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介入下农业保险排斥与保险成本分担研究
——以新疆地区棉花保险为例

2022-06-09杨建刚

财经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棉农灾害保险公司

一、引 言

棉花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棉花产业对国计民生、纺织工业举足轻重。新疆拥有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各种优质、专用棉的种植。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然而,新疆地区春季多霜冻,夏季洪水、大风、雷击和冰雹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风、雹灾害危害最为严重,加大了棉花生产的不确定性。为此,该地区有必要开展棉花保险。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和农户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

,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Gehrke(2019)、刘玮等(2021)、黄颖和吕德宏(2021)研究表明农业保险有利于提升农业收入

,随着地区农业风险的增加,农业收入的提升显著

。李琴英等(2018)认为农业保险能够稳定农户收入

。针对农业生产,Wu等(2020)、任天驰和杨汭华(2020)认为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户的生产行为

。农户投保后会导致单位土地化肥投入降低,但农户的投保提升了相应的技术储备

。除了影响生产要素的投入外,农业保险还会影响农户的生产安排,如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

。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农业保险的积极作用,对于农户而言,选择农业保险也是最优的

人工智能取代劳动者导致大规模失业,这是人工智能在劳动领域里引发的最大忧虑,有关人工智能影响的论述无不提及这一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变。机器取代人,这是人工智能进化发展的宿命,抑或只是理论上的臆想?对可能造成的劳动者失业劳动法上应如何应对?

然而,新疆棉花保险的赔付率极高。2018年以来,全疆棉花种植面积超过5600万亩,棉花保险保费规模约为53亿元,赔付率在90%以上,2020年整体赔付率更是达到108%,棉花保险排斥对于新疆棉花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农业保险排斥属于金融排斥的子集

。金融排斥这一概念由Leyshon和Thrift于1995年提出

,主要研究金融服务的地理性问题。后来金融排斥逐渐应用于经济学领域。董晓林和徐虹(2012)指出,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部分低收入或弱势群体缺少相应的资源或途径而无法接近金融机构,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不能获得必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现象

。尹成杰(2015)认为农业保险是重要的农村金融工具

,在微观层面上,农业保险排斥是指农业生产者在主观或客观上对农业保险存在需求,但是最终因为某些原因并未购买农业保险服务的现象

新疆棉花种植空间分散、季节性强、风险高,容易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发生区域性自然灾害时,保险公司需要承担巨额的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开展棉花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而棉农则因为保险赔付额过低,理赔条件苛刻,程序繁琐,很多灾害类别不在理赔范围内等,仅有参保意愿却无实际的投保行为。保险公司和棉农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棉花保险的排斥直接抑制了棉花保险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利于稳定棉花生产

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棉花保险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容易产生“搭便车”效应,使社会边际收益高于私人边际收益,导致需求不足,同时仅依靠市场提供则会大大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此棉花保险的供给和需求均不足。实际上,保险公司和棉农对棉花保险的排斥是棉花保险作为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的集中表现。为了使棉花保险供给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棉花保险的正外部效应,有必要由政府介入,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通过非市场的方式来调动保险公司和棉农参与棉花保险的积极性。因此,政府介入的方式和采用何种制度安排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新疆棉花保险排斥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梳理保险公司、棉农、政府在棉花保险中的利益诉求和行为机理,并构建主体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介入前后对棉花保险最优供给水平的影响,在理论上论证政府介入对于解决保险公司和棉农排斥棉花保险的作用,有利于突破棉花保险供给的瓶颈,稳定新疆棉花种植,实现棉花产业兴旺,提高新疆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

(1) 功能明确原则.设备功能是构成模块的依据也是进行模块划分的基础,每个模块单元要有明确的功能体现,即完成一项或者几项特定的功能.对于功能不确定的保障资源一般不划分为单一的模块,对划分的模块在保障性能上做到独立性.

