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视角下医疗类纪录片的叙事分析
——以《人间世》全系列为例
2022-06-09刘江珊
刘江珊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表示,医疗剧“创造了一种对身体幸福的痴迷”,并预言医疗相关特定剧种在未来将引人注目①。在以新兴媒介科技促进健康传播的新范式转变下,健康传播在我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医疗类纪录片的研究动态
2014年9月,医疗类纪录片《医》开播。此后,医疗类纪录片数量不断增加,使大众介入真实的医疗场景成为可能。关于医疗纪录片的概念,学界众说纷纭。套用纪录片的概念,可把医疗纪录片归纳为以真实医疗场所中出现的人和事作为作品素材,在其基础上实现艺术加工,从而达到促使观者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态②。笔者以“《人间世》”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微观层面的研究涉及健康传播、医疗媒介形象、叙事方法、叙事伦理研究等,宏观层面涉及对医疗类纪录片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的探讨。其研究视角主要可分为健康传播视角、媒介记忆视角、媒介框架视角、共情理论、叙事学等。其中,从健康传播学角度出发,学界在如何讲好医疗故事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尚没有学者对《人间世》全系列展开研究。为此,笔者将《人间世》第一季、第二季以及《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共26集的内容作为样本,并选择个案着重探析。二是本文先从宏观上对《人间世》健康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要素展开分析,后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微观层面探析,最后总结医疗类纪录片在健康传播方面的价值和改进方向,以期促使大众形成“社会性的健康观念”。
二、纪录片《人间世》与健康传播
在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传播议题中,“医”不单指医务工作人员,同时也指代整个医疗生态系统,而“患”也不单指患者,还包含其家属。纪录片的拍摄主体通常是医务人员与病人,但在呈现医患关系时,受众看到的往往是整个医患关系场域。纪录片《人间世》从多视角呈现医疗议题,在推动健康促进、倡导健康关怀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纪录片《人间世》概述
《庄子·人间世》探讨人生在世,与人相处和自处的人生态度。庄子的生死观是视生为死的前奏,死为生的延续。纪录片《人间世》受其影响得名。《人间世》是在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倡议下,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筹划拍摄。第一季和第二季都以医院为摄制原点,第一季主要关注重症抢救、器官捐献、临终关怀、女性子宫等内容,第二季主要关注骨肿瘤、尘肺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女性生育、医务人员培训、医患关系等内容。
《人间世》以沉浸式拍摄方式24小时追踪并记录医患生活,通过对医院实景的记录呈现医护形象、医患关系,同时对如器官捐献、临终关怀等触及医学伦理的议题进行普及,促进健康传播的效果。除去回顾总结的《回到起点》,第一季前9集的每个标题都直抵人心。(如表1)
表1 《人间世》第一季分集内容梗概
第二季的取景地不再仅限于医院,而是深入田间地头、病人家中。《人间世》从不回避灰色话题。第二季在充分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向观众展现了社会现实,涉及从未被真实揭示的精神病院和尘肺病人。(如表2)
表2 《人间世》第二季分集内容梗概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是在抗“疫”的背景下,摄制组赶赴一线,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地点蹲守并记录,上海援鄂医疗队百余名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抗疫图景从不同层面得到展现。全片分为6集,前4集呈现了上海援鄂医务人员的抗“疫”经历,后两集讲述了上海公共卫生系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及医务人员与病患之间的动人故事。(如表3)
表3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分集内容梗概
《人间世》制作方强调:“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始终是一致的,就是有温度、有情感、有善意,在传达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希望。”③
(二)《人间世》健康传播中的传播要素
