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俊祥: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的发展方向研究

2022-06-09康俊祥

海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上门康复融合

康俊祥

我国主要是将随班就读与特殊班作为主体,在特殊教育的框架当中,特殊教育学校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班就读已经成为了当下对特殊儿童进行安置的常用方式。现阶段,融合教育贯彻以及落实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原本所具备的单一功能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实际需求,基于此,学校自身的职能一定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而送教上门为保障特殊儿童能够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于推动特殊儿童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举例民族地区的某个特殊教育学校,对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教师专业结构缺乏合理性。融合教育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所具备的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变,这同时也要求着特校教师的角色能够从原本的单一定位转化成多重定位。当时当下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都来自于村普通小学转岗,在特殊教育以及教育康复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不足足够[1]。

教师专业技能匮乏。特校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所给予的关注度不够,通常都是靠自身的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此种现状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校教师多为普通教育专业背景,在特殊教育方面所拥有的专业技能不够,虽然说经过相应的培训,但培训的整体效果不是很良好,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二)家长层面

家长的认知程度不够。有很多的家长觉得自身接受的教育较少,因此无法教育孩子;不敢带孩子出去,怕被人嘲笑;不指望孩子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因为孩子能力较差,学习困难。同时学校也并不能够为家长提供过多的帮助,也缺少对家长的指导[2]。

家校合作困难。一些家长觉得只要将孩子送入学校,由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即可,自己也不需要干涉学校教育。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家都处于偏远山区,所以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困难的,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教育的情况并不了解,觉得只需要依靠教师进行教育就可以了,自身并没有一个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

二、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融合教育的建议

(一)对学校重新定位

对于特教学校的定位来说,其主要依靠的是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根据将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等作为主要依据,以此来有效地对自身的角色给予设计以及选择。对于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其当下处在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在此方面也制定了专门的政策,在民族地区融合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校本有的模式早已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做出整体上的改变,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此来更进一步推动特教学校在当下的定位。

(二)加强区域教育,发挥对融合教育的带领作用

当下的融合教育已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特殊学校能够在民族地区所开展的特殊教育以及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区域融合教育的良好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开展区域教育系统融合教育理念的推广工作,使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进入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能够帮助区域当中更多学校的特殊儿童就读,在促进区域当中特殊儿童教育有关的保障政策的制定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来使区域融合教育的水平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3]。

(三)加强学生教育,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划作用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其之间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在发展方面的需求也不一样。基于此种情况,需要学校能够结合特殊儿童的来自地区和家庭以及其年龄段来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学生制定专门的计划来对其展开相应的教育,对于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特殊残障儿童可以对其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可以为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在此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拥有足够的经费以及专业的师资配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要想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一定不能缺少高素质教师专业队伍的支持。对于当前阶段学校教师的专业背景以及专业水平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学校能够加强对资源的挖掘,使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培训以及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学校需要能够为教师创造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培训的机会,使学校的师资力量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五)推动家长与学校的合作

因为特殊教育学校所拥有学生的障碍类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对学生进行陪护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对此,需要学校能够对该项资源给予有效地利用,加强对家长教育以及康复技术的培训,这样家长便能够更好地解决孩子成长期间的一些困惑,学校也能够一定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对于送教上门工作来说,家长配合在此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家长在将孩子送到学校开展教育之后也能够继续开展对孩子的教育,由于地區特殊学生家长自身所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高,所以学校可以基于此来加强对家长在教育方面所具备能力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家校之间的合作[5]。

三、送教上门的探索

(一)采用送教分班形式

可以在区域当地根据乡镇分布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多个送教班的建立,然后再结合班级的教师配比来开展送教。采用此种分班形式便能够有效避免一个班级送教教师需要各个乡镇奔波的情况,节约大量的时间,也能够有效提高入户率。

(二)落实送教团队的职责

需要能够对送教团队每一个成员自身的义务以及职责给予充分落实,促进送教工作所具备的立体性。可以对每一个所创设的送教班进行一名特校教师、一名中心校教师以及一名残联康复院的配置,同时能够结合实际当中送教团队各个成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来落实其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过程中自身的职责以及送教频次,以此来更进一步提高送教入户率,同时也能够为送教的整体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一,特校教師主要负责的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需要其能够在平时加强对康复员以及中心校教师的培训以及指导,同时需要对其定期开展相应的教育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的最终结果为其制定相应的教育以及康复计划。定期开展入户送教工作,以此来提供更好的督导。另外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的反馈意见,不断地促进送教工作开展的协调性,并且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

第二,康复员需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对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康复训练;能够积极地加入到评估当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康复训练指导。

第三,中心校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日常的学科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完成对教学计划的制定;结合学生具体的残障类型来与学生家长展开积极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导。需要中心校教师能够熟练地应用地区的民族语言展开交流。

(三)加强对合理有效送教培训方式的探索

为了能够保证送教工作得到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送教队伍“送教”此外,由于学生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其自身的观念会对送教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同样也为送教上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内容[6]。

可以根据区域当中学生残障的具体情况,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考察,采用专题讲座以及其他一些形式来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开展的培训。需要特校教师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残障方面教学以及康复视频的录制,以此来更好地开展对康复员、家长以及普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实现家长与学校的协调合作。

四、总结

总的来说,推动特殊教育工作高公平性以及高质量的发展,推动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特教相关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同时这也能充分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同时这也为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课题,需要特教工作者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给予不断深入地探索,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沙惠刚,邓炳华,陆振华,等.学有优教:融合教育的常熟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7(1):20-22.

[2]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方向与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10):16-26.

[3]郭志方.全面履行工作职责,推进区域特殊教育优质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7(23):18-20.

[4]夏峰,杜亚洲,吴金廉.西部民族地区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6(17):7-9.

[5]马秀霞.对农村小学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1(9):124-125.

[6]张福沛.农村中小学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99-100.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的发展方向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编号:GS[2021]GHBZ069)。

猜你喜欢

上门康复融合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刚柔并济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外卖与快递
破次元
融椅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