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梅:用生命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
2022-06-09朱雪萍
朱雪萍
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火车站,有一座纪念馆——郭冬梅烈士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墙上挂着郭冬梅烈士照片,她圆圆的红脸颊、浓眉大眼,头发乌黑浓密,身穿军绿色外套,领口处露出粉红色格子毛衣,如花笑颜让人仿佛沐浴冬日暖阳,温馨美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亲切、可爱的女孩,面对危险时那般勇敢、义无反顾,牺牲自己宝贵生命,挽救他人。
英雄虽逝,精神不朽。2016年3月16日,郭冬梅烈士牺牲三十周年之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郑州局”)洛阳车务段党委、团委在新安县车站成立“郭冬梅党团员服务队”,党员、团员职工继承和弘扬郭冬梅烈士爱岗敬业、舍己救人的精神,展现新时代洛车人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风采面貌。
时间回到1986年3月16日傍晚,群山环抱的河南省新安县气温骤降,冷风阵阵。火车站内,一列货车正由西向东进入车站侧道,惯性让车速没有完全降下来。这时,有三个推着自行车的行人横越铁路,对已逼近的火车毫无察觉。
正在站台上行走的新安县火车站青年女职工郭冬梅看到险情,大声疾呼:“火车来了,快走!”走在前面的两人听到呼喊赶忙离开轨道,但后面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妇女被十几米外奔驰而来的列车吓呆了。在紧急关头,郭冬梅急忙跳下站台,双手抓住自行车车架,使尽全身力气,把那位妇女连同自行车一起推出道心。
那位妇女得救了,郭冬梅却被列车撞出十米多远,倒在血泊中。闻讯赶来的人们赶紧将她送到医院抢救,耳畔是人们撕心裂肺的喊声、哭声,但冬梅再也没有醒来,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
是夜风声呜咽,雪花纷纷扬扬,落到地上、屋上,落到悲痛的人们心上。冬梅家屋里屋外站满闻讯赶来的邻里乡亲,大家抹着眼泪,在雪中站到凌晨,不肯离去。
家人不愿相信发生的一切。二姐腊梅呜咽着说:“吃饭时,她说仓库车子上的锁又坏了,得回车站一下。就这样跟爸妈打了招呼,走出家门。谁能料到,竟再也不回来……”
车站同事王来朝声泪俱下:“冬梅这孩子,平时办的好事说都说不完!中午我回家发现门口有捆韭菜,一问果然是冬梅送的,家里人准备让她来吃饺子,结果还没来得及……”
24岁,正值桃李年华,人生画卷刚刚铺展开来,年轻的郭冬梅却倒在陪伴她八千多个日夜的铁道上,留下人们对她的无尽眷恋与哀思。人们一遍又一遍回忆她留下的美好。
冬梅妈妈常对人说,“俺这几个闺女,没有让我不放心的。可论勤快、心肠好,冬梅数头份”。妹妹喜梅说:“前年爸爸退休,让姐姐接班,但姐姐说我小,硬是让给了我。在家她把所有的家务都揽下了,开了工资,先给我买东西。”
六十多岁的翟大娘止不住心痛的热泪:“冬梅闺女,你救过老人、救过孩子,怎么就救不了自己啊!”
