺下了。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天牛幼虫,此时应该叫它蛹了,正窝在蛹室里脱胎换骨,外面的风雨呼啸,枝断叶落仿佛都与它无关。在蛹中的蜕变完成之后,天牛便开始羽化了,刚刚羽化的天牛仍要在树干内休息几天,5-7天后用尖利的上颚咬出一个1.5-2厘米的羽化孔,再获自由,同时也开启了其一生中重要的使命——传宗接代。如此,新的轮回也就开始了。
尽管在我们眼中光肩星天牛的罪恶“罄竹难书”,但把它们从昆虫家族的普通一员,变成“旷世魔虫”的幕后“黑手”其实正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也衷心地希望,通过更多自然工作者、昆虫爱好者,乃至所有人的共同钻研与努力,能够让它回归平凡无奇的虫生,也让人与自然更好地保持和谐与平衡。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