二、新疆地区棉花保险排斥现状

自从中央决定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后,各地雷厉风行,积极开展科创板遴选活动,紧锣密鼓,热潮涌动,大有拼抢科创板“蛋糕”、争坐“头班车”之势。然而,梳理一下各地推荐科创板活动,不难发现其行政化色彩很浓,又是划定标准,又是给予奖励,千方百计“动员”企业申报加入科创板后备名单。这背后是否有一种行政化冲动的政绩幻觉隐情。

该厂通过本次查找泄漏并对漏点处理后,在随后进行的真空严密性试验中,低压侧凝汽器真空泄漏速度为90Pa/min、高压侧为60Pa/min,相比处理前的真空严密性试验数据(低压侧350Pa/min、高压侧260Pa/min)有了明显的改善。

此次调研的棉花保险特指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为65%的棉花自然灾害保险,主要保障由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直接造成保险棉花的损失,当损失率达到10%(含)以上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赔偿保险金。在调研过程中,主要对360户未参保棉农的未参保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基于前人的研究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棉花保险排斥情况。新疆地区棉花保险排斥存在棉农自我排斥,但更多的是保险公司的排斥,包括营销排斥、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和保费排斥等。

(一)棉农自我排斥

棉农自我排斥棉花保险,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棉农对棉花灾害的发生心存侥幸。新疆发生自然灾害的周期是小灾年年有,大灾三五年为一个周期,巨型灾害十年左右一个周期,在巨灾、大灾发生后,棉农会认为距下次灾害发生还有一定时间而选择不投保。调研发现,灾害发生后投保的棉农减少。第二,棉农的保险知识缺乏。由于棉农自主学习能力和保险意识不强,导致保险知识缺乏,对保险合同内容不了解,形成棉花保险的棉农自我排斥。第三,棉农对农业保险存在偏见。目前新疆棉农“听天由命”“出险靠救济”的传统观念较为盛行,加之农业保险宣传较少,不少棉农将棉花保险当作一种摊派,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

(二)营销排斥

新疆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商业保险公司在设置营业网点时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多选择“网点不下市”的空间布局,即保险公司网点仅设置在地州层面,县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虽然这种网点布局为多数商业保险公司节约了信息获取成本,但却从地理上对棉农形成了天然的排斥。在无政策性倾斜或强制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没有向下设置网点的动力,增加了棉农到保险营业网点的地理距离,提高了棉农通勤成本,使得部分棉农放弃棉花保险。近年来,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增多,空间分布较广,受保险公司地理排斥的棉农数量减少,但偏远地区的棉农仍受影响。调研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受地理排斥的棉农占14%。

(三)地理排斥

新疆南北疆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迥异,自然灾害种类和发生频率不同,棉花种植品种也存在差异。因此,棉花保险产品开发也需要体现差异性。然而,保险公司未推出差异化的棉花保险产品,而且棉花保险的营销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未充分考虑语言障碍以及民族习俗差异问题,从而难以满足不同植棉区棉农的差异化需求。最终的结果就是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发生频次低、强度低的地区承担了灾害发生频次高、强度高的地区的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农投保。灾害频次高、强度高地区的棉农认为保障程度过低,灾害频次低、强度低地区的棉农则认为保费不合理。调研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受营销排斥的棉农占比为24%。

(四)评估排斥

农业保险的高投入使保险公司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不足。由于棉花农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具有季节性,与寿险、财险和养老保险等商业保险相比,保险公司在确定棉花保险的风险、厘定费率时,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保险宣传、承保签约、查勘定损、理赔等业务需要在较集中的时间内覆盖植棉区,必然会增加工作强度,无形中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成本。同时,人才紧缺加大了查勘定损的难度。新疆各地区棉花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受灾类型等差异较大,种养两业或不同棉花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灾害抵抗力不尽相同,灾害事故发生后的查勘定损较为复杂,而保险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保险中介机构尤其是保险公估机构的缺乏,导致保险公司无法转移查勘定损等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使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和理赔不及时。在灾情较为复杂而保险公司评估业务又缺乏第三方鉴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保险评估人员很容易草率鉴定并排斥一部分棉农。调研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受评估排斥的棉农占32%。