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和观点,笔者认为健康传播离不开健康传播者、传播媒介、接受者、健康讯息、传播效果这些传播要素。
传播者肩负着信息传递的任务,因此整个健康传播活动对传播者个人的健康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健康传播的传播者主要是开展传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进行健康传播的医务人员个体。在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中,策划者、导演、制作人员、接受采访的医患都可以视为传播者。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关于权力和知识的论断认为,二者是一种“共谋”的关系,是互相浸透的,权力之下诞生了知识,而知识反过来也强化了权力④。将这种关系置于医学体系之下,可能会造成大众对信息不对等的过分解读。《人间世》节目组要求权威性高、社会知名度大的医院和行业顶尖专家,组成了健康传播中的重要“中坚力量”,真实还原了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回应大众的误读。
传播渠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起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医疗类纪录片的首播平台通常选择的是作为传统媒体的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电视,进一步再借助社交媒体发起话题的讨论。在传播媒介上,爱奇艺、腾讯视频、看看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对《人间世》前两季节目都进行了转播,第二季尤其增加了微信、微博等平台,扩大了跨媒介多级流动的渠道。多重传播渠道的交织为纪录片的社会化传播注入无限生机和动力。
接受者是健康信息的最终到达之处。纪录片叙事交流过程涉及三个重要环节:发送者、故事、接受者。一方面,叙述者向接受者介绍故事;另一方面,处在末端的接受者同样也在影响着发送者及叙述者对故事的讲述过程⑤。接受者不只是单方面地去理解医疗类纪录片,还兼具传播者的特殊身份,并可能成为日后的健康促进者。如《人间世》第二季《烟花》一集中的杜可萌和刘子涵是较早接收到健康信息的患者,他们在面对刚入院的病患时实现了从接受者到传播者的身份变换。杜可萌在创建的微信公众号“炒鸡可爱的萌”中,用轻松活泼的口吻描述出自己的抗癌经历,起到了传播健康讯息的作用。
过于专业的知识对一般观众而言较为晦涩难懂,因此,必须对医疗新闻纪录片中的健康讯息做优化调整。《人间世》充分运用多种方式传递健康讯息,如对孕妇危险病情的介绍直接运用了3D动画模拟技术,在涉及对器官捐献制度的科普时使用了旁白。
三、《人间世》的叙事策略
依托叙事学理论分析医疗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本文以《人间世》全系列内容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人物塑造几部分展开叙事策略的分析。
(一)叙事视角:运用多重视角,凸显人文关怀
医疗类纪录片中叙事视角的选取赋予文本不同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医生形象的塑造。热奈特所界定的叙事视角是对《人间世》展开分析的理论基础。热奈特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了解信息的丰富与贫瘠程度,将叙事视角分为了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外部视角三种类型。叙述者了解和讲述的信息多于任何人物所知,为全知视角;叙述者知道和讲述的信息等于任何人物的所知,称为限知视角;叙述者知道和讲述的信息少于任何人物的所知,称为外部视角⑥。
1.巧用全知视角,增加客观性与权威性
纪录片摄制严格遵守真实性的原则,因而其叙事视角对于客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立客观的全知视角是《人间世》中最广泛使用的视角类型。全知视角起到对真实的医疗过程进行展现的作用。第一季第1集《救命》在记录医生兢兢业业救治过程的同时,直面医学的不完美与手术可能出现的失败,将两起失败的手术案例作为开篇。该集解说词为:
“面对失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避而不谈,因为失败背后似乎总会夹杂着医患双方的矛盾、纠纷,甚至是冲突,很多医生甚至不愿意选择重症医学、选择手术台了。”
全知视角在展现客观医疗环境和促进相关行为改善时发挥着独特的伦理作用。真实又具有震撼力的话语一方面让观众内心对医疗现状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推动相关医疗行为改善的作用。比如,第二季第8集对儿科医生进行描绘时,结尾处字幕呼应主题,客观呼吁观众改善对儿科医生的态度:
“最近三年,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儿科医生总数的10.7%。”
2.运用限知视角,增加记录故事性
限知视角可以将焦点定位在个别患者角色的心路历程之中。第二季第5集《抗癌之路》以一整集的篇幅记录一位抗癌病人的生活经历。制作组花了215天的时间跟拍乳腺癌患者闫宏微治疗的过程,力求展现一个与病魔不懈斗争的女性形象。闫宏微只是抗癌患者的个案,通过对其形象的呈现,可以增进社会对癌症和抗癌的认知。
