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9余仕勇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运用高中数学

余仕勇

摘要:高中阶段数学是相当重要的一门科目,其中包含较多的原理与知识,甚至可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服务。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导学案编写与导学案使用方面。为了发挥导学案的价值,教师可以从合理利用导学案,提高预习效率;借助导学案精讲互动,突破重点问题;把握课后导学,巩固所学知识等方面运用,发挥其作用助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运用

导学案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编制的包含学习目标、内容与流程的活动方案。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导学案可以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导学案,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接下来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现状提出应用建议,希望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1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仍然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导学案编写及其使用两个方面:

1.1导学案编写问题

教师编写导学案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内容错误或形式单一。课程改革深化推进的今天,教师逐步增强低导学案编写的认识,但是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编写形式过于固定,并不利于发挥导学案在教学的辅助作用[1]。高中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理论性与抽象性,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应用固定的导学案编写形式并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发挥导学案的价值。此外,导学案编写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主观性较强,无法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导学案使用效果不理想。

1.2导学案使用问题

除了编写导学案存在问题之外使用导学案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课前使用导学案时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编写的导学案缺乏针对性,比较常见的就是教与学不符的问题。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依赖教学经验,不当使用导学案,容易出现教而不导的问题[2]。此外,还有的教师对导学案的依赖较强,容易出现导而不教的问题,同样无法发挥导学案的价值。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在课后环节落实导学案,这一环节的忽略对课堂教学效率地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2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合理利用导学案,提高预习效率

预习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关键。为了增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理解,提高预习质量,教可以立足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质量与知识储备情况科学设计导学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设计导学案时应把握版块之间的关联,且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让学生心理预期得以满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3]。比如说教学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发放的导学案预习。导学案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认真地阅读课本,了解共面直线、异面直线相关概念,对相关定理与推论进行掌握,并结合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判断正误,旨在帮助学生自主检验预习效果,比如四边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若三角形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同点,则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第二个部位为阅读课文中的例题,思考并理清解题步骤;第三个部分为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写下来,和同学讨论,并给已经解决的问题打钩,课堂上重点解决不懂的问题。第四个部分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对某个知识的进行探讨,总结预习环节中的听课重点,提高听课效率。上述环节中教师清晰地划分了导学案,且内容循序渐进,指引学生科学预习,提高了预习质量。

2.2借助导学案精讲互动,突破重点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4]。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导学案,通过导学案精讲相关习题并进行互动。正式讲解习题前教师可以以导学案的习题为基础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回答内容的不足与是否全面进行点拨,使学生透过问题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突破重点问题。比如说是幂函数,在上时增函数,函数在任意的[1,6)上都有[1,6),求t的取值范围。为了让学生快速找到这一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即幂函数的特点与性质;指数函数的特点与性质;从集合的角度你如何理解任意的[1,6)上都有[1,6)。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同学们对第三个问题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为此,教师让学生将草图画出来,并对两个集合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只有1≤<6这个范围中,当值域为值域的子集时才符合题意。最终就可以求出=,因而可以求出值域为[1,36);的值域为[2-t,64-t),最后结合集合关系可以求出t的取值范围为[1,28]。可见,教师可以发挥导学案的作用给学生精讲知识,让学生从中积累更多解题经验,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2.3把握课后导学,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导学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后导学环节中要灵活利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5]。比如说教学《集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列举法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导学训练题。比如说对列举法这一表达集合的方法可以设计几个巩固导学的问题,如可以被3整除且大于5小于19的自然数;小于9的正偶数。还可以针对描述法设计相关习题。如此,学生在课后导学环节中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教师要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景.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12(28).

[2]张福生.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运用导学案[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8.

[3]陆克彬. 高中數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 新课程:中学, 2017(4).

[4]林长钱.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 2017(15).

瞿小蛮.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8(43).

猜你喜欢

导学案运用高中数学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