(五)保费排斥

第一,棉花保险的高赔付率。新疆棉花种植空间分散、季节性强、风险高,商业保险公司“十保九赔”。新疆灾害损失统计测算的种植业损失率为8%—10%,若以县为单位计算,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失率则为10%—30%,而一般企业和家庭财产的损失率只有1‰—2‰。高损失率决定了保险公司的高赔付率,保险公司为了保障收益,会设置高保险费率。第二,道德风险。棉花保险的标的物是活的生物,其生长受种植户的影响较大,即便在同一风险区、同等土地上,棉花产量也会因棉花品种、耕作方法、耕作精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棉农购买棉花保险后,可能采取消极灾害防范措施,灾害发生后抢救农作物的积极性也可能降低,导致棉花收成下降,扩大灾害损失。据调查,我国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保险赔款的20%。第三,逆向选择。多数情况下,对于风险大、灾害重的棉花种植,棉农更愿意投保。为了控制投保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保险公司常采取提高免赔率或保险费率的方式,这将使部分有保险需求但难以承担高保险费率的棉农以及风险较小的棉农被排除在外。调研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受保费排斥的棉农占18%。调研访谈发现,大部分棉农对棉花保险是欢迎的,但是保险公司如无政府补贴将面临亏损。那么,任由市场选择,最终结果可能是保险公司放弃棉花保险业务,棉农不参保。

1) 空载工况下,弹性轮的车轮抬升量相比刚性轮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其中曲线轨道上最多能降低15.69%;定员载荷工况下,弹性轮的车轮抬升量略大于刚性轮,但其最大值仅为7.39 mm,远小于轮缘高度。

三、新疆地区棉花保险排斥产生的问题

(一)棉农缴费压力增大

根据新疆有关规定,棉花收购企业应承担部分棉花保险的保费,即每收购一公斤籽棉缴纳0.01元的棉花保险保费。但部分棉花收购企业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拒绝缴纳该部分保费,或者通过压低籽棉品质、降低收购价格等办法将保费负担转嫁给棉农。另外,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新疆各级政府主动缩减次宜棉区的种植面积,而种植户因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转而种植其他农产品。新疆地方财政实力较弱,产棉区地方财政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节水滴灌、机采棉等领域,对棉花保险的财政配套产生了挤出效应。同时,棉花保险财政补贴资金拨付较为迟缓,近几年,中央及自治区财政向棉花保险拨付的保费补贴资金实际拨付均在当年棉花保险责任终止(即10月底)以后。

(二)风险保障水平偏低

(三)风险管理手段薄弱

新疆棉花保险承保、理赔等基础环节风险管控不到位,难以满足风险管理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承保前验标、抽验等工作不扎实,对参保标的品种、数量、投保人情况掌握不足,过度依赖基层政府提供的各类信息数据,灾害查勘抽样率不高,缺乏规范可信的技术标准,不能准确、真实掌握灾害损失情况,对经营风险难以做到有效管控。二是棉花保险理赔服务科学化与标准化水平不高,未针对不同地域、品种、时期制定简便易行的查勘定损标准,往往借助谈判、经验来确定赔偿标准,理赔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常受质疑。三是科技手段使用范围有限,查勘工作中“人海战术”盛行。四是现阶段棉花保险主要为承保、查勘与理赔,距离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尚未从制度层面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四)保险补偿难以弥补总成本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新疆采棉工紧缺,机械采棉关键技术受制于美国,化肥、农药等生产农资价格不断攀升,使得新疆棉花成本投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棉花保险未将占棉花生产成本45%以上的人工成本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受国际、国内农产品和原油价格上涨等的影响,新疆地区棉花生产所需的柴油、农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也相应上涨,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总成本(含人工成本)上涨,棉花保险补偿与棉花生产总成本的差距逐步加大,影响了棉花保险损失补偿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理赔时间和比例未能有效促进棉农补植

