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2022-06-09蔡芳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

蔡芳

摘 要: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历经实现民族独立的萌芽奠基、捍卫主权安全的形成确立、维护发展安全的拓展深化、塑造总体安全的完善成熟四个不同的时期,总体上呈现出国家安全主体趋于多元化、国家安全要素趋于多样化、国家安全策略趋于多维化、国家安全目标趋于综合化的历史特点。立足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历史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独立自主、统筹安全发展、提倡命运与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2)03 - 0040 - 07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领导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客观安全形势为依据,持续推进国家安全观内含的国家安全保护对象、国家安全行为实施主体、国家安全威胁来源、国家安全涉及领域以及国家安全实现方式和手段等要素的丰富和创新。为不同时期我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思想引领的同时,开辟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的历史进程

(一)萌芽与奠基:争取民族独立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萌芽与奠基大致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旧中国在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因为,在近代国家理念中,主权是国家的核心,清政府囿于眼前利益,几次三番与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使我国政治主权和领土主权受损,从而使传统以华夏为中心的国家遭遇重挫。随着西学的涌入和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近代中国也开始逐渐形成了“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了中国民众主权国家意识的普遍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呼唤中应运而生,并在苏联影响下举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经过一年对社会实际和国情进行分析,党深化了对革命的认识,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正式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民主革命性质。随着革命的步步推进,党对争取民族独立内涵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形成了彻底清醒的认识,这也意味着我们党主权意识实现了彻底觉醒。

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的领导权问题。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党内出现了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正确认识,但是由于右倾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将理论贯彻于实践。大革命的失败在揭示大资产阶级反革命本性同时,也让党充分认识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形成了党的领导是克敌制胜重要法宝的正确认识。其次,是争取民族独立的基本策略问题。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自救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恰恰反映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特性。毛泽东在廓清“朋友”与“敌人”问题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还自觉将中国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命运紧密相连,摒弃了革命中的关门主义,顺应了民心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再次,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根本原则问题。党自成立起就深受国际共产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但是在遵义会议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突破了俄式的民主主义,开辟了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最后,是争取民族独立的出路问题,这也是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民族独立是作为主权国家的基本要求,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而言,民族独立实质是实现政治独立,因为政治独立是一切自主的前提,为了实现政治独立,必须建立“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1]。

(二)形成与确立:捍卫主权安全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确立时期始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机构的正式组建为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确立创设了根本前提。但是,新中国成立之时恰逢美苏冷战全面展开,作为“异己力量”,我国受到了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打压。并且,由于当时国内尚存大量反革命余毒,使得新生政权面临极为危险的局势。为了防止国家主权利益受损,党确立了对内“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2]74 ,对外“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2]74的总方针,将维护主权安全作为党开展一切工作的重点。

捍卫主权安全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亲历近代民族屈辱后形成的意识自觉。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正在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身份转换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维护主权安全的根本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为“不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3]。核心力量是维护军事安全,通过“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2]233,提升国家安全的防御能力,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定有步骤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经济的任务和计划。其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必然要求。因为,“在六万万人口的伟大国家中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知识分子中和广大人民中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并在这个思想战线上取得胜利。没有这个思想战线上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将受到严重阻碍。”[4]重要举措是在捍卫国家安全基础上,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十分重视并强调,在爱国主义基础上发扬国際主义精神,要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来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社会主义”[2]335。 在这一系列思想指导下,我国既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得以顺利开启,在国际社会中也树立起了威望。

(三)拓展与深化:维护发展安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势推动下,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成为各国较量的新竞技场。但是,此时的中国,因为长期以来受“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经济和科技发展处于落后水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对我国现实国情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党国家安全观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转折。同时为了增进各国的发展共识,自1984年开始,邓小平多次在公开外交场合提出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党也逐步加深了以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任务的安全自觉。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阐发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自此,在基本路线指导下,维护发展安全正式被确立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0BDA59C4-00FE-497C-BB75-7A2A340F969B