第一季第2集《理解》记录了由于医院床位腾不出来,而每辆急救车只有一张担架床,造成有出诊需求而无法回应的恶性循环案例。该集从事情的各个阶段,对救护员、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等多个叙事主体进行叙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相较于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健康信息传达,当采用限知视角时,叙述者所获得的信息和事件的亲历者等量,同时将个别人物置于社会大环境中,无形中有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兴趣的可能。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面对镜头诉说真情实感或是接受简短的采访提问时的同期声,也会增加限知视角叙事的真实性。
(二)叙事结构:多结构串联,提升故事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常用的纪录片叙事结构大致是平列式叙事和渐进式叙事两种。平列式叙事强调情节的板块化,而渐进式叙事则注重故事逻辑关系⑦。在叙事结构上,《人间世》采用两种结构串联的形式。《人间世》以医疗生态现状为主线,每一集讲述不同的故事,但其实都是围绕核心情感展开叙述。这种并列结构使每一集不失内核,因此这也是纪录片尤其是医疗类纪录片中最常见的叙事方式。
《人间世》打破常规的医疗讲述的思维模式,将镜头下的医疗素材进行剪辑并归类到相关主题之下。除却总结性的第10集,《人间世》第二季前9集,每集都分别对应一个子主题,如骨肿瘤、产妇生产、尘肺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等,彼此之间形成平行并列式的叙事结构,达到让观众沉浸式地关注当下内容的效果。第一季《团圆》一集记录了焦俞遭遇车祸脑死亡后,其家人同意将他的活性器官捐献给需要者。对于3位待移植患者的记录,片中采用了时间渐进的叙事结构,呈现了他们移植前的身体状况以及接受移植之后身体逐渐康复的样子。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选择组合式叙事模式,叙事故事之间表面独立,实则都是共同指向“红区”这个主题。《特别节目》总导演范士广认为:“……把他们关于武汉抗疫的记忆拼图一块块地拼接起来,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⑧第1集《红区》不仅有从拒绝治疗到配合治疗后康复出院的老人的故事,也有对一位81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等。多重叙事结构串联的叙事模式增加了故事的广度和深度,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三)叙事人物塑造:个体到群体形象的刻画
《人间世》特别注重对医患关系中人的关注,同时兼顾不同身份出镜的平衡,回避对医生、患者形象呈现的两个“极端”,报道由点及面,个体和群体形象鲜明立体,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健康传播效果。
1.真实、温情的医生形象
几千年来,一些传世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理想化的医者形象留在人们的脑海中,由此对医生形象的真实呈现成为医疗类纪录片面临的重要问题。《人间世》把残酷的生死现实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接受生死场的洗礼,这也是该纪录片有别于其他医疗类纪录片的一大特色。《人间世》在呈现医生形象时,不仅有单独一名医疗工作者工作时尽职尽责的形象,还有生动、立体的群像。《人间世》第一季第2集《理解》填补了大众极少能看到的关于救护车运作情况的空白,通过呈现救护车的现实困境,促进观众对现实状况的理解。《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的《红区》一集记录了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热衷在彼此的防护服上涂画,每天一定要摆各种各样的手势合影。他们当中有人说:“我们的精神食粮是白白胖胖,充满希望。”个体和群像,最终凝聚为一个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宏观的国家形象。
2.实现良性对话的患者形象
《人间世》没有回避医患冲突的事实。第一季开篇就通过一段家属“锁喉”医生的监控录像引发观众对医患关系这一社会议题的思考,也为全片患者形象、医患关系的塑造奠定了情感基调。在《人间世》两季20集中,有4集以癌症为焦点,通过这几位主人公的抗癌历程反映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片中以旁白的形式对中国癌症研究现状做出科普,有利于引发同样患病经历者的共鸣,激发其他观众关注到整个癌症患者群体。《理解》一集呈现了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患者形象:一名并无大碍却赖在救护车担架床位不走的病患,在急救小组医生告知他霸占床位的严重性后,最终配合医生让出了担架。总体来看,《人间世》给观众呈现的医患关系是对话式而非对抗式,这也是为了正面引导观者科学看待被扭曲的医患关系,潜移默化营造医患之间可以实现良好沟通和对话的氛围。