棉花生长期内的关键环节为苗期和蕾期,也是棉花灾害频发期、重发期。从近几年棉花保险赔款分布来看,人保财险77.18%的赔款发生在每年4月至6月的苗期和蕾期,中华联合则占到51.88%。每年5月是灾害发生后棉农二次补种,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黄金期”。错过“黄金期”,棉花损失将成定局,事后获得的保险理赔资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产成本,因此“黄金期”开展生产自救的棉农迫切需要棉花保险理赔资金,但保险赔付往往滞后。同时,苗期和蕾期的棉花物化成本投入超过全部物化成本的50%,但人保财险棉花保险条款规定苗期、蕾期最高赔付限额分别为保险金额的30%和50%,中华联合为30%和40%,与棉花生长前期物化成本投入不匹配。因此,棉农迫切需要提高农作物生长前期赔付限额。但是在保险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长前期赔付限额将大幅提高赔付率。根据测算,如果苗期和蕾期赔付限额分别提高5%,则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棉花保险简单赔付率将分别提高约6.46%和6.51%,达到68.49%和66.83%;如果苗期和蕾期赔付限额分别提高10%,则两家公司的简单赔付率将分别提高12.99%和11.09%,达到75.04%和71.41%。赔付压力加大会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因此,棉花生长前期赔付限额一直未有效提升,削弱了保险支持灾后棉农恢复生产的功能。

四、政府介入对解决棉花保险排斥的作用

2005年以前,政府对棉花保险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保险成本全部由保险公司和棉农分担。后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棉花保险的参与程度。2017年,新疆棉花保险(本文调研的是棉花自然灾害险)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为65%,而商业性保险和创新型保险由棉农全额自缴保费。政府主要通过补贴、减税等手段介入棉花保险。然而,目前棉花保险市场发育不完善,关联方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保险公司开展棉花保险业务的积极性较低,保险排斥较为严重,不利于保障棉农收入,无法满足棉花战略需求。如何让保险公司和棉农积极参与棉花保险,消除保险排斥,不仅需要政府全方位介入棉花保险,还需要创新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引导保险公司和棉农有机结合,共担成本、共享收益,最终提高棉农生产积极性。因此,需要分别考察政府零介入和介入情况下保险公司和棉农的成本收益。

假设棉花保险为单风险(自然灾害)灾害保险,即发生一种保单规定的灾害时保险公司就会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随机变量

为棉农面临的棉花自然灾害风险,

(

)为

的分布函数,

(

)为

的密度函数,当0≤

时,有

(

)>0。签订保险合同后,保险公司面临两种结果,赔付或者不赔付。若自然灾害发生,则保险公司需要对棉农进行赔付,假设

(

)为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的赔付资金,则0≤

(

)≤

,并有

(0)=0。保险公司在经营保险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运营成本,假设

(

)为保险公司经营棉花自然灾害保险的费用,有

(0)=

≥0;

′≥0,

″≤0。棉农在购买保险时,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费,假设

为保险公司设定的棉花自然灾害保险的净保费。则棉花自然灾害保险合同可表示为

=(

,

)。

保险公司和棉农在保险市场都将有两种选择,保险公司的博弈行动集合可以表示为(不排斥,排斥),棉农的博弈行动集合可以表示为(不排斥,排斥),由此可以得出两者的博弈矩阵,如图1所示:

假设棉农的初始财富水平为

,若棉农或者保险公司选择“保险排斥”,即两者没能签订保险合同,则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棉农的最终收益可表示为

-

;若棉农和保险公司都选择“保险不排斥”,即两者达成一致,签订了保险合同,则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棉农的最终收益可以表示为

-

-

+

通常情况下,耦合谐振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不是用它的阻抗或导纳变换器而是用两终端的外界Q值(Qe)A、(Qe)B及各谐振器间的耦合系数kj,j+1[3],外界Q值即终端电阻反射到第一谐振级所得到的Q值。根据外界Q值和各谐振级间的耦合系数,便能设计出满足指标的滤波器,相关公式如式(1):

假设保险公司的初始资本水平为

,若保险公司能够和棉农意见达成一致,并成功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会获得保费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保险公司的最终收益可以表示为

+

-

-

JWA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孙康俊,王晓颖,徐瑞彤,等(5·331)