维护发展安全确切来讲就是维护经济发展安全,之所以将经济发展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从逻辑上来讲,是对社会主义安全本质认识的深化;从历史上来讲,是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思想的深切反思;从现实来讲,是对如何消除国家内生性安全威胁的切实回应。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犯了一系列“左”倾错误,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也让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密切关注矛盾变化,适时调整策略。所以,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安全工作重点围绕为经济营造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主。一方面,依旧重视对国家主权利益的维护;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坚持改革开放,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思维局限,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以后,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以经济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上升。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表现出的复杂性、跨国性以及治理难度大等特性,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积极倡导各国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处在了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实现和平发展的愿望变得更加恳切。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相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重大战略主张,反映出我们党在纵深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形成由“内”而“外”、由“国”及“世界”的大安全思维。在以发展为第一需求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新”国家安全观无疑为稳固世界和平发展态势提供了新的范式。

(四)完善与成熟:塑造总体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但是国家安全整体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加复杂、艰巨。从国家安全新形势来讲,随着传统安全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的联动性、倒灌性、放大性效应持续增强,导致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空前纷繁,辐射的时空领域极度宽广,威胁的成因也极为复杂。从国家安全的新任务来讲,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国家安全是关乎“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2014年至今,总体国家安全体系涵盖的安全内容进一步丰富,并且实现了从理论体系到战略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历代共产党人国家安全观的集成与升华。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等诸多领域涵盖其中,扩大了国家安全的内容范畴。其次,提出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政治安全为核心、以军事等安全为保障和国际安全为依托,明确阐明了各安全要素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再次,“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5]4,“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5]5,“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5]5,“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5]5,“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5]5。这集中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整体性特征。而这也充分彰显出,新时代我们党无论是对国家安全环境的研判,还是对国家安全能力预估都更加系统和全面、主动和自信。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最新成果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创造性成果,不仅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思想引领,还为全人类安全发展开创了新的思路。

二、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的历史特点

(一)国家安全主体趋于多元化

十九世纪中期,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陷入了民族危亡的困境。源于此,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安全认知中,国家安全的主体单指国家政权组织本身。因为相比其他安全主体,国家安全是其他主体安全的总开关,只有国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来维护其他主体安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起先占据社会矛盾主流地位的对抗性民族矛盾得到化解,军事外生性因素对国家安全的作用力出现收缩,与此同时以生产力为核心的内生因素的影响力日益扩大。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党丰富对国家安全主体认识的思想基础。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政局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让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开始进行全面探讨和深入认识,在此过程中党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与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相联结,人民安全开始得到重视。随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相继提出,越来越多关乎群众生存和发展安全的领域被纳入国家安全范畴,并且提及安全时除了考虑国家自身,還会着眼于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的全人类视角进行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一方面明确了人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宗旨地位,使“人”在国家安全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证。另一方面还将统筹内外安全作为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一项要求,多次在国际公开场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视为国家安全的又一主体。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中,从“国家”唯一主体,向上和向下延伸至“人类”和“人民”多个主体的历程表明,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离开人民安全谈国家安全是虚幻的、毫无根基的。国家安全观必须要把人民安全视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将人民安全需要作为国家安全的风向标,将安全需要满足的程度作为国家安全水平的测量器,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群众基础。同时,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联系,使人类结成了事实上的共生关系,重视“人类”在国家安全观中的主体地位,养成守望相助的共助意识,是克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危机的必然要求。0BDA59C4-00FE-497C-BB75-7A2A340F969B

(二)国家安全内容趋于多样化

纵观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的历程,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之前,中国共产党在强烈的忧患意识驱使下,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围绕维护民族独立、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极速扩张使国家利益由起先的主权利益日趋扩展至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国家安全的性质发生变化,军事安全地位下降,经济安全地位日益上升,生态安全形势由于经济的不科学发展而趋于严峻。同时,南北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面对源源不断涌现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非传统安全”一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集中强调要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这表明党对国家安全内容的认识正在不断丰富。

