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与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

2022-06-09张鑫

文教资料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英语教学

张鑫

摘 要:语言并非单纯的知识,只有用于实际交流,语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了解目标语中的文化因素,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本文除介绍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外,还针对高职教育的特征,提出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因素 高职跨文化 英语教学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越发频繁,跨文化交际也得到相应的重视。世界各国间,尤其是中西方各国间的语言差异性较大,这也使得语言的社会性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交际并非单纯的语言现象,同样也是跨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不难发现,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不仅涉及语言系统的结构,还涉及相关语言对不同事物赋予的概念,也就是该语言的文化系统。由此可见,在跨国交际中,文化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

由于国内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广泛,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偏向于学习英语的语法和单词等,即使是写英语作文时也过于依赖教师所给的作文模板,使得英语中内含的文化和真实的英语对话方式被轻视,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久而久之出现不敢开口、难以组织语言的情况。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口语表达是语言学习中最核心的内容,因此若语言习得过程中忽略口语能力,不了解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境以及目标语言中的禁忌,将可能会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不自觉地冒犯对方。这也揭示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熟悉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一)称谓中的文化因素

称谓用语常用于在交际过程中表明自己身份、地位、定位等,适当的称谓用语能够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从而保证交流的有效性与和谐性。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对称呼语的使用不同。在中国,人们十分重视礼节,因此在与长辈打招呼时,会以“姓氏+称谓”的方式进行称呼,例如刘阿姨、李奶奶等,而同辈间则更多互称姓名。而在西方社会,称呼长辈可以直呼其名,无需加上称谓,这是西方追求个人主义和人与人地位平等的体现。

(二)比喻中的文化因素

不同民族的思想不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这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模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要注重目标语言对不同事物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学习目标语言。例如“龙”这一意象,在中国多呈四足多爪蛇形,在古代是天子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具有威严等皇家色彩。而在西方,“dragon”(龙)多为会飞的蜥蜴状,且是破坏和邪惡的象征,许多童话故事或多或少对“dragon”进行描写。此外还有不同的颜色被赋予的内涵也不同,如中国在过年都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喜庆、节日、吉祥的意思,中国人多数偏爱红色装饰。而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危险、血腥。因此《红楼梦》中的“怡红院”,译成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用Green(绿) 代替Red(红)。

(三)寒暄中的文化因素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交际方式之一,适当的寒暄语能够拉近两者间的关系,从而促使良好交谈氛围的形成。但寒暄用语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使用寒暄语时,要注意双方的文化差异,例如西方人在说中国人“Your trousers looks so good”(你的裤子看起来很棒)时,大多只表示夸奖或恭维,而非中国人与中国人交往时所表示的“我也想要一条”的潜在含义。还有便是中国人在接受夸奖时,多以“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回复,这是谦虚的说法,但外国人无法理解,可能会认为要将夸奖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因此在寒暄时只需发自内心地说句“Thank you”(谢谢)即可。

二、高职英语跨文化培养的现状和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培养的现状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培养未能得到重视,未能像大学那样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教学。首先,这主要还是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严重,以英语专业知识和语法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内容,未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思想。[1]其次,教师并未将教学内容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且对目标语言的文化拓展较少,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不足,使用目标语言时存在失误。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且交流过程多使用中文,忽视对英文的使用,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不良语言习惯形成的原因,不仅导致跨文化交际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还致使学生学习自信心降低。

(二)高职英语跨文化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其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将来的职业竞争力和选择空间,满足工作和自我发展的需求。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理想的工作岗位,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更多的人建立友谊。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养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表现出其强大的语言能力,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目标。[2]而学生展现出其强大的语言能力,能够表现出所受的高质量教育,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名声。对于社会和企业来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贸易合作也逐渐频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人才需求较多,为获取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以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实践措施

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其教育更偏向学生就业方面,而非过于高深的专业知识教育。正因如此,大部分高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只需学生能够合格便可,忽视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本质特征,使得跨文化英语教学陷入无用之地。而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等职业人才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高职英语教学根据自身的特点,应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调整当前的教学方法

