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悦”空间: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建构
2022-06-09马欣欣徐彬
马欣欣 徐彬
摘要:“双减”工作的展开对于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在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基础上,建构“联通式”课后服务体系。并借助已有的校本课程丰盈空间内容,拓展“选学式”课后服务内容。在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保障下推行“统筹化”课后服务机制。合理规划设计课后服务两小时,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悦”空间;“双减”;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B-0075-04
“双减”工作的落实是强化学校育人功能与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打破“精英式”的课后兴趣培养,更好地开展普惠式的托管服务。因此学校在课后服务上应更加立足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立足于家长当下的需求、立足于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育人的回归。
在探索课后服务开展模式前,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于课后服务,表示愿意参加的家长仅占43.7%。大家最关心的36个关键词里,有超过75%的家长提及作业、辅导。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借助校本化课程研究已有的成果,在东城教育集团UGCS模式的支持下,有效借助高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的力量,尝试从课程建构、评价支持、辅助系统等角度建构指向全面育人的五“悦”空间课后服务体系。
一、打造五“悦”空间,构建“联通式”课后服务体系
我们尝试建设以多维考量、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为支撑,以课程为载体、课堂为阵地、学生为主体的菜单式课后服务模式。融合学校已有的课程,搭建课后服务空间,打造五“悦”融通的课后服务体系(如图1)。
如圖1所示,五“悦”空间从学校育人目标“弘毅少年”出发,将“合格公民、积极贡献者、自信个体、主动学习者”四大维度延伸到学后服务空间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育人系统,借助成长积分考核评价体系,在集体备课教研模式的支持系统保障下,赋能学生成长。
五“悦”空间由“悦”学空间、“悦”读空间、“悦”动空间、“悦”行空间与“悦”思空间融通而成。五大空间在“弘毅少年”育人目标的落实和延伸中又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悦”学空间重点关注主动学习者与自信个体的培养,关注自主、自律与自强的品质养成,指导学生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做好时间、生活与学习管理。“悦”读空间通过乐读、乐享、乐说的交流分享活动,在大阅读的体验中培养积极贡献者。“悦”动空间在运动梦想课的支持下,在课后服务时间给予学生快乐运动的体验与竞技运动的酣畅,培养健壮的体格、良好的性格与坚毅的品格,塑造合格公民与自信个体。劳动、服务与实践是课后服务“悦”行空间的关键词,切实的行动是劳动的乐趣、是社会实践服务的核心。行动起来,在劳动养成和社会实践中培养自信个体与积极贡献者。“悦”思空间关注主动学习者与积极贡献者、自信个体的培养。巧妙的创意、积极的创造、大胆的创新是“发现者”项目化课程体系在“悦”思空间的培养目标。
五“悦”空间课后服务体系下的学、读、动、行、思五大课程群交融相生,在育人理念下既强化不同空间领域内育人功能的重点,又相互交织,彼此协同,共同培养“弘毅少年”。五大课程群丰盈了课后服务的内容、拓宽了课后服务的形式。
二、丰盈空间课程,拓展“选学式”课后服务内容
五“悦”空间的建构,以基础课程的“功课加油站”建立“悦”学空间,以“发现者”大阅读课程建构“悦”读空间,以运动梦想课为支撑形成“悦”动空间,以“发现者”项目式学习实践课程、劳动课程、博物馆课程、艺术成长课程组建“悦”行与“悦”思空间。五大空间相辅相成。
(一)交错时空,多元发展
在菜单式的课后服务空间建设中,为有效保障五大空间的协同高效运转。学校按照时间维度,将其进行了时空上的错位安排。周一到周四的课后服务的前一个小时,重点落实“悦”学空间课程。后一个小时开放“悦”动、“悦”读、“悦”行空间的小X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相较而言,周五课后服务时间较为宽裕,学校开展长达2小时的涵盖“悦”读、“悦”动、“悦”行、“悦”思四大方面的大X课程。周五的大X课程是菜单自主选课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长期学习的课程。同时学生每个月可以就小X课程重新报名,体验不同的课程。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月的“悦”行空间将进行一月一主题的校外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企业等不同场地进行实际体验,实现社会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互通。每学期的“悦”思空间基于一个真实问题,开展持续一学期的探究。
(二)菜单自选,一人一案
五大空间中,学校均根据相关空间的育人目标与课程架构安排了多样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根据教师的兴趣与特长、学校现有的特色课程以及引入的相关校外资源设置课程。分别以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为学段实行跨年级编班,同时打破行政班,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与潜能进行跨班级编班。
在跨年级编班与跨班级编班的五大空间设置上,实行每月一张总课表、每人一张定制课表的设计。通过每月个性化排课设置,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保障课程运转的时空需求。
