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深度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2022-06-09马旭龙

格言·校园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品味深度文字

马旭龙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而阅读从本质上而言,并非停留于文字和表面的活动,而是深入文字内里、探寻文本价值的思考活动。阅读与思考必然需要相互映衬,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基于深入学习的深度阅读方式逐渐生成并受到关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深度阅读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以实现更加高品质的阅读教学。

一、深度阅读的含义

所谓深度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方式而言更为深层次的阅读模式。它通过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过程,不仅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文本本身,同时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构建更加丰富灵活的阅读思维。所以,深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方式。“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确,阅读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阅读需要由浅表走向深层,由简单走向多元,这也正是深度阅读所遵循的主旨。同时,精思也成为深度阅读最重要的环节,利用多元的阅读方式加深阅读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阅读的内容内化,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继而逐步提升阅读水平与文化素养。

二、深度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阅读仍然发挥着它塑造内心思想的重要作用。而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发展迅速,此时的他们更加需要看到阅读深层的含义,体会文本真实的思想,由此,教师应当将深度阅读有效地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之中,通过灵活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主动思考,从而不断实现阅读能力的进步,实现思想涵养的提升。

(一)以文字为载体,用揣摩引入情感

文字是語言的载体,无数的文字巧妙组合,就能够幻化出鲜活的形象、优美的场景,这就是语言通过文字所能够表达出的魅力。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寄托都是隐藏于文字之中。有时候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却饱含着深刻的情怀和思想。由此可见,文字也是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的重要载体。而开展深度阅读,首先就要沉入文字之中,用心去揣摩和感知,这样才能够真正品味到文本的含义,发现阅读的意义。所以教师应当以文字为载体,带领学生揣摩文字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收获文本思想,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为例,该篇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着雨的四季变化,而再平常不过的雨,在作者眼中却是如此非凡与不同。该篇文本中精妙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正是深度阅读最好的支撑。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语言,通过不同的文字品味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文字言辞之美,体会到深层次的语言情感。比如“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通过这句的指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品味该段落中作者描写的雨与春天的雨有何不同。很多学生在朗读中就会发现,春天的雨比较“含蓄”,树枝“柔软了”、小草的“沙沙声”等等,无不体现出春雨下的大地复苏的气息。而夏天的雨则较为“热烈粗犷”,“花朵怒放着”“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荷叶铺满了河面”,一个怒、争、满,就将夏天的雨的“性格”表露得一览无余。在这样的朗读与品味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不同作用,同时在文字的熏陶下,也更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于雨的情感,这是在深入地揣摩字里行间的过程中所能够感受到的。由此,学生的情感被文字紧紧锁住,他们能够更仔细地去理解每句话、每行字甚至每个词中所蕴藏的那份深层情感元素。通过这样的文字揣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让他们由此发现阅读的乐趣,并且感受到深层阅读的魅力,从而不断深入阅读,实现情感的熏陶和发展。

(二)以情境为途径,用演绎诠释思想

深度阅读是心灵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思想与语言的互动过程,由此可见,深度阅读过程必然是真实且多元的。而传统的阅读形式,只有单一的视觉与文字的互动,却忽视了心灵思想的互动需求,这就使得学生读而不知其意,无法理解文本背后的真正内涵。而情境是促进心灵与文本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各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开展多样的角色演绎,用心去理解角色,如此才能够展示出生动的形象,诠释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情境为途径,通过创设多样的阅读演绎情境,用细致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诠释文本思想,继而也熏陶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深层次的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为例,该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古言散文。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该篇是文言文形式,要想深入阅读,必须先从文字入手,理解文字含义后再去体会它深层的含义。但在实践中,晦涩的文言文就已经消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教师可以改变阅读形式,通过多样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求文字内涵,积极品味文章深意。比如教师以“流水和砂石”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演绎,学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文本所言,通过演示的方式展示文本中的科学道理。在情境演绎中,有的学生通过扮演老河兵、和尚、讲学家,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三个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神态,而有的学生则借助科学工具,展示了砂石在流水中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多样的阅读情境,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探寻文本文字的含义,同时也会去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具体内涵,学生在演绎中必然深刻探究,用自己的内心去品味和理解各种不同的角色,去验证不同的理论依据,而后就能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诠释出文本的思想,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无形之中加深了他们阅读的深度,促成了深度阅读的达成。

(三)以实践为依托,用体验加强思维

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思想的最关键途径,也是锻炼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核心方式。无论是什么类别的知识,都离不开实践的推动和转化。而就深度阅读而言,实践能够帮助学生用心去体会文字内容,也能够帮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收获经验,发展判断与思考能力。而思考判断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践为依托,通过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深层次的文本,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而在体验中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为例,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最好体现,它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园林的建筑设计与美学理念是最好的文化验证。而时代发展中,无数优秀的建筑得以涌现、保存并闻名,这些景物建筑到底体现了哪些美学思想呢?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如果仅仅立足于文本,学生可能很难去理解其中的意义,由此教师就需要借助实践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文本内涵。比如教师可以以“家乡建筑”为主题,组织学生去实际探访家乡著名的建筑,或者是学生所喜爱的历史建筑、现代建筑,让他们实地体验建筑的不同风格,有的学生看到了古朴的桥梁石墩,还有的学生看到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学生探访了经历历史而残留的石门、石墙,或者是木制的古老庭院。在这个探访的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受到极大的触动,他们看到了历史印记下的建筑变化,也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材质、时间、风格下所建立的建筑。而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该篇课文,学生就能够产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如树木的裁剪、装饰也能够让建筑呈现不同的感受,墙面及连廊也能够成为建筑的独特风景元素等等,继而教师组织学生写下自己的体验和感想,这就使得学生的体验更深一步,促进了他们阅读思维的变化和提升。

(四)以生成为结果,用思考实现提升

深度阅读与浅阅读不同,浅阅读对于阅读结果的生成并不作要求,而深度阅读是以生成为结果的,尤其注重阅读完成后的输出。这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是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验证。没有精思也就无法实现深读,而若只有阅读而无精思,也将使得阅读达不成提升效果。由此可见,在深度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过程引导,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成结果,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成目标,让学生主动去实现阅读思考,捕捉深入的信息,从而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能力的提升。

以八年级下册《答谢中书书》教学为例,该篇是描写山水之美的信笺,作者所描述的山川之美,是高峰入云、山石斑斓、清溪见底、翠竹常存的景象,更有猿鸟鱼儿相伴的蓬勃气息。在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山水的沉醉之情和欣赏之意。而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山川之美必然是不同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提出问题:作者心中的山川之美是你所想的吗?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而后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形式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主动思考,同时能够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待文本言语,带着寻求异同的思想去理解文本含义。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来,用写作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的思想和认知。通过这样的阅读形式,学生不仅能够有思想上的生成,同时也能够在阅读完成后实现语言或者文字上的生成。而生成不仅仅是经过凝练的思想,同时也是学生迈进深度阅读的助力,在有效的生成结果中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有形的依托,自己的思想也将进一步落实和呈现,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渐渐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结束语

深度阅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航灯,有了它的帮助,学生就不会迷失方向,而是能够勇敢、沉着地迈向未来的旅程。深度阅读同时也是学生思想的塑造方式,学生借助深层次的探究,品味了语言之美,感受了文化之秀,這将熏陶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所以,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文字、情境、实践,用审慎的态度去品味和体验,通过自己的思想去诠释,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品味深度文字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梦中的文字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