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幼儿化

2022-06-09胡煜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刨子木工锤子

胡煜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而对于幼儿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是游戏能力和游戏品质的体现。

中班初始,笔者所在班级选择了“树趣”系列园本课程。树为木本,木生于树,在开展“树趣”课程的过程中,“木”这一衍生课程也形成了。在一次关于树的集体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问:“树有什么作用呢?”幼儿就像一只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如“树是空气净化师”“树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可以隔绝睡觉时的噪音”“树根能过滤污水”等。这时,阳阳站起来说:“木头就是树变的,我们的小桌子、小椅子都是大树变的!”聪聪也赶忙抢着说道:“我们家的玩具,还有奶奶用的桶也是木头变的!”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幼儿思考着生活里用木头做的东西,有的幼儿向同伴诉说着自己关于木头的所见所闻,有的幼儿很自豪地说:“我还会用木头做东西!”一番讨论后,大家对木头的兴趣渐浓,班级木工坊由此而来。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在木工坊里点点滴滴的成长让笔者为之惊喜。

在家长资源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班里一个幼儿的爷爷是木匠师傅。于是,在一次家长助教活动中,我们邀请了这位木匠师傅,只见他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工工具。对幼儿来说,那仿佛是一个大大的魔法口袋,他们一个个探着脑袋,睁大眼睛想一看究竟。

只见师傅拿出刨子和一块扁平的木板,用刨子在木板上刨了几下,一片片木花儿纷纷落下,幼儿惊喜地发出了阵阵欢呼,他们开心地从地上捡起刨花细细端详,并向同伴诉说自己的发现,如“它变成了薄薄的木片”“这个木片有点卷,它的边有点儿扎手”“它有点儿像一片花瓣”……看着幼儿好奇的样子,师傅热情地邀请一名幼儿试试和他一起刨木头。胆大的睁睁兴奋地举起了小手:“我来!”睁睁戴好防护手套后,师傅把睁睁的手轻轻放在刨子柄上,用自己的手抓着睁睁的手,睁睁看上去有点儿紧张,眼睛紧紧盯着刨子。师傅带着睁睁前后推动刨子,一下,两下,三下……小刨花儿像雪花一样落在地上。不一会儿,睁睁满脸笑容,颇为得意地拿着自己刨出来的木花向小伙伴炫耀:“你们瞧,好好玩啊!”其他幼儿瞧见了,迫不及待地在在地上寻找着刨花,还有的幼儿举起了小手,也想试试刨木头。刨花游戏结束后,师傅又像变戏法一样从挎包里拿出了各种工具向幼儿展示,幼儿看得津津有味,玩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有幼儿问笔者:“今天那个爷爷(木匠师傅)还来吗?我还想跟他玩。”“我也要,我也要……”其他幼儿听见了,纷纷随声附和。于是,班级木工坊在幼儿的期盼下应运而生。一开始,木工坊的布置很简单:两张旧桌子一拼就成了操作台,废旧床板被一块块拆开做成了材料,墙上稀稀疏疏地挂着几个锤子、榔头和一把小锯子,还有一套专用的防护用具。幼儿对木工很感兴趣,在木板上又是锤,又是钉,又是画的。没过多久,几乎每块木板都变得星星点点、坑坑洼洼的,留下了幼儿游戏的痕迹。

后来,幼儿越玩越起劲,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开始不断向教师表达他们的需求,如“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圆木棍做椅子脚,还需要一些小钉子,原来的钉子太粗了,我们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敲不进去”“木板需要有一个固定器,不然锯的时候它会动来动去”……于是,木工坊陆续增添了许多工具和材料。为了满足幼儿对木材的需求,笔者广泛寻求周边资源,原先给园内制作木床的家具厂愿意提供一些边角料。当笔者把满满一车木料从家具厂拉回来时,幼儿仿佛看到了巨大的宝库,开心极了,并主动和笔者一起搬运、整理木料。他们还告诉笔者,木料要放在哪里,这样他们拿的时候会更方便。

慢慢地,幼儿陆续制作了很多作品,虽然有些作品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如把一个钉子敲进木头里、把一块木片锯成两块等,但他们却对这类制作乐此不疲。每当有人经过木工坊,幼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这是龙舟船。”“这是机器人。”“我们用锤子敲钉子,把它们合并在一起。”……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木工坊里的游戏与其他游戏相结合:将龙舟船当作角色区里的表演工具;将小椅子、小凳子拿到美工区里进行二次装饰;将切碎的小木块放到铁皮盒子里做成叮叮当当的乐器……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和创意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令他们能够坚持进行木工坊游戏。木工坊游戏成了他们童年时期的一项事业,他们深深热爱着这项事业。

