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22-06-09董鹤婷冯璐
董鹤婷 冯璐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幼儿园综合课程旨在融合多领域、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实施系统化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开展综合课程时,教师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并注意授课内容的合理性、丰富性和社会性。同时,教师还要创设“会说话”的幼兒园环境,并利用好家长及社会资源,以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增强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合课程是指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综合化课程。综合化包括学科内部综合化和外部综合化,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动力。课程综合化不仅指幼儿园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还指各种教育资源的联合。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综合课程时,应突破传统课程的界限,与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相融合,并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活泼和满足其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杜威提出:“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构建课程,并将其转化为直接经验,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综合课程的教育价值。例如,小班“认识厚薄”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正确区分物体的厚与薄。在讲授相关知识点后,教师要求幼儿将贴纸贴到课本上同组图案中更厚的物品下面。20分钟后,大部分幼儿已经贴好了,但还有几名幼儿未贴完。由于临近午餐时间,教师情急之下便拿过幼儿手中的贴纸,直接贴到了正确答案的下面,并告诉幼儿“这
个更厚”。在本次活动后期,由于时间关系,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了未贴完的幼儿,进行了灌输式的教学,而不是选择另外的时间,让这几名幼儿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向幼儿所传授的知识是自己的经验或从书本中得到的经验,这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以偏概全,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方式等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也大不相同。例如,在学习儿歌“粉刷匠”时,浩浩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学唱整首歌曲,而晨晨只能哼出大概的曲调。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经验水平,只看到部分幼儿的学习效果,忽略了个别幼儿的发展。
(三)内容杂乱分散,课程设置缺乏逻辑性和整合性
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经过精心挑选,进行有机融合,在开展综合课程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但部分教师设置的课程内容杂乱无章,形式分散,使综合课程成为“一盘散沙”,这既不利于幼儿学习,也无法体现综合课程的优势。例如,某小班教师在开展绘画活动“制作明信片”时,先讲解了制作过程的要求和材料的使用方式,然后让幼儿开始绘画。但在进行绘画指导时,教师却突然要求全班幼儿背诵古诗《春晓》。于是,笔者看到大多数幼儿一边拿着画笔绘画,一边背诵“春眠不觉晓……”。这种教育形式缺乏逻辑性和整合性,导致幼儿一心二用,既不利于幼儿专心学习,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无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环境未发挥隐性作用,呈现单一主题化
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教师不够重视环境创设,未能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通过观察某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情况,笔者发现无论是园所公共区域还是各班级的环境,都以“海底世界”作为主题,整体布置简单敷衍,五颜六色,虽能一时吸引幼儿的眼球,但不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无法满足全体幼儿的发展需求,也无法让幼儿在环境中不断地汲取知识、获得潜移默化的成长。
(五)家长、社会资源利用不当,缺少相应支持
家庭和社会都是幼儿生长中的重要环境,幼儿的生活经历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协作,合理使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部分教师忽视了外部条件,没有很好地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同时,部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相关课程活动失去了家长的有效支持,影响了综合课程的开展效果。此外,部分教师在开展综合课程时较为形式化,并未发挥家长和社会资源的真正作用。
(一)让幼儿成为综合课程的主体
在开展综合课程时,教师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知识,并将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例如,在某次室内自由活动中,浩宇自己动手用报纸做了一件纸衣服,并使用瓶盖、麻绳、装饰胶带等来装饰。在活动结束后,笔者让浩宇站到教室中间,向所有人展示他的作品。在展示过程中,浩宇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由此可见,在课程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应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教师应扮演好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成为综合课程的主体,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并按照幼儿的实际需求,参与和指导幼儿的活动,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生活经历,并依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来编写和开展课程。例如,笔者班上的麦琪比较内向,在课上不敢举手发言。经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笔者了解到麦琪刚进入这个班级,不熟悉班上的其他幼儿。对此,笔者决定让麦琪做班内教师的小助手,给小朋友们发放书本、画笔等物品,并经常在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麦琪举手回答。一段时间后,麦琪开朗了许多,和其他幼儿的相处也更融洽了。
由此可见,在开展综合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并时刻关注班上的每一名幼儿,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和要求幼儿,以满足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三)合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科学的课程方案
综合课程的内容应体现综合性、发展性、全面性、教育性、探究性等特点,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以保证综合课程的效果。例如,在科学活动“天气”中,教师选择的课程内容要包含天气符号、气候条件、科学现象等方面的内容,还要简单讲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能使幼儿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综合课程的魅力,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设计与开展综合课程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生活背景、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选择丰富的课程内容,并采用多种形式,组织适合不同幼儿的各种活动。教师还应从整体出发,设计具有逻辑性和整合性的课程内容,并注意系统的整体性,以提高综合课程的质量。同时,在综合课程的教案编写和课程设置方面,应先由课程领导者制订课程的总体方向与目标,再由各班的主班教师依照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案,最后由领导者选定最适合幼儿的综合课程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综合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以保证综合课程的效果。此外,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时,教师需要比较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领域,并在众多领域的知识中挑选出适宜幼儿发展、对幼儿教育有利的内容。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将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通过每日活动纪实、评价手册、学期末评价等方式,检验综合课程的有效性,为确定下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四)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园环境
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环境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幼儿的方方面面进行知识的熏陶,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需求,整合五大领域的知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要素,并结合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实际经验,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园环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教师应遵循适宜性、独特性、
启发性、互动性、艺术性和安全性等原則,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参与等多种方法,指导幼儿的生活,以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五)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
家园合作是课程外部条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实施最有力的保障。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构建属于幼儿的、高质量的成长环境,让幼儿享受生活、关注社会,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挖掘幼儿的潜力,注重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综合课程的价值,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综合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有机融合各个领域的知识,积极开展综合课程。在开展综合课程时,教师应让幼儿成为综合课程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教师还应合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科学的课程方案,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增强综合课程的教育效果,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