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校应守好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田”
2022-06-09翟慧和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应聚焦主业主课,守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田”。
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对干部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党的工作全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理论流派正在日益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受不良思潮影响,个别党员干部丧失信仰、蜕化变质,严重危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形势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
一、强化主体责任,打造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建设主阵地
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代,党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校建设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
(一)明确主要任务
党校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根本目标,主要任务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培训轮训。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这也是党校同普通高校的主要区别。对此,基层党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着重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理论武装和政治训练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水平及政治自觉,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断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1]。
(二)把握大局大势
新时代,我们党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大局。基层党校要树立大局意识,按照国家大局的需要确定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为推动大局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党校思政课程定位融入大局、教学内容紧跟大势,讲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真实的故事、生动的案例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升华党员干部对理论的深刻认同。
(三)突出主业主课
突出强调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的一贯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党校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党校事业创新发展的科学认识。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各种险滩激流、风险挑战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深刻认识到为何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二、强化教育责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党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导向。应正确认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学习践行的紧迫感。
(一)注重知识更新
党校教师是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传播者,肩负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学员能够及时、正确地掌握想要了解的内容,党校教师必须保证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储量及内容更新。《礼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党校教师面对的大都是有过基层工作经歷的各级领导干部,其中不乏高学历者,还有专家学者,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碗水甚至一桶水,而且这个水还必须是新水、活水、高质量的水。故此,党校教师要时刻站在理论的最前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刻苦钻研,勤学好思,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充实并提高自己[2]。
(二)注重理论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否则只会陷入模式化、概念化。对此,基层党校要始终坚持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注重手段创新
顾名思义,手段创新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创新的方法,选择最切合教学内容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载体的多元化。党校在开展思想政教育中要综合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结构、工作经历、文化层次等因素,按照干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在教学形式上,要适当改变单纯在教室里“听大课”的单一“灌输式”教学,不断创新教学载体,通过多元互动、动态启发来对学员开展教育。一方面要善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渲染力、感召力、震撼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物观摩、资料播放等形式,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
三、强化社会责任,不断完善“大思政课”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办好思政课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鲜明的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深刻阐述了讲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些重要论述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和思政课教育进一步创新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其根本在于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质上就是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劳动、工作、生活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壤之中[3]。
(二)坚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层党校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让抽象的理论教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东西,既在大讲堂“漫灌”,又用微党课“滴灌”,既用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又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平台手段,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可听可感、入心入脑。对此,基层党校要围绕党员干部群众的现实需要,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走进社区街道、走进乡镇村屯,讲授思政课,以鲜活的素材,提升思政课的贴近性、实效性,另一方面要与党史方面专家、各类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脱贫攻坚楷模等共同走进社会“大思政课”课堂、加入育人队伍,结合工作实际,以生动事例、鲜活故事共同讲好思政课。
(三)坚持用好故事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
思想政治教育讲的既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若能做到寓理于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通情达理,受教者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使这种教育在内心深处发生作用,产生效果。毋庸置疑,党的百年奮斗历史、党的伟大精神、党的光荣传统,都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讲好“大思政课”最生动、最丰富、最现实、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基层党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益华,刘维卿.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9(6):28-29.
[2]王青青,季卫兵.“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四重路径[J].教育评论,2021(8):79-83.
[3]晋利珍.在创新开放共享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J].天津教育,2019(19):21-22.
作者简介:翟慧和(1976-),男,汉族,辽宁调兵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