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中招养老诈骗案
2022-06-09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1500余名。
养老诈骗案有一些共同特点,犯罪套路明显。
“花式包装”假扮“高大上”
江苏省高院三级高级法官尚召生说,在这类案件中,公司往往邀请客户参加酒会,在酒会上发放宣传册,介绍产品内容及投资收益。高端的场所、精美的宣传册、热情的服务、“专业”的投资讲解让老年人“眼见为实”,对投资公司的“雄厚实力”、理财产品的“稳赚不赔”深信不疑。很多老年人纷纷在酒会上签下“客户意向书”并现场刷卡付款。
嘘寒问暖打感情牌
“現在空巢老人多,儿女不在身边。很多诈骗分子放下身段,先是叫叔叔阿姨,后面就叫老爸老妈,扮演大孝子,赢得老人信任。”江苏省高院刑二庭副庭长陈劲草说,“爱福家”在“跑路”前夕,推出为期三个月的短期项目,布局三四年之久培植起的信任使得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坚信该项目时间短、收益快、回报高,纷纷大额投入,最后人去楼空、血本无归。
夸大宣传声称“包治百病”
人到晚年,身体很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尚召生说,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推销可以“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在胶囊里灌淀粉,就敢说可以治各种病。“相当于拿馒头当药卖,吃不死,也治不好,但就有人信,结果钱被骗了,病也给耽误了。”
小恩小惠“钓鱼”上钩
“一些老年人贪图小便宜,容易上当。”办案人员举例说,不法分子组织业务员在老年群体聚集的菜场、公园等地发放传单,内容为“花费几十元即可享南京一日游并赠送鸡蛋”,引诱老年人参加活动,然后再授课“洗脑”,圈钱收网。一名被骗老人说,商家装得很“仁义”,不时赠送饮水机、平底锅等物品,结果上当受骗。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有关办案人员说,老年人自身一定要谨慎投资,守牢手中的“养老钱”,不要轻信高回报的投资,以免上了犯罪分子的圈套。
(据新华社5.31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