棉花保险遵循“低保费,低保额”原则,保障程度偏低。目前新疆棉花保险保障水平基本上为400元/亩,且赔偿金额不超过灾害发生时棉农累积投入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公司开办的险种保险金额较低,主要承保棉花的物化成本,而该物化成本仅占实际物化成本的60%左右,削弱了棉花保险扶持棉农灾后生产的能力。加上部分地州保险公司未将干旱及病虫害灾纳入保险责任范围,无法满足棉农需求,风险保障水平偏低。

(二)解答题是能力考查的着力点,难度稳定的压仓石.解答题的考查目的是系统考查思维过程、深入考查能力水平.数据分析显示解答题的难度与整卷难度的相关最大,因此在进行试卷难度调节时,首选应是解答题.高考数学的解答题一般采用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设计.这样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五个(或六个)解答题的难度逐步上升;另一方面是对每个解答题而言,都是设置两个或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都是基础题,一般考生都能解答,后面两个问题难度逐步上升,达到区分考生的目的.在考虑整卷难度控制时,我们除了要考虑不同大题自身分值比重影响之外,还要结合以往学生实际作答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题目设置和难度调整.

只有当

(

+

-

-

)≥

(

),且

(

-

-

+

)≥

(

-

)同时满足时,图1的博弈矩阵才会存在均衡解。

2017年5月至7月,调研组在新疆开展了以“棉花保险排斥”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考虑到调研数据应具有代表性,调研组选择了四个棉花产量较高的地区进行入户问卷调研并访谈。调研地区包括沙湾(塔城地区)、玛纳斯(昌吉州)、阿克苏市(阿克苏地区)和库尔勒市(巴州)四地。具体调研步骤和过程如下:(1)基于人口比例确定四个地区的总调研样本,分别对四个地区按县、镇、村(连队)分层;(2)在每个调研地区随机抽取4个县;(3)在每个县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连队(村);(4)在每个连队(村)随机选择10—15户棉农。调研组共发放问卷899份,回收有效问卷862份,有效问卷占比为95.88%。参保棉农的数量为502户,占58.24%,未参保棉农的数量为360户,占41.76%。对于未参保的原因,未参保棉农认为是自我排斥的占12%,认为是被保险公司排斥的占68%,认为是二者兼有的占20%。

由于棉农保费缴纳和保险公司赔付金额共同影响两者的效用函数,因此,当保险公司追求效用最大化时,棉农追求正常收益的函数可以表述为下式:

(1)

(一)政府零介入下棉花保险市场均衡分析

假设政府不干预棉花保险市场,不对保险公司和棉农进行任何补贴,棉花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承担全部保险成本,也就是常说的“商业险”,而棉农也愿意购买棉花保险。棉花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存在正外部性,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角度看,棉花保险产生的社会总收益等于生产者(消费者)收益加上保险的其他关联方的收益,而棉花保险产生的社会总成本也等于棉农成本加上保险的其他关联方的成本。因此,当棉农作为消费者时,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可以表述如下:

(2)

(2)在验收监测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颗粒物均低于排放限值,达标排放,脱硫效率高于环评批复值3~4个百分点;

同时,当保险公司作为生产者时,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可以表述如下:

(3)

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既不能有头无尾,又不能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初中语文教材课文中的结尾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可供我们写作时借鉴。

(4)

可以看出,该不等式方程组没有共同解,保险公司和棉农在棉花保险市场上无法达到均衡。综上所述,政府零介入情况下,棉花保险市场的的分配解不存在。

(二)政府介入下棉花保险市场均衡分析

假设政府补贴棉花保险前的税收为

,若政府对棉花保险补贴额为

,促使保险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达成一致,并签订合同,则保险公司需要向政府纳税。假设保险公司纳税额为

′,

(

)表示棉农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棉花保险合同的数量,

′是

(

)的增函数。

国外再生水项目规划以复杂而严格的法律规范为依据。再生水项目较一般供水项目有更多的涉及健康、环境、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的限制和支持决定了再生水项目的基本实施空间。各种规程所要求的水质和工艺标准、管理规范,以及再生水项目在融资、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都必须纳入再生水项目规划中。

