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肇庆包公文化在肇庆学院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9高春海
摘 要:用适当的途径把肇庆包公文化运用于肇庆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发挥肇庆包公文化的育人功能。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讲述有关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话题,可以指导学生科研团队进行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项目研究,也可以指导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参观端州区的包公文化园、鼎湖区的包公楼等。通过这些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肇庆包公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当然,在这些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肇庆包公文化 实践教学 肇庆学院 德育
笔者在2020年3月发表的《论肇庆包公文化与肇庆高校德育的融合》中提出,对于肇庆地方高校而言,肇庆包公文化蕴含着以下德育资源:第一,包公具有敢于担当、不怕吃苦的精神,这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第二,包公志向高洁、以民为本,这值得当代大学生效仿;第三,包公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第四,包公孝老爱亲、善于治家,这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第五,包公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1]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并没有展开论述肇庆包公文化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近些年来,笔者作为肇庆学院的一名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把肇庆包公文化有效地运用于实践教学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肇庆包公文化的育人功能。笔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运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也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下的内容就围绕着这三种途径展开论述。
一、指导学生开展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课堂讨论
笔者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智慧”“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的教学。在这些课程的教材中找不到肇庆包公文化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通过恰当的途径把肇庆包公文化融入教学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突然拿出两节课,仅仅利用讲授法讲述肇庆包公文化,其效果不会太好。原因如下:第一,这种教学安排和整个课程的设置不协调,显得十分突兀。学生往往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突然增加这些教学内容的目的。第二,教师仅仅利用讲授法开展理论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往往是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当的途径。
为了把肇庆包公文化有效地融入“中国思想史”等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做出如下安排:第一,把肇庆包公文化与“中国思想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衔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肇庆包公文化时感到很自然。他们听了之后觉得肇庆包公文化和这些课程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肇庆包公文化对这些课程而言是必要的补充。包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孝双全的人物,忠孝又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中国思想史”等课程都要讲述儒家学说的忠孝理念,从而找到了肇庆包公文化和这些课程的内在关联。因此笔者在把肇庆包公文化融入“中国思想史”等课程教学前一定先让学生学习儒家学说,理解忠孝的含义。在学生掌握了儒家学说忠孝的内涵后,笔者以“践行儒家理念的典范:忠孝双全的包公”为题展开肇庆包公文化的讲述。笔者在运用讲授法讲述包公的生平事迹时,着重强调他在端州任职这段经历,让学生知道包公为当地人民做了哪些好事。同时,笔者还会讲述一些肇庆本地关于包公的民间传说,比如包公掷砚成洲的传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贯彻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笔者还给学生总结了包公精神:清廉正直、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以民为本、忠君报国、敢于直谏等。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大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前者教师处于指导者地位,学生是主体”。[2]笔者运用讲授法讲述包公的生平事迹和包公精神是为了开展课堂讨论。必要的理论教学能为开展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教学作为铺垫就开展以讨论课为形式的实践教学,学生往往选择沉默。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必要的讲述为学生发表看法提供知识支撑,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笔者设置的讨论题目是:“第一种观点:有人说,当今应该大力弘扬包公精神,希望更多的官员成为‘包青天’,主持公道,造福人民。第二种观点:有人说,当今要建设法治社会,就不要再谈大力弘扬包公精神。人民不能把实现社会公平寄托在‘包青天’身上。我们要依靠健全法律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极力推崇包公精神是传统社会人治思维的表现。如何看待以上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把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在当今社会都有各自的市场。大学生大多关注法治和社会公平,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这种讨论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把问题展示给学生后,会给他们一段思考的时间,让其组织语言。思考的时间过后,就会有一些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说,法治社会不同于人治社会,把实现社会公平寄托在少数“包青天”身上是封建社会的旧理念。因此第一种观点带有明显的片面性。有的学生说,即便在法治社会,我们还是要大力弘扬包公精神。因为无论多好的法律制度都是靠人来执行,仅仅依靠健全法律制度无法有效保障社会公平。因此第二種观点带有明显的片面性。有的学生说,包公精神产生于封建社会,我们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看待包公精神。包公精神中的忠君理念早已过时。第一种观点没有指出包公精神的历史局限性。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笔者都给予鼓励。在学生发言完毕后,笔者做了总结,肯定各位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同时指出其不足。笔者告诉学生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我们应该继承并弘扬包公精神中的优秀部分,同时剔除其不合时宜的部分。为了增强说服力,笔者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讲话。第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包拯的《书端州郡斋壁》。笔者向学生展示这首诗并引用他人的解释:“一代清官包拯,据说一生只流传下来这一首诗。人们赞颂包公断案如神,却不能忽略,他能秉公执法,恰因心中无贪欲,可以无所顾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清官,他们深受群众拥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这些人带头守法,维护国法尊严。”[3]第二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讲话:“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4]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教导学生,对待传统文化要本着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对待包公精神,我们既不能一笔抹杀,也不能全盘接收。笔者最后的总结是:我们一方面要弘扬包公精神中的优秀部分,提高各级领导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我们要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5]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导实践教学符合课程思政的新理念。
利用讨论课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动脑动口的能力,增进他们对肇庆包公文化的了解,让他们感悟到包公精神的可贵之处。但这种讨论课也有局限性,由于时间关系能够站出来发言的学生比较有限,不能实现全员参与。
二、指导学生开展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项目研究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校教师不能把教学仅仅理解为知识的传播,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高校教师应该围绕着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开展实践教学。考虑到肇庆包公文化对于肇庆学院的大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德育价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组建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展开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研究。2019年,笔者指导肇庆学院2017级政行班黄冰等四位同学成功申请到了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关于利用肇庆包公文化提升肇庆学院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研究”,获得了学校2000元的资助。
