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2022-06-09程文珍
程文珍
摘要:本文根据“双减”政策开展阅读活动的要求,利用阅读材料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双减”政策作业设计的要求,利用阅读材料设计前置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阅读材料设计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教材阅读材料,使用策略
前言: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这意味着学生校内学习的时间得以延长,在家学习的时间增多,减负不减质,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双减”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一、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分布
2011年人教版初中数学将“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信息技术应用”等四大类阅读材料编入教材,具体的分布见下图.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一)利用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双减”政策指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何为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1.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中学数学阅读包括概念、定义的阅读,公式、性质、定理的阅读,纯数学题目的阅读等.实践中发现:学生解题失误主要来自“没看清楚题目”,抓不准要点,抓不住关键词,读不出其中的隐含条件,有的全然没有读完,只看了开头,仅凭大脑中对熟题的认知,没注意所涉及题目与印象中题目的区别就盲目动笔.
(1)题已知点D是AB中点,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题已知CD⊥AB,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法.学生不读题,不分析题目,不分辨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无论考查哪道题,答案都一样,长此以往,思维定势,难以提高数学成绩.
2.利用阅读材料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由分布图可知,阅读材料在各个年级均衡分布,其中“阅读与思考”每年级都有九篇,占总数的50%以上,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蕴涵着的丰富数学思想方法,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八年级上“阅读与思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因式分解是和整式乘法方向相反的变形,利用这种关系可得.通过具体例子分解因式,这个式子的二次项系数是1,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因此这是一个,根據公式可得.
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启发学生用十字相乘法将上述分解因式的过程形象地表示:先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再分解常数项,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然后交叉相乘,求代数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
通過精细化阅读,让学生读出要点,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数学奥秘,读出自己的独到体会.阅读能力的提高,大脑摸索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解题时学生就能短时间内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的数学情景,剥茧抽丝,找到考点,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能力在解题中的作用.
(二)利用数学教材阅读材料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双减”政策指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阅读材料具有弹性,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
1.利用阅读材料设计前置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前置作业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它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利用阅读材料设计前置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如七年级下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性质时,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中探索邻补角、对顶角的关系设置前置性作业:画两条相交直线AB,CD(图3),在它们所成的四个角中,哪些互为邻补角?哪些互为对顶角?度量这四个角的度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拖动点B或点C,改变角的大小(图4),这个关系还能保持吗?
通过前置性作业,学生带着疑问或遇到的困难进入课堂,教师根据最新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授业解惑.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利用阅读材料设计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教材材料集知识性、史料性与教育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如七年级下“阅读与思考”中用求差法比较大小.制作某产品有两种用料方案,方案1用4块A型钢板,8块B型钢板;方案2用3块A型钢板,9块B型钢板.A型钢板的面积比B型钢板大.从省料角度考虑,应选哪种方案?这可以设置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研究性作业,使其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策略思考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
又如七年级下“实验与探究”中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一个瓶子中装有一些豆子,你能用几种方法估计出这个瓶子中豆子的数目?这篇阅读材料具有操作性与趣味性,可以作为学困生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其在动手操作中领悟抽样调查的方法和原理.
“双减”政策下充分使用教材阅读材料,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 张晓君.初中数学阅读材料开发利用的有效形式[J].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第4期.
[3] 林天足.初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作用之我见.数学学习与研究[J].2017(1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