涵涵是个温柔内敛的小姑娘,第一次进木工坊的她显得有些胆小。半晌,她拿着一个锤子,垂头丧气地走过来:“老师,我不会用。”笔者拿起一个锤子,向她演示了使用锤子的方法。她拿起锤子,学着笔者的样子锤了几下,钉子钉进去了,但是方向歪了。笔者又演示了一遍,并告诉她钉子要垂直放在木片上,另一个手要扶稳。她看了看,又拿起自己的锤子,仔细摸索起来。钉了几次,她慢慢熟悉了“钉”的动作,只见她右手拿着锤子,左手扶着钉子垂直放在木板上,钉一下、看一下,钉一下、看一下,就这样越钉越起劲。那天游戏结束后,她欣喜地给笔者看她的成品——一块钉了一排钉子的木片。她兴奋地向笔者描述了她的创作:“这是我做的小篱笆,要放在花园旁边的,都是我自己做的哦!”

幼儿木工工具的种类丰富多样,学会木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是木工游戏中的重要环节。同时,选用工具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螺丝、螺母、钉子等辅助材料的选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幼儿使用工具时,他们的手、脚甚至全身肌肉都将得到锻炼。如锤子、锯子、榔头的使用会让幼儿的大肌肉群得到锻炼,而拧紧一颗螺丝则需要小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仅是钉一颗钉子,也能够考验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当然,即使安全工作已做到位,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幼儿在敲敲打打中不可避免地会受伤。曾经有名幼儿由于拔钉时用力过猛,大拇指被钉子蹭破了一个口子,还去医院缝了针。笔者对受伤的幼儿心疼不已,也曾犹豫过是否继续这一活动。于是,笔者和幼儿围绕“受伤”一事展开讨论。幼儿反馈信息出乎意料:绝大部分幼儿并没有因为受伤而不想再探索,相反他们甚至尝试分析受伤的原因,与小伙伴讨论以后在木工坊玩游戏时要注意些什么。那名受伤的幼儿像导师般,向其他幼儿讲述著她的经验。

經过一年多的木工游戏经历,幼儿抓握榔头的手变得更有力气,钉子也钉得更加精准,粘贴细微零件时变得小心翼翼,可以灵活地使用镊子。木工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也培养了幼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幼儿感受到获得新技能的成就。

每名幼儿都能轻易地从木工游戏中获得快乐,他们对木工游戏的兴趣非常浓厚。笔者曾见过一名幼儿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将一个小木块放在两块木板之间:他不断地重复“塞”这个动作,直至最后将木块卡进两块木板中间才停止。笔者也见过幼儿将一粒一粒很小的纽扣,整齐地排在一个大木板上,他们在那次游戏中用光了盒子里的纽扣。

在进行木工游戏时,孩子们非常专注,他们专注于完成自己的作品并陶醉其中。在游戏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们也不轻易放弃,而是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有时思考得入了迷,他们还自言自语起来:“这个怎么搞呀,有点难呐,哎呀怎么办呀。”每当脑袋里蹦出一个好点子,他们都会兴奋得大叫:“有啦,有啦,我想到啦!”当他们的技术更加熟练,他们又开始试着用更高级的工具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幼儿动手、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幼儿的学习品质包括坚持、专注、善思、多思等多个方面,它指向的是怎么学、怎么玩、怎么做,而非学什么、做什么、玩什么。例如,在做椅子腿时,幼儿不仅需要将一个较粗、较硬的木头锯成四段,还要通过测量、比较,使锯出来的四段木头一样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教师要帮助幼儿逐步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泽泽和鑫鑫的木工区游戏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在木工坊里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中班时,这对出色的合作伙伴凭着仅有的材料做出了一些简单的叠加物,他们称之为“楼房”(笔者将其定义为“班级制造”)。到了大班,已能熟练地使用锤子、锯子等工具的泽泽和鑫鑫准备在木工区大干一场。他们开始仔细地设计、讨论要做出什么东西、怎么做。把设计图画出来之后,他们又拿着木料比划。笔者盯着类似跷跷板的设计图,好奇地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指着设计图,对笔者说:“这是一个宇宙飞船,这里是控制台,那里是脱离仓。”笔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们在木工区捣鼓了一周,终于完成了作品(与他们的设计图有几分相似)。每当有人经过木工区,他们都会非常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泽泽和鑫鑫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木工作品,“班级制造”升级为“班级创造”。

熠熠匠心,薪火相传。木工坊的游戏点亮了幼儿的童年,让幼儿感受到了动手、动脑和自由制作的乐趣,让幼儿在“叮叮当当”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让教育回归到真实生活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刨子木工锤子
基于特征参数化的木工CAD/CAM系统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没白费功夫
没有白费的功夫
锤子门铃
木心
吝啬
复肥市场 就差一锤子
植物界的小锤子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