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

2022-06-09朱颖娴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粽子小朋友美术

朱颖娴

美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力,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美术知识,有助于提升美术活动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所在幼儿园教师的相关教学案例,探讨了开展游戏化美术活动的方法,以供参考。

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课程游戏化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原则,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课程游戏化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受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幼儿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游戏。教师将游戏与课程有效结合,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课程游戏化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融入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课程游戏化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幼儿可以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合作,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自主探索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课程与生活的关联度较低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各项能力、观念、意识的关键期,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为主。但在现阶段的美术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美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幼儿实际生活的关联度较低,无法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也无法满足幼儿对生活经验的需求,这影响了美术活动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

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游戏化课程。但个别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游戏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差,为了游戏而游戏,没有深刻理解课程游戏化理念。此外,部分教师经常使用范画的方式展开美术活动,使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采用的表现形式单一

美术包含多种表现形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但部分教师常使用固定的几种表现形式开展美术活动,投放的材料也不夠丰富,无法持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美术活动的效果。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突出游戏元素,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知识,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将美术活动与游戏有机融合,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中,教师先为幼儿播放了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问幼儿:“小朋友们,春天在哪里呢?”有的幼儿说:“春天在绿色山林里。”有的幼儿说:“春天在美丽的花园中。”教师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并对幼儿说:“接下来,我们玩抢答游戏,看看谁说得最多、最准确!”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多张图片,并问幼儿:“你在这张图中看到了什么?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回答问题。在抢答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幼儿说:“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元素。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用画笔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吧!”

在上述活动中,为了丰富幼儿的美术素材,教师开展了抢答游戏,让幼儿通过画面捕捉春天的元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描述图片内容,丰富了幼儿对春天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用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这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了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投放活动素材

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投放活动素材,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从而提升美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包粽子”中,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们,端午节快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有的幼儿说:“端午节要吃粽子。”有的幼儿说:“端午节还要挂艾草。”教师对幼儿说:“你们说的都对!那你们对粽子了解多少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了自己了解的粽子,如“粽子外面有绿绿的叶子”“粽子里面有白色的米”“外面还绑了好长的绳子”“粽子里面还有各种馅料”等。在幼儿说完后,教师对幼儿说:“我为大家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泥,请小朋友们一起包‘粽子’吧!”接着,教师拿出各种颜色的彩泥,引导幼儿包“粽子”。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结合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精细动作较差的特点,投放了操作简单的活动素材,并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学习、自主创作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游戏化美术活动,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将生活化元素作为媒介,开展游戏化美术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美术活动的效果。

例如,教师根据中班幼儿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开展了创意美术活动“变废为宝”。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幼儿展示了一些创意美术作品的图片,并问幼儿:“在这些图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特别的物品呢?”欣欣说:“我看到了用塑料瓶做的灯笼。”乐乐说:“我看到了用纸箱做的城堡。”花花说:“我看到了用一次性筷子做的帆船。”在幼儿回答结束后,教师说:“大家说的都很棒!这些特别的物品是别的小朋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作的。今天,老师在美工区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漂亮的手工作品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来到美工区,一边选自己想要的材料,一边说着自己想要制作的物品,如“我想用塑料瓶做一盏漂亮的鱼灯”“我想用吸管做一个彩色的笔筒”“我想用塑料瓶做一艘帆船”等。选择好心仪的材料后,幼儿纷纷开始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并在此过程中了解了废旧材料的多种用途,丰富了自身的生活经验。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及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手工作品,满足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融入趣味游戏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充满趣味性的美术活动,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和感知,从而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美和欣赏美,增强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

大班幼儿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创作意图,且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较强,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开展“一笔接画”游戏,为幼儿提供一个主题,让全体幼儿合作完成绘画作品。例如,在某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先问幼儿:“幼儿园都有什么呢?”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冉冉说:“幼儿园中有好多小朋友。”欢欢说:“幼儿园还有漂亮的大滑梯。”茵茵说:“幼儿园还有好多好玩的玩具。”在幼儿说完后,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特別的绘画游戏,绘画的主题为‘幼儿园’。老师准备了一张大大的画纸,每名小朋友都有画一笔的机会,请大家用绘画接龙的方式画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绘画内容和画面的整体构造,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讨论的结果,合作绘画了“幼儿园”。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开展了“一笔接画”游戏,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提升了美术活动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结合课程游戏化理念开展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在开展游戏化美术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素材,并合理融入趣味性的游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粽子小朋友美术
好吃的粽子
创意美术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端午节,粽子香
找茬儿
端午节吃粽子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