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丹心谱春秋 一腔热血为革命
2022-06-09朱纬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值此百年华诞之际,海南省博物馆因时制宜策划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纵队文物史料展”,已于2021年6月30日向社会展出。为了配合此次展览,海南省博物馆特向社会各界征集相关文物展品,作为文物展品征集的亲历者、参与者,有幸从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处征得一本记录我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海南当地宣传抗日方针政策、开展抗日斗争活动的工作手册。这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文物史料,字里行间里是一个革命战士日常工作的写照,是一名烈士国家忠诚与生命奉献的体现,也是对琼崖纵队文物史料展展览内容与实物的丰富和补充。本文将以这本工作手册为线索,简单论述一下他背后的故事。
琼崖抗日独立第一总队是琼崖纵队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她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7月成立的琼崖讨逆革命军,同年11月改称为琼崖工农革命军,翌年2月又改为琼崖工农红军;1938年12月5日改編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1939年3月扩编为独立总队,同年8月又改称独立第一总队,1944年秋改称独立纵队;1947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1950年7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1]。而其中的第三支队则是由张开泰领导的第四大队和潘祥汉、杨应时领导的儋县两个游击中队,于1941年春在白沙县七坊乡合编成立,一九四一年夏天,三支队奉命东调,经过半年多长途跋涉,冲破日顽的重重封锁,途经八个县,行程达一千多公里,在极其艰苦困难条件下,于一九四二年初到达万宁县六连岭抗日根据地,1943年以后长期在万宁、陵水一带坚持开展抗日斗争工作。而本文所讲的这本工作手册,他的主人名叫胡花莲,今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后朗村人,她是琼崖抗日独立第一总队第三支队政工队的一名战士,同时她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美丽温柔、有知识有文化而又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女青年,可是她牺牲在了抗日胜利的前夕,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这本来自七十多年前的工作手册,长约14.2厘米,宽约10.8厘米,乍一看并无特别之处,他没有漂亮华丽的封皮,只是简单地用白色粗线装订起来的一摞白纸而成的笔记本,白色粗线与白纸伴随着七十年风雨历程,已明显泛黄褶皱;整个封面早已破旧不堪,多处破损、污渍,页边因为经常翻看和折叠的缘故卷起窝皱,卷起的边缘也已经发黄,好像是衣服上被汗水浸透之后形成的汗迹。但封面中间的位置依然能看到用黑色墨水写着的“民运工作概论册”以及在最左侧写着的“胡花莲留念”字样,“运”“概论”三字为繁体写法,其中“概”字因为岁月的侵蚀,已显得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到一些轮廓;落款日期则是用蓝色墨水书写的清晰笔迹,整齐又认真,经过仔细查看,写的是一九四五年二月六日[2]。工作手册除了封面以外,正文内容一共38页,分为4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民运工作、第二章宣传工作、第三章组织工作、第四章农民运动等,每一章下又分为诸多小节;轻轻地翻开每页纸本,仔细研读,可以看到上面记录着对日本抗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分析,记载着我党我军当时宣传抗日的方针政策以及开展民运工作的相关情况,一笔一划,条理清晰,逻辑分明,通过这本工作手册,能够看出书写者胡花莲烈士内心始终充满着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
在那个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年代里,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爱国女青年,胡花莲积极跟随着村里的父老乡亲,加入到帮助抗日部队送水送饭、打听情报的后方支援工作,并在1942年也就是在自己20岁的美好年华投身参加了革命队伍,后来逐渐成为抗日队伍中的骨干成员,积极要求进步,于1943入党,并被组织分配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政工队工作,牺牲前任政工队队长。她在根据地访问贫苦农民,了解百姓的疾苦,同时组织农民、妇女、青年进行抗日支援工作,成立地下政府各区的妇女抗日工作委会,对地主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动员群众参加琼崖抗日队伍,支持抗日前线。她总带着甜甜的笑,和群众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彼此鼓励与支持,共度这艰难的岁月,竭力抵抗着敌人的镇压追击,为打败侵略者而共同努力。1943年夏,因工作需要,党组织调派胡花莲到远离根据地的敌后开展动员和宣传工作,为了加强自身武装防护,躲避日军的抓捕。组织上为她配备了一支手枪,并对她进行了游击射击训练等等。从此她既当战士又当宣传员,经常跟几个姐妹出没在敌占区的村村寨寨,向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和政策。这些都极大的拉近了革命队伍和敌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提升了敌后广大军民的抗日决心和信心。