笔者之所以指导学生申报这样一个项目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笔者曾经给这些学生讲过肇庆包公文化的知识,她们对肇庆包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第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对科研有一定的兴趣。第三,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中的确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责任意识不强的学生往往成为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关注的重点。第四,包公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国家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可以考虑用肇庆包公文化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第五,学生的项目一旦申请成功就会获得学校的资助。在现实层面上,必要的资助是学生顺利开展研究的重要支撑。从上述考虑出发,笔者给她们提出了研究的大致思路。她们认真写出了项目申请书,笔者认真阅读了申请书并提出了比较详细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她们毕竟刚刚踏上科研的征途,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进行指导、给予鼓励。
在项目申请成功后,笔者认真指导学生科研团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研究。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为她们提供图书资料,帮助她们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修改研究报告和结项论文。
在笔者的指导下,黄冰等四位同学如期完成了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关于利用肇庆包公文化提升肇庆学院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研究”。2021年1月,肇庆学院教务处给她们颁发了结项证书。在笔者的推荐下,她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肇庆学院政法学院院刊《政法学苑》总第21期上。她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结项时,她们提交了一篇调查报告和一篇学术论文。她们向肇庆学院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的学生随机发放了312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解肇庆学院大学生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的责任意识状况。调查的结论是:肇庆学院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总体上是合格的,但是仍然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她们的学术论文得出的结论是:肇庆包公文化是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是肇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从包公身上可以看到他极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可以利用肇庆包公文化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采取相关举措来提升肇庆学院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她们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她们强调学生社团的作用并提出要用微电影来推广肇庆包公文化。经历了从立项到结项的过程,她们对如何做科研有了大致的了解。
教师指导大学生科研团队开展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研究可以有效加深团队成员对肇庆包公文化的认识。团队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领略到肇庆包公文化的现实价值,其科研能力也得到初步的锻炼。同时,科研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团队在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比较有限,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往往又比较繁重,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指导教师必须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否则,他们就可能打退堂鼓,其研究就可能半途而废。指导教师要主动和团队成员展开沟通,深入了解科研团队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研究肇庆包公文化融入肇庆高校德育這个课题。面对高校德育这类课题,如果仅仅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带着明显的片面性。因为教师很难全面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感受。德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往往能提出一些教师难以考虑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必须借助学生视角才能发现一些之前被严重忽略的问题。事实证明,“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理念是正确的,师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德育这类课题。高校教师要永远牢记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师指导大学生科研团队开展有关肇庆包公文化的研究是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是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能够参加科研团队的大学生十分有限。这种研究往往局限在一个十分狭小的范围内。
三、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参观肇庆包公文化的景点
笔者这些年来一直担任肇庆学院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的指导老师。该学生社团给自己所拟的简介是:“廉政文化研究协会创办于2014年12月2日,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为依托,以传承廉洁文化、实践廉洁行为、营造廉洁氛围、提升廉洁意识为目的的学生协会。”该学生社团的宗旨是:“敬廉崇洁,服务学校,回报社会。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从业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概括。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不断端正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需要。”笔者考虑到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的性质和宗旨,积极提倡该协会组织会员参观肇庆市端州区的包公文化园和鼎湖区的包公楼。这两个地方是肇庆包公文化的主要景点。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的会员对肇庆包公文化的了解,让他们受到肇庆包公文化的熏陶。参观肇庆包公文化旅游景点是把肇庆包公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举行此类活动的大致步骤如下:第一步,教师指导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的负责人制订好参观计划,明确参观的目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预算;第二步,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的负责人填好外出活动的表格,让指导老师签字后送到学校团委审批。只有经过团委的审批,学生社团才能为参加活动的大学生申请实践分;第三步,活动计划经过团委审批后,廉政文化研究协会做宣传,动员会员积极参与外出活动。参与外出活动的会员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第四步,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组织会员并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参观肇庆包公文化景点。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的负责人和指导老师都要负责维持纪律,确保安全出行。第五步,活动结束后,廉政文化研究协会向团委汇报并为参加活动的会员申请实践分。
大学生走出校园,实地参观肇庆市端州区的包公文化园、鼎湖区的包公楼,可以获得切身的感受。包公曾在端州任职三年,他关心民间疾苦,真心实意为人民做实事,因此世世代代的肇庆人民都赞扬他。这是包公文化园和包公樓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参观,大学生会明白只有像包公那样的清官廉吏才会流芳百世,永远被人民铭记于心。大学生会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而理论教学很难取得这样的效果。
笔者在指导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组织会员参观肇庆包公文化景点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只是为了拿到实践分,他们到了景点并不认真参观;一些学生纯粹抱着游玩的心态参观景点,走马观花,并不认真阅读景点关于包公的各种介绍,以上这些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肇庆包公文化的魅力。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组织的此类外出活动只面向会员,但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课外实践教学有时会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廉政文化研究协会组织会员参观肇庆包公文化景点的活动暂停。
四、结语
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各有利弊。如何更好地把肇庆包公文化运用于实践教学,进一步发挥肇庆包公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总结。单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把肇庆包公文化运用于实践教学的任务的,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高春海.论肇庆包公文化与肇庆高校德育的融合[J].南方论刊,2020(3):93-96.
[2]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 李社.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上) [J].理论与当代,2015(1):58-64.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5]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75.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2020年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肇庆包公文化在肇庆学院实践教学中的运用”(sjjx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