在每位学生的自选式课后服务课程表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爱的内容,同时实现每月一次轮转,体验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涵盖面广、课程形态多样、学生选择空间大,体现了全方位、全服务、全细致的三全课后服务。
(三)聚焦素养,个性成长
1.关注差异,有效指导
“悦”学空间在每周一至周四的“功课加油站”中,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设计不同层级的分级作业,实现差异化作业辅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管理意识。依托“163”课后辅导模式(一位教师、六位学生、三类题目)更有针对性地在“悦”学空间中开展差异化作业辅导,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更好地进行学习巩固。
2.关注递进,层层深入
“悦”读空间、“悦”行空间和“悦”动空间关注递进,层层深入。“悦”读空间关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关注“发现者”大阅读体系中对于某一主题的持续性研讀活动,开展“师生共读+学生自由读+亲子共读”共读探索。
如表1所示,“悦”动空间安排了从入门课程的体验学习到进阶课程的系统学习,再到个性课程的个性学习,让学生感受不同运动的魅力。
如表2所示,“悦”行空间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收获,从低段的研学家庭、研学校园、研学社区延伸到高段的研学场馆、研学基地与研学企业,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地调查寻访开展项目化研学活动。
3.关注素养,探究发现
“悦”思空间是融合我校“发现者”项目化学习课程所开展的项目式学习研究课程。每学期以一个探究性的真实任务为驱动,在每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雨水收集器”“芳华”“秋天树叶的秘密”等,每个年级一个探究主题,学生跨班级形成探究小组开展研究。让真实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真实发生,是我们在“悦”思空间中关注的真实挑战。
让素养落地,让课程运转。在全面育人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的五大空间不仅是五大课程群的交错相生,更是素养本位育人落地的实践。
三、保障空间课程,推行“统筹化”课后服务机制
(一)精准实施发展性评价
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建构是与常态教学相融通、相匹配的。我们关注学校育人目标的多重维度,以礼仪卡、风采卡、实践卡与学习卡为考核载体,以家长、学生与教师为评价主体,借助课程满意度调研问卷、学生表现家长评价问卷、学生课程表现评价测评等多种形式展开多元评价。
在常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取学习卡和礼仪卡相对容易,而课后空间的延伸,对于四色卡评价体系的建设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在五大空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及团队风采,获取风采卡。学生在实践活动和交流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研究、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获取实践卡,在自主学习的“悦”学空间中获取学习卡,在大阅读交流活动中获取风采卡,等等。数字化的管理平台清晰呈现四色卡的发放和每个学生的获取情况。
(二)精细对接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将家庭资源引入“悦”读与“悦”动空间,建立亲子读书交流会与爸爸运动队,开设每周家长课堂。博物馆双向课堂、社会志愿者课程等进入“悦”行、“悦”思空间,让学生走起来,读起来,悟起来。“悦”思空间充分利用项目化学习,展开探究性活动,将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打通,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学校通过组建“智爸慧妈”家长学校,加强学校和社会导师的专业指导,打通学生学习的时空界限,帮助家长成为新时代合格家长。学校总体协调,融合多方力量。尤其在巡视督查环节中,学校要协同街道及相关部门,加强课后服务时间校园周边的安保巡查、秩序管护,发动家长志愿者共同维护校园周边安全。
(三)精密依托数据后台管理
在五“悦”空间的运行中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以数字化的手段智能管理课后服务空间。数据可视化呈现不同空间、不同时段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数据管理平台,使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请假调休等都能够及时提交并被处理。
五“悦”空间的建构是丰富学校育人模式的新探索、拓展学校课后服务模式的新实践、深化学校育人目标的新阵地,同时更是学校一以贯之的育人体系。同时,五“悦”空间还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场地、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时空。
五“悦”空间的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学生回家后的作业时长明显减少。从最初家长仅仅对于课后服务时间、对作业的关注,到逐步认可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内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优化服务。五“悦”空间课后育人活动体系是在课后服务建设中对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空间的全面融通,更是学生发展的当下与未来的联动。
本文系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双减’专项”课题“基于五‘悦’空间的小学课后育人活动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2-14
作者简介:马欣欣,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管理;徐彬,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