2014年至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在最初提出的十一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軍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十六个方面。从我国国家安全观内容的多样化趋势可以看出,国家安全范畴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技术革命、全球化影响和重大安全事件的刺激而持续扩大,其多样化的根本出发点是满足人民安全福祉。而应对多样化趋势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坚持底线思维,从防范化解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生态、网络等重点领域着手,强化国家安全防御能力,提升国家整体安全水平。

(三)国家安全策略趋于多维化

在国家安全观以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核心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多采用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想要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只能采取“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6]的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捍卫主权安全,毛泽东依旧坚持“以战止战”的基本策略,亲自领导和指挥了一系列反侵略战争和重大军事行动,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为维护新中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先后创立了海军和空军等诸多兵种部队,建立起各类军事院校,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朝着现代化、正规化、机械化的方向迈进。改革开放之后,依据对国内外变化形势的判断,党在国防战略上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对武力持以十分谨慎的态度,更多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由发展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涌现,传统军事在维护发展安全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采取多维化安全策略成了维护安全和融入世界的必要之需。

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深刻反映出一个现实,即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需要汇聚国内和国际各方力量。首先,要系统性防范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内部性问题。如“台独”等传统领土主权安全问题和经济安全、民生安全、贪污腐败、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其次,要警惕个别国家为遏制中国崛起而制造的领土争端、发起的经济制裁、实施的文化渗透,同时为预防扩散性、外溢性突发事件和全球安全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威胁,要不断强化自身应急安全管理能力,还要积极与国际间的安全合作,做到同舟共济。特别需要指出,虽然军事手段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不再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首选,但是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十分猖獗的现实环境之下,军事安全依然会在各国家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军事手段也依然会是各国维护国家安全最基本的手段。

(四)国家安全目标趋于综合化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身处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即使还没有正式提出“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但是以实现民族独立、政治和军事安全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改革开放以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明确革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国家安全的认识,同时也坚定了以经济建设为根本任务的决心。冷战结束之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彻底变革了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传统的以军事力量为主变成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主,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党开始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将潜在影响经济发展的文化、社会、生态、信息、国防等要素一同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注重提升国家安全的综合实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新的历史起点,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汲取历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体现综合化安全目标的集大成思想成果。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全部纳入国家安全的要素范畴,坚持“内外一体”“多元一体”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正式阐明国家安全理应包含的多重目标,加强了新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以及国家安全维护的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7]。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与人类历史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和更优越的文明形态迈进。

三、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的历史启示

(一)维护国家安全要坚持党的领导

在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开创者和掌舵人的作用,这与党的领导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密切相关。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是统一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在庞大的群体和文化各异的多民族之间难免会存在利益冲突。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各群体和民族之间利益的平衡,长期地保证公平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0BDA59C4-00FE-497C-BB75-7A2A340F969B

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国家安全问题是极具历史性特征的,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型问题。在国家安全观演进历程中,无论是传统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还是发展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一系列安全内容的安全观,我们都十分重视党作为坚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力量对总体安全问题的统领和协调。事实证明,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对国家安全近景和长远目标的统筹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决定安全问题解决的效率。一直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的原则,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立足整体,树立了多维立体化的国家安全观。并强化了各个主体的安全责任,唤起各主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同时,在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提供便利条件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加强队伍思想建设,增强了安全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储备了人才。这一切对我国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维护国家安全要貫彻独立自主

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农民阶级、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也曾先后开展过民族自救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但皆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除了奉行改良主义没有触动问题本质之外,企图依靠帝国主义帮扶摆脱落后的侥幸心理也是酿就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对中国作为战胜国理应获得权益的无视,唤醒了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也为亲历这场屈辱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坚定了依靠自身力量探索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之路的决心。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重大问题,依靠群众力量开展革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当前,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独立自主作为百年来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灵魂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首先,独立自主是应对外部威胁的必然选择。党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不断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实力差距,同时也招来部分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技术封锁,这也警示我们,在以科技水平论成败的时代,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其次,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当前全球化红利朝向有利于非欧美国家方向的转移,激化了部分发达国家抵制全球化的非理智情绪[8]。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推动者,中国在推行对外开放,扩大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范围的同时,要坚决维护本国利益和人民权益。同时,要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启发人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筑牢国家安全的思想堡垒。