以近年来的高职英语教学来看,教学方式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主义,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忽视对目的语的使用。结构主义指的是,提出这一理论的人群认为语言系统是封闭式的系统,从教学法上强调,语言的结构是由认知组成的,割裂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其功能的联系。[3]使用结构主义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语法和结构等系统形式,在解题时习惯性地利用这类技巧进行答题,从而更加缺乏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和交际,无法真正达到外语习得的目标。语言最终使用于交际的场合中,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便是交际,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习题,因此学习语言时不仅要保证学习内容的正确性,还要讲究语言使用的合理性和得体性。这也是近年来跨文化交际教学受到追捧的原因,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还能够改善当前过于结构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如果遇到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内容与词语时,教师需向学生重点指明,以便其能正确理解。如教授文化(Culture)这个单元时,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A同学模拟中国人,B同学模拟美国人,用小品形式体现出中美两国在饮食风俗、身体语言方面的差异。如我国男性可以彼此紧握双手代表认可、热情,而这一举动会吓坏美国人,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课堂趣味性,也能加深学生对跨文化的认知。[4]

(二)转变学生对英语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从小接触英语的目的是为应付考试,这也使得学生很难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产生兴趣,即便教师进行讲解,也不认真听课,无法发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转变学生对英语的态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历史发展等原因,所呈现出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学习外语就需要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更好地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征。呼吁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为了分数或获取证书而学习,而是要了解英语中的语言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5]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也使得兼容并包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认知,为语言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也使得在此情况下所使用的语言与所设定的情景相贴合。由此可见,若语言的应用脱离实际情景,则导致其缺乏合理性和正确性,因此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教会学生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合理的词语。[6]在完成基本的语言知识学习后,教师要根据相应课程的内容,营造相应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相贴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现实中西方节日进行主题融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相关的语言文化相结合,从而选择出更贴合营造环境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导入适当的英美文化

英语所包含的文化中,大多以英美两国文化为主,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重点强调对此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部分内容不应由教师直接说出,而是需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从而进行积累,逐渐了解目标文化并产生熟悉感,最终使用所学知识和内容对目标文化进行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挖掘教材中涉及的语言文化知识,并适时导入。例如在进行“At a Restaurant”(在餐館中)的教学时,应注意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从餐饮制度(分餐制和合餐制)、所使用的餐具(筷子、勺子、叉子、餐刀)、付费方式(AA、请客)和入座方式等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使之在将来与外国友人一同进餐时的举止和用词更加符合礼仪标准。[7]还有“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庆祝节日和交朋友)这一课,主要介绍西方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传统文化习俗进行归类,并与中国的节日习俗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挖掘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只有教师熟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作为线索,才能够轻松地将英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

(五)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思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文化的比较,强调语言文化的差异,减少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失误。跨文化交际并非要学生完全融入他国文化当中,而是在反复的比较和思考过程中发现两者的差异,做到换位思考,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同时,避免对中华文化的遗忘。[8]礼貌用语是交际的基本条件,有些话语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体面,但放在外国人之间就显得不恰当,甚至令人误解。如有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常言:“这是我应该做的。”英语直译“It is my duty.”使外国人听了认为帮助你只是自己的职责而已,自己本身就应该这样做。而“You are welcome.”“It is a pleasure .”“Not at all.”才是外国人最得体的回答。再如中国人在遇到熟人时,多会询问“吃了吗”“过得怎么样”等问候语,而西方则多用“Hello.”“This is a good day.”作为打招呼的方式,在提到吃饭或其他话题时,则会认真回答,而不是像中国人一般寒暄几句结束。[9]对于西方人来说,收到礼物应当当面拆开并表达喜欢和感谢,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当面拆开礼物是不礼貌的。因此要教导学生收到西方人的礼物时应当立刻拆开并表示喜欢和感谢,在给西方人送礼时,对方直接拆开礼物也不要表现出不悦和烦躁,而是理解他们的这一行为。

四、结语

文化教学融合在英语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重视文化教学并不是忽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地掌握英语。英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不仅要广泛涉猎英美文化 (包括其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伦理道德、礼仪宗教等),也要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修养,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评价、吸收他国文化,使高职英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10]

参考文献:

[1] 张敏,孙静芳.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6):284-285.

[2] 周薇.跨学科文化渗透下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J].福建茶叶,2019(12):18-25.

[3] 周丽蕊.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语言习得能力的培养[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22-35.

[4] 孙舒和.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索——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探索》 [J].中国高校科技, 2021(4):56-59.

[5] 林栩.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关于语言习得培养的几点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 2006(A1):91-92.

[6] 郑卉.从目的语文化中寻求语言习得——探索高职英语厌学生的成功之路[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10(3):78-79.

[7] 邓珊.语言习得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45-49.

[8] 崔林.新时期高校英语教育生态模式构建——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探索》 [J].中国教育学刊, 2021(5):99-122.

[9] 朱丹梅,孟爱萍.语块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J].蚌埠学院学报, 2012(6):86-89.

[10] 周亚萍,蔡慧萍.语言习得与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障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1):33-45.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英语教学
书刊出版设计中文化因素应用研究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