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

2022-06-09王晓慧

民族文汇 2022年2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语文

王晓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能够让学生‘减负增效’地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恰恰也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和目标。基于对这一背景的认识,笔者将以小学语文作为切入学科,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利用文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一题撰文,并就不同方面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在同阶段的学科当中,小学语文有着知识容量大、考查难度高、知识要点作用体系复杂等突出特点,同时又是最具考查“热度”的学科,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奉行着“题越多、分越高”的“题海思维”,其结果不但没有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患上了“恐语病”。其实若要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实现成绩和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换一种思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作业“质”的雕琢上,围绕个性化、全面化、趣味化和互动化等主题确立作业设计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通过“作业之路”实现个人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立足分层理念,体现作业设计个性化

(一)丰富学生学情的搜集渠道

落实分层作业设计理念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详实而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应当开辟多个渠道,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以及具体的知识短板、思维方式等做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将这些作为后续作业优化设计的可靠参考,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当前能力和发展需要的作业指导。

比如,教师不妨将学生们之前完成的作业按照批次集中起来,结合不同的题型和考查内容来评估不同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长项分布和弱项所在;对于一些学习较落后的学生,教师还可根据他们具体的作答内容来推断学生们的语文答题思路和知识、技能运用习惯;在课下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多作交流,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了解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爱好以及性格等。这些内容均可体现在每个学生的学情档案当中。

(二)体现作业设计的难度差异

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完成对每个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搜集和掌握工作后,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其进行档位划分,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具体可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且学习兴致不高的学生,可划分为“提升组”;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不善于实践应用或综合题目解答的学生,可划分为“强化组”;而对于成绩较好且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则可划分为“巩固组”。在作业难度的设计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因‘组’而异”:对“提升组”应以基本知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对“强化组”则要体现出更多的文字表达和理解内容;对于“巩固组”,则要突出创新性的要求来。

例如在完成《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一首词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可以“看人下菜碟”:对于成绩相对后进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以正文默写、词句翻译、主题理解和记忆为主要考查点的题目;而对于成绩居中的学生,教师则可加入关键词句理解、意象解读等任务;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尝试一下进行“词眼”理解、作品扩写乃至仿写一首词的扩展性任务。

二、雕琢作业内容,体现作业设计全面化

(一)体现作业难度的渐进提升

每一项作业的设计都是以考查并巩固學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为目的的,这就代表着作业的内容必须要对这一阶段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反映。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将处于不同难度档位的知识内容都融入到作业当中,根据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频率和学习要求来设置不同的比重,但不要一味地让所谓的“重点知识”独占所有作业训练。同时在这些知识点的作业考查安排上,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计,使学生从简单的题目做起,逐渐向高难度题目过渡。

比如在设计《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在一开始设计几道解释关键字词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基础;而后加入一些句子的翻译题,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上升一个层级;再之后可加入诸如“如何理解‘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或者鼓励学生就两小儿的争辩谈谈自己的看法等“活题”。

(二)重视课外资源的有机引入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总是怀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的加持,学生便会在从事某项活动时而“乐此不疲”。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突破对课本资源的局限,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普遍趣味而引入一些新鲜、有趣的课外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接触到更丰富、更新鲜的知识载体,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这种愉快的作业执行感受来冲淡学生的疲惫感。

比如在讲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活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利用网络资源去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体现“草船借箭”这一章回的剧集,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看一看其他的诸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义释曹操”、“大意失荆州”、“秋风五丈原”等章回的剧集内容,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心得体会。

三、丰富作业形式,体现作业设计趣味化

(一)注重实践活动性作业的设计

实践永远是检验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的最好途径。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更喜欢参加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实践活动,也常常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力和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积极利用这一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安排一些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们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感受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并对知识内容形成更深、更全的理解,既满足了学生表现自己的诉求,又让教学成果得到了更好地巩固。

例如在完成《我们都来演一演》这一口语交际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就近”原则结成几个小“剧组”,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名著中的某个情节来设计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对白,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而后在下一堂课请各个“剧组”将自己准备的“舞台剧”表演出来,并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1~2个“最佳剧组”和2~3名“最佳演员”。

(二)注重兴趣培养性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出现固然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既有学习成果,但更为长远的目的则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兴趣,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丰富对作业的认知,在保留传统的需要上交成果的作业的同时,还要布置给学生一些长期性、自觉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课程教学需要从事某项长期活动,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放松学生身心和陶冶学生精神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讲解完《从军行》这首古诗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一项长期任务,让大家每天读一读《唐诗三百首》,每两天从中挑选一首自己喜欢且篇幅较短的诗背一背、品一品,并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彼此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特色作业展示,从而培养起他们热爱古典诗歌艺术的良好情怀。

四、引入家校合作,体现作业设计互动化

父母永远是子女最为亲近的人,和父母在一起参加活动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更能让学生焕发出很强的表现欲和行动能力。针对这一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需要和父母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习成果在父母面前获得一展身手的机会,使学生的行为兴趣和学习潜能都得到更深层次的激发;同时家长也能够获得更多了解子女学习状况的条件,并给予子女适当地协助和指导,从而让学生的作业完成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完《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篇课文中的主要情节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为自己的家长进行一次图文并茂的“评书课文”讲解;如果条件允許,学生还可以邀请家长和自己进行“角色扮演”,用表演的形式将课文的内容演绎出来,也可以用视频展示的形式在班级进行分享、交流。

结束语

教育应当是充满智慧的,它不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和运用中感受乐趣、形成智慧、获得技能的引导。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作业设计当中树立起鲜明的“双减”意识,围绕多元主题、采取多种手段为学生设计出更具执行感、参与感、获得感和趣味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在“边练、边想、边用、边乐”的状态下实现对课内学习成果的深度理解和有机消化,从而达成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目标,为他们日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敢.探究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文汇,2022(02):44-46.

[2] 熊波.“双减”政策下创新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2):19-22.

[3] 尚雨欣.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22(01):129-132.

[4]张小平. “双减”视野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 6(24):3.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