(三)维护国家安全要统筹安全发展

生产力条件落后是近代我国遭遇帝国主义入侵之后暴露出的显著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我国作为世界革命与战争主战场,在国家安全尚未实现的前提下,压根无权提及发展,故而只能优先考虑主权安全和领土安全问题,采取“以安全为前提配置发展资源、谋划发展”[9]的“安全型发展”策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等外交关系正式建立,政治领域的生存安全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前提下,邓小平紧跟国际形势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初步阐明了国际社会的新竞争趋势,并由此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安全方略。我国安全方略的调整和变化充分证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安全和发展都必不可少。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立足于安全的基础之上, 国家安全能为国家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另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国家发展既能增强国防实力,同时也能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彰显社会主义真正的优越性,使得社会主义在赢得内部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的同时,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承认。为了切实贯彻“不发展是最大不安全”的安全理念,从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安全开始在我国国家安全中占据核心地位。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受区域冲突、逆全球化思潮以及新干涉主义等影响,整体国际安全局势趋于严峻。但是,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这也意味着发展问题依然是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和解决内部矛盾,迫切需要协调平衡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发展促安全。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是发展,所以要始终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态势,落实“共建共享”的机制,增强群众对党执政合法性认同和国家安全防御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以安全保发展。对外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秩序,合理调整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加强与各国的价值沟通和交流。对内严格贯彻执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尤其要注意从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角度审视安全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命共同体,实现发展与安全的高度融合。

(四)维护国家安全要倡导命运与共

命运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斗争中得到的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启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主战场,党在领导国内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时,对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表现出了积极关注和支持。毛泽东特别强调组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新中国的成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树立了榜样,也积攒了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完成,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可,我国也积极利用一切在国际上发声的机会,继续宣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为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贡献智慧。美苏争霸终结之后,世界和平态势整体趋向稳定,但是类似金融危机、生态恶化、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让我们党意识到,必须彻底打破意识形态安全思维的禁锢,扩大国家安全的认知主体,立足于国家间共同的安全利益、相互信任的关系和经济发展出发,探索“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国家安全新范式。0BDA59C4-00FE-497C-BB75-7A2A340F969B

透过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演进历程可以看出,从民主革命时期至今,我国在面对国际問题时都秉持力所能及的态度和命运与共的立场,尽其所能为人类发展和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人类不仅需要应对来自自然界的生存性威胁,还要应付来自国际社会中部分国家民粹主义主导下军事干涉和“民主改造”带来发展性威胁。在此形势下,中国更加需要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关键性作用,带头拥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贯彻执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10],要始终走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前列,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1]。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3.

[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6]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4.

[7] 袁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战略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21(7):1-3.

[8] 马超,王岩.逆全球化思潮的演进、成因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21(6):99-105.

[9]刘同舫.实现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0-16.

[10]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9-22(2).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the Centennial Evolutio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i Fa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3,Jilin,China)

Abstract: the Centennial evolutio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gone through four different periods:the germination and foundation of realizing national independence,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defending sovereign security,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maintaining development security,and the perfection and maturity of shaping overall security. On the whole,it shows that the subjects of national security tend to be diversified,the elements of national security tend to be diversified,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ends to be multidimensional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node of great development,great change and great adjustment,the Centennial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CPC's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enlightens us that in order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must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implement independence,coordinate security development,and advocate common destiny.

Key word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historical logic

责任编辑:陈文兰

收稿日期:2021 - 12- 20

作者简介:蔡 芳,女,甘肃武威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0BDA59C4-00FE-497C-BB75-7A2A340F969B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