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2022-06-09魏子尧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魏子尧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对幼儿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一些正确的方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古就重视教育,有着博大精深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思想。在传统观念里,“天、地、君、亲、师”是非常重要的,“师”即指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幼儿成了被动学习者,这不仅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减少了幼儿主动思考的机会,无法有效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同时,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与要求,并希望教师能积极传授文化知识,让幼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会忽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幼儿施加压力。而部分教师受家长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优先关注幼儿智力的发展,再根据幼儿的表现设置其他课程,提升幼儿的其他技能,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倾听与提问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倾听与提问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倾听,教师可以知道幼儿的心理需求;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而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倾听幼儿的想法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与关爱。通过倾听幼儿的表达,教师更容易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提问,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倾听和提问为主,先倾听幼儿讲述问题,再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启发幼儿主动思考,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以讲解知识和提问为主,较少倾听幼儿的表达,忽视了幼儿的真正需求。此外,有的教师担心幼儿的回答偏离教学内容,会设计封闭式的提问;有的教师注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会设计简单的提问。这使得幼儿缺少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无法促进幼儿的主动思考和深度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面对种类繁多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用时要仔细考虑。每项教学活动都有其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直观演示法更容易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多数教师喜欢用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事物,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帮助幼儿更高效地学习知识。但教师应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用直观演示法。例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时,会优先借助道具为幼儿演示操作过程,这有利于幼儿更加直观地观察事物的变化,但教师不宜全部操作演示,而应适当留白,给幼儿想象的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以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又如,在美术活动中,有的教师会为幼儿提供范画,有的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展示多张图片,让幼儿寻找灵感进行绘画。实际上,幼儿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优先展示实物,会冲击幼儿的视觉,从而影响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二、优化教学行为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优化自身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等,及时调整与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保证幼儿教育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还要教会幼儿运用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启发和引导幼儿思考,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幼儿,并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到相应的知识,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切实增强幼儿的各项能力。

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幼儿为中心”转变,把幼儿看成是发展中的人、独立的人和有巨大潜能的人。教师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积极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各项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教师还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思考“幼儿是怎么想的”“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如何讲解幼儿才能接受”“能否让幼儿获得发展”等问题,处处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确定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行为,促使幼儿更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与幼儿积极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结合生活和游戏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幼儿的想法,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幼儿多动手操作,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多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如郊游、参观科学馆、参观博物馆等,还可以将消防员、警察等职业人员请进教室,让他们给幼儿讲解相关的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二)认真倾听,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有人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由此可见,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在师幼互动中,倾听是教师了解幼儿想法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拉进师幼距离的重要法宝。教师要做一个有心的倾听者,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首先,教师要给予幼儿亲切的关怀,让幼儿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促使幼儿主动讲述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幼儿为什么会这么说”“幼儿当前最需要什么”“幼儿希望得到什么回应”等问题。最后,教師要给予幼儿热情的回应。

FCD86179-7F39-4C2E-AD6D-ACE81DE4BD3A

在了解幼儿的想法和内在需求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有效的提问,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同时,在结合有关知识进行提问时,教师不应预设答案,而应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调整问题,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五点:在提问数量上,要注意精简,减少重复;在提问方式上,要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减少封闭性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多样性,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在提问时机上,要注意幼儿的反应,给幼儿留有思考的时间,不宜过快、过多;在提问难度上,不要过于简单、机械,要有逻辑性、顺序性,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以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在提问类型上,要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调整,要设计推断性、描述性的提问。此外,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与幼儿积极沟通,鼓励幼儿,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依据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交替性,即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新意,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關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最后,幼儿园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独特性,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社会领域,教师可以多采用参观法和情景教学法;在语言领域,教师可以多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在科学领域,教师可以多采用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和探究法;在艺术领域,教师可以多采用练习法和欣赏教学法。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益的达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并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FCD86179-7F39-4C2E-AD6D-ACE81DE4BD3A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