四、医疗类纪录片的健康传播意义
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节目组人员不忘新闻人的担当,遵守新闻伦理准则,尤其是在影响观众改进对医生形象和医疗纪录片的认知上发挥出重要作用,成为健康传播的重要阵地。《人间世》的健康传播价值具体体现在降低健康传播的大众门槛、推动健康促进、倡导健康关怀等方面。
(一)降低健康传播的大众门槛
“KAP模型”是健康传播的经典样式,即knowledge(知识)、attitude(态度)和practice(行为)。其通过传达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最终实现对观者行为的引导。相较于其他模式,医疗类纪录片更容易实现“KAP模型”⑨。医疗类纪录片是勾连医疗领域和社会大众的纽带。在传播媒介上,《人间世》不仅依托传统媒体,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比如,受众依托《人间世》这一中介,各自对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豆瓣《人间世》小组里形成新的社会聚合模式。从创作角度出发,《人间世》秉承了“去精英化的平民意识”的叙述风格,以通俗易懂的镜头语言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青睐,也促使健康传播更为高效。
(二)推动健康促进
《人间世》在医患关系的呈现和医疗信息的普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配合使得该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故事性。《人间世》不回避灰色话题和社会敏感话题,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医疗类纪录片过分塑造医生和医院完美形象的观念。同时,《人间世》在器官捐献、儿科医生几集中以解说词补充相关数据的方式,间接引导观众去探讨和关注社会议题,因为医疗话题毕竟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人间世》在健康促进上起到的引导作用,也启发同类纪录片进一步深度发掘造成中国医疗两难局面的社会因素与体制成因,既要真实还原医生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生活压力,又要突出中国百姓看病难、治病贵的就医压力。
(三)倡导健康关怀
《人间世》以客观平视的视角向观者展示了医生敬业守责、合法依规、关心病人、敬畏生死等正面形象,较好地改变了社会公众对医护工作人员的认知偏差。疾病是人类社会集体记忆的形成所在,纪录片以影像的形式使这部分集体记忆留存。《人间世》全系列倡导健康关怀,一方面体现在对医学伦理的遵循上,另一方面是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比如,片中对癌症患者的记录就不仅仅选取医院场景,还有家中、就医途中等,并对亲情、爱情等多种情感进行了呈现,体现出该片的人文关怀。
五、结语
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坚持沉浸式纪实、蹲守式摄制的方式,其叙事框架跳出了传统技术理性和经济理性的话语框架,将生命故事嵌入真实的医患关系场域,引领观众理解医患之间不是博弈的对抗者,而是基于生死问题的交流者、协商者和互助者,在健康促进和健康关怀上发挥了良好的功能。本文对《人间世》的叙事特征做了分析,最终回归到医疗类纪录片健康传播价值之探讨,丰富了医疗类纪录片的研究视角,对相关的创作也具有启发意义。
注释:
①[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74.
②朱智奕.健康传播视角下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叙事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
③黄小河.《人间世》第二季元旦开播:记录痛苦,传达希望 [EB/OL].澎湃新闻,2018-12-28.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7155.
④[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5.
⑤李炳钦.略论纪录片叙事理论的建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114-117.
⑥Genette G.NarrativeDiscourse:AnEssayin Method[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187.
⑦黄燕.健康传播视阈下医疗纪录片的叙事伦理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1.
⑧刘玮.热门纪录片《人间世》推出抗疫特别篇,多角度讲救治故事[EB/OL].新京报,2020-05-22.http://www.bjnews.com.cn/ent/2020/05/22/730195.html.
⑨张之琨.国产医疗纪录片的创作嬗变与健康传播[J].青年记者,2020(2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