若政府补贴棉花保险,只有当不等式(5)满足时,保险公司才愿意提供棉花保险产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棉农购买棉花保险。

(5)

进一步求解如下数学规划:

(6)

(7)

由此可以获得在政府的干预下棉花保险合同(

,

)的一般形式。棉花保险市场均衡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政府对保险公司和棉农的补贴满足公式(6)。

(三)保险成本分担解的确定

纳入标准:第一次检查,并经肝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呼吸功能正常;不存在药物过敏史、造影剂过敏史者;研究知情,自愿参加者。

(8)

通过求解上式,补贴额可以表示为:

(9)

五、结 语

作为新疆地方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棉花生产具有市场性质和战略性质,但新疆地区棉花保险中存在棉农自我排斥、营销排斥、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和保费排斥,造成棉农缴费压力增大、风险保障水平偏低、风险管理手段薄弱、保险补偿难以弥补棉花生产总成本、干旱及病虫害灾未纳入保险、理赔时间和比例未能有效促进棉农补植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棉花保险市场主体博弈分析框架,发现政府零介入(无补贴)情况下,棉花保险不会发生;而当政府介入时(提供补贴),棉花保险存在均衡解,同时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和棉农愿意承担的保费都低于政府未介入下的水平。因此,新疆棉花保险亟需政府介入,并且通过政策引导保险公司提高棉花保险的保障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棉花保险产品,及时调整理赔时间和比例结构,从而促进棉花保险作用的有效发挥,稳定该地区棉花生产和棉农收入水平。

[1] 任天驰, 张洪振, 杨汭华.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基于鄂、赣、川、滇四省调查数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 (7): 161-170.

[2] 任天驰, 张洪振, 杨晓慧, 等.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农户生产投资: 一个“倒U型”关系——基于鄂、赣、川、滇四省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5): 128-144.

[3] 江生忠, 张煜. 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助力效果分析——基于3SLS方法[J]. 保险研究, 2018,(2): 102-111.

[4] Gehrke E. An Employment Guarantee as Risk Insurance?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the NREG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cisions[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19, 33(2): 413-435.

[5] 刘玮, 孙丽兵, 庹国柱.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OL]. 农业技术经济,2021,(10): 1-15[2021-11-3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3.S.2021.0930.1030.002.html.

[6] 黄颖, 吕德宏. 农业保险、要素配置与农民收入[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 41-53.

[7] 邹新阳, 范莉.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的最优补贴率研究——基于激励与约束机制[J]. 保险研究, 2021,(8): 3-17.

[8] 李琴英, 崔怡, 陈力朋.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 72-78.

[9] Wu S. N., Goodwin B. K., Coble K. Moral Hazard and Subsidized Crop Insurance[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20, 51(1): 131-142.

[10] 任天驰, 杨汭华.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生产: 农业保险的要素配置作用——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微观证据[J]. 财经科学, 2020,(7): 41-53.

[11] 张哲晰, 穆月英, 侯玲玲. 参加农业保险能优化要素配置吗?——农户投保行为内生化的生产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0): 53-70.

[12] Liu S. W., Zhang P. Y., Marley B., et 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Soybean Planting Behavio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J]. Agriculture-Basel, 2019, (9): 176-188.

[13] 郭军, 谭思, 孔祥智. 农户农业保险排斥的区域差异: 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基于北方6省12县种植业保险的调研[J]. 农业技术经济, 2019,(2): 85-98.

[14] Leyshon A., Thrift N. 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 Financial Abandonment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95, 20(3) : 312-341.

[15] 董晓林, 徐虹.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J]. 金融研究, 2012,(9): 115-126.

[16] 尹成杰. 关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6): 4-8.

猜你喜欢

棉农灾害保险公司
棉农
小保险公司不靠谱?理赔难、易倒闭?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香港保险公司过往5年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
Lévy市场下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新疆昌吉农户采用棉花塑型高产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