通过采访这本工作手册的捐赠者林少青得知:“胡花莲烈士是我的前母,是我父亲林和平的第一任妻子。我父亲林和平与的前母胡花莲在抗日战争时期相识,随着双方感情加深,后结为战地夫妻。”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林少青的父亲林和平1916年出生在海南万宁长坡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被送到很远的礼纪读私塾,少时读万宁高级小学,青年时在族里乡亲资助下到广州求学,1938年毕业于广州私立中国新闻学校政治系。1941年任国民党万宁县长礼乡清乡队长,1942年1月在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率全队20多人,携带长短枪16支,投入共产党抗日队伍,并任改编特务中队参谋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琼崖总队第二大队队长。1944年任琼纵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先后通过各种方式,动员陵水县日伪维持会驻乌石分会会长陈耀珍、香水民、林树义等率部投入共产党,参加抗日[3]。1947年8月任万宁县民主政府县长,1949年7月继任万宁县人民政府县长。1950年5月解放后任万宁县第一任县长。1952年至1956年任广东省海南人民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56年6月任海南行政公署卫生处处长,1959年6月任海南行署文教卫生处第一副处长,1978年任海南区卫生局副局长(正局待遇),1982年任海南行政公署卫生局局长、党组书记,到1986年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1991年逝世。在任期间,贯彻党的四大卫生方针,特别是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全民的抗疟工作,培养农村的卫生员、保健员、接生员、抗疟员,组织创办农村卫生室、接生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卫生战线恳恳勤勤奋斗终生。离休后任海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全国老干部健康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代表。曾被评为海南省和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当时林少青父亲林和平亲是琼崖纵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经常带部队在深山外围打击日寇,婚后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4]。只能靠频繁的书信来往,互相交流革命思想,互诉衷肠,守着彼此刻骨铭心的爱。没想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一次别离,让两人真正地天隔一方。
1945年初,驻扎崖城的日军总部为了加强万宁、陵水周边日伪武装力量,经常利用公路,运送各种弹药物资给万宁县城的日军。在万宁六甲一带的沿海公路就是日军的运输必经之路,琼崖抗日游击总队第三支队下辖第二大队奉命在此偷袭敌人的运输线路。为了准确摸清敌人的运输规律和路线,组织上安排胡花莲和另一个琼崖女战士潘翠芬在此利用地形隐蔽观察敌情变化。因为是女同志,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平时她们也可以经常到村子里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为了更好的观察敌情,她们选择了远离村寨一间草寮里住了下来,两位女战士就在这间简陋的草寮里,日夜监视着日军的交通路线变化规律,为部队提供准确的情报。两位女战士平时轮流职守,有空就利用闲暇去周边村庄进行抗日宣传工作,胡花莲身上随身都带有一本笔记本,经常自己抄抄写写,记录着抗日工作的学习笔记。久而久之,周围的群众也逐渐熟悉了她们,还经常帮助她们一起捡拾柴火,上山挖山薯,生火做饭。但时间一长,就引起了敌伪特务的注意。1945年2月的一天,由于特务的告密,盘踞在附近碉楼里面的日军一个小队,在敌伪特务的带领下,有目的地逼近了观测草寮,此时的胡花莲正待在草寮里,她正在书写着战时宣传笔记。战友潘翠芬因为在溪边洗衣服,提前发现了全副武装的日军,情急之下,潘翠芬只能一边朝着草寮方向大声呼唤提醒胡花莲敌人来了,让其快逃,一边朝着山上急急跑去。此时不明就里的日军马上朝潘开枪射击,敌人一梭子彈打中了潘翠芬的小腿上,她忍着剧痛坚持向山上快速跑去,最后终于逃脱了日军的追击,顺利找到了部队。但正在草寮里的胡花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发现自己的退路已经被日军给封锁死了,逃出去是无望的了,此时不容多想,孤身一人的胡花莲,想到的是只有拼死抵抗。她立刻拔出随身携带的手枪,在草寮里朝敌方向射击,阻敌以外。听到草寮里面有枪声抵抗,日军也不敢冒然冲进去,只是团团包围了草寮,并在外面叽叽嘎嘎地嚎叫着。勇敢的胡花莲沉着冷静地注视着敌人,此时情况她内心十分清楚,自己已经被包围了,逃出去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与其被敌人俘虏不如誓死一拼,为了消灭更多的日军,她不停向外瞄准射击。胡花莲身上佩带的子弹不是很多,但是聪明的她很有节制的一枪一枪地阻击敌人,使得日军不敢靠近草寮一步,单枪匹马的战斗只持续了一阵,老羞成怒的日军见没有什么胜算,便架起了机关枪,死命地往草寮里进行疯狂扫射,直到把草寮几乎扫平了才住手,就这样年仅22岁的女战士胡花莲手持手枪呈战斗姿势,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倒在家乡美丽的群山峻岭之中,成为当时海南万宁籍抗战时期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琼纵女战士[5]。当部队派人赶到现场时,人们发现胡花莲遗体旁,散落着一本珍贵的民运工作手册,同时在她的怀里还掏出了一条带血的手帕。
解放战争时期,林和平与比他晚4年入党的战友杨关梅相识成家,生育了林少青等四个儿女。俩人婚后,为了永远纪念胡花莲,一个仍把自己当作胡家的女婿,另一个则把自己当作胡家的女儿,当作另一个活着的胡花莲,他们共同关心着胡家弟妹的生活,常常援手相助。林少青说:“到哪里都一样,我们是林和平、杨关梅的后代,也是革命烈士胡花莲的后代!”时至今日林少青除了保存有他父亲林和平在琼崖纵队时的委任书等文物,依然还珍藏着前母胡花莲的革命烈士证书以及那本珍贵的工作手册[6]。70年后今天,他把那本饱含战火往事,记录对敌斗争的工作手册捐赠给了海南省博物馆,这里面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延绵的血脉,也是林、胡、杨三家情义的纽带。现如今看着工作手册中胡花莲的娟秀笔迹,一字一句清清淅淅的抗日语句,都仿佛看到她还活在我们身边,仿佛还在向我们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仿佛还在提醒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
参考文献:
[1]海南史志网.海南省志·军事志[DB/OL].2010-2-20.
[2]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琼崖纵队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3]吴俐玫.纪念琼崖纵队成立九十三周年诗歌朗诵会:笔记本[EB/OL].2020-9-27.
[4]彭桐.“这位痴情的男人,就是我的父亲”:林少青讲述父亲林和平的战争与爱情[N].海口晚报,2013-10-9(13版:副刊·城事).
[5]万宁时讯.碧血染山岗身死为民族:记万宁籍抗日女英雄胡花莲[EB/OL].2019-8-6.
[6]天涯论坛·三亚·人文地理.琼崖故事:一本谱写生命之歌的工作笔记[EB/OL].2017-8-28.
作者简介:朱纬,男,汉族,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