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22-06-09逯莎莎

海风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思政心理健康

高校思政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然而,由于环境的改变,当代大学生极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揭示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在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思政教育承担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重要任务,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极易出现各类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借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和道德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传播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机制。因此,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提升学生能力这一目标方面是一致的。两者都是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指导和帮助,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

人的心理与思想是统一于人的机体之内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映之后的产物,两者相互联系。首先,心理教育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心理状况的变化会导致其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和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反之充满了报复心理、逆反心理等消极心理的人是难以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使思政教育有所成效;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教育提供指导方向。思想观念是社会规范、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在个体上的体现,一旦形成就会对心理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思政教育为学生在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等方面提供了价值引领。使学生在面对由个人与集体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引发的心理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的抉择。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看似独立,实则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两者应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口号,没有真正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过于偏重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忽视学生心理状况。大学生心理的發展和变化将会影响其思想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忽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偏重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生硬说教,将知识机械地讲授给学生,而忽视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从评价方式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偏重较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即采取理论课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虽然在理论考试中成绩合格,但现实的心理状况却可能存在问题。

(二)教育环境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变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是受当前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影响的。在社会环境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面对纷繁复杂、光鲜亮丽的外界社会,大学生容易陷入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的陷阱,进而迷失自我;同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如贫富差距、社会就业难等各类社会问题,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自卑心理。在家庭环境方面,由于当前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家长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个人工作上,也就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致使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察觉和治疗。在学校环境方面,大学生们脱离了高压式和全封闭式的高中学习环境,进入了较为自由的半封闭式高校学习环境。在这个跨越过程中,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心理抗压能力偏弱,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致使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可见,当前教育环境,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重要原因。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欠佳。当前大学生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为此,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类对就业“无用”且无趣的知识无法引起其关注,这直接导致大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其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诸多误解,有些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只面向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只是做思想工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导致了大学生不愿借助心理咨询解决问题;最后,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性不高,不能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认为参与此类活动不会提高学业成绩,不能从中得到好处,因此不愿参加。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较为淡薄,亟待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提升思政治工作质量的要求,更是我国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首先,组织思政教师参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教师要集体备课,探讨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状况,并结合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出意见建议,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同时,思政教师要积极借鉴心理教育的方法教育学生,如传授给受教育者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学生解决迷茫和困惑,利用心理疏导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二)转变固有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大学生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体,直接关系其教育效果。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作用。其次,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所遇到的现实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进行引导、教育;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此外,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校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思想困惑,促进自我全方面发展。

(三)努力改善教育环境,构建家校社合作机制

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为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培育。首先,家长要转变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在注重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思想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要为孩子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其次,在社会中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大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此外,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要完善各类软硬件环境,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设施;学校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社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

四、总结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勇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整合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5(3):68-70.

[2]党评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

作者简介:逯莎莎(199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思政心理健康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品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