从小看着冬梅长大的老站长邓明杰悲痛得两天仅吃了一顿饭,不住念叨:“冬梅这孩子真是好样的,我们真舍不得呀……”
回想着冬梅平时的点点滴滴,郭文屏老人流着泪写下了《赞冬梅》的挽诗:“寒冬一枝梅,雪白洁自身。尊老又爱幼,当代高尚人。党的好女儿,炎黄贤子孙。少去留名望,燕去留余音。荣归佳城下,英灵万古存。”
出生在普通铁路工人家庭的郭冬梅,生长在铁道边,每天都从铁道旁经过,最熟悉火车脾性。她曾说自己能在铁道旁准确判断火车的速度,可她冲下站台那一刻,却似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命。
“她明知会死,也是会先救人的,这个俺最清楚。”邻居翟大娘抹去眼角的泪,回答了这个疑问。
1984年一个夏夜,翟大娘的儿子媳妇拌嘴,儿媳妇一气之下跑出家门,一直朝铁轨跑去,刚赶来劝架的冬梅看到事情不对,赶紧一边呼唤,一边紧追去。铁道远处,一列火车飞速驶来,那媳妇看到,直接跳上道轨,准备自寻短见。赶上来的冬梅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上去,猛地将她拉出道心。列车擦身而过,冬梅的双手都摔出了血,但她还是先把那位寻短见的媳妇送回家后,自己才去包扎伤口。
她还曾两次在列车逼近的紧急关头,将仍在道心埋头玩耍的儿童救出。
在郭冬梅男朋友小刘眼里,她舍己为人的种种举动并不意外。他们曾经一起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回家路上,冬梅激动地对他说:“电影里那些战士和咱们的年纪差不多,他们战斗在边防,流血牺牲,保卫祖国的安全。我虽然不是战士,但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关键的时刻,我也要像战士一样冲上去……”
郭冬梅的父亲是铁路工人,父母为人豪爽宽厚、热情正直,言传身教对她影响很大。她上小学时,全国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在学校,她经常听老师给大家讲雷锋的故事。放学后,她便掏出书包里的小人书《雷锋叔叔的故事》读,雷锋叔叔的身影时常在她眼前闪现。她常想:“雷锋叔叔多好啊,我也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多帮助别人。”
人一旦有了榜样,就有了动力和目标。郭冬梅对雷锋的崇拜之情使她培养出一心助人的品德。
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要求统一着装,冬梅除了给自己找好服装,还去邻居、亲戚家,为其他同学找白球鞋、裙子和小红花。班里新转来一位姓冯的同学,她家离得远,人生地不熟,经常感到孤单,冬梅主动接近她,课上把文具借给她用,课下领着她玩。遇到刮风下雨,她还把冯同学拉到家里吃饭。
到了初中,郭冬梅也開始在外求学,她离开新安县,来到洛阳市铁二中。冬日里,学校宿舍没有生火,数九寒天,同学们睡觉都往屋子里面挤,冬梅却不声不响地一个人睡在紧挨着门口的铺位上,还总是把自己的褥子往小伙伴的身下垫。学校食堂小,就餐时间人挤人,一些低年级同学挤不到跟前,买不上饭,冬梅主动替他们买饭。常常是给低年级同学打好饭,轮到她自己时,饭却没有了,她没有怨言,吃点干馍和剩菜。冬梅的宿舍里有位袁同学,自幼丧母,星期天,其他同学都回家了,袁同学无处可去。冬梅了解后,总是邀请她一起回到新安县自己家中,感受家庭的温暖。
18岁时,高中毕业的郭冬梅回到了家乡新安县,她仍然不改热心助人的本色。就像雷锋那样,她心里没有吃亏这个概念,凡事都只讲奉献。
郭冬梅每次出县城,都给左邻右舍带些菜回来。邻居夫妇要带小儿子到洛阳治病,发愁家中另外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冬梅听说后,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给他们做饭、洗衣,帮助他们做功课。四个月后,邻居夫妇回到新安县,看到孩子们穿得干净整齐,衣服、物品该洗的都洗了,该晒的也都晒了,家照料得很好。
在新安县火车站附近有位摆摊的大娘,腿脚不灵便,冬梅下午下班后,总是帮大娘拉车。有天下班,冬梅碰见路边甘蔗地里一个男孩正在捡甘蔗吃,她一问才知小男孩迷路了,便带他回家,把父母留给自己的一碗饺子给了小男孩,自己啃起了干馍。
邻居张金凤瘫痪在床四年,她的丈夫在车站工作很忙,经常下班晚,冬梅就把做好的饭端去给她吃。挑水、买面、洗衣、打煤……什么家务活冬梅都帮。
那时候流行用毛线织毛衣、毛帽子,冬梅在这方面心灵手巧,织得又快又好。但她自己很少穿戴,总是给别人送去。
郭冬梅学习雷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十年如一日,不断践行着雷锋助人为乐的品德。她身上那种热心助人的美德格外珍贵,同样难能可贵的是她小小年纪的坚持。
与很多同龄人一样,在就业问题上,郭冬梅也有过烦恼,有过迷茫期。但她有宽广胸襟,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她对男友吐露自己的看法:“在就业问题上,不可能人人满意。况且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只要有志气,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转为新安县火车站集体企业正式工前,冬梅干过临时工,当过小店营业员,做过仓库搬运工,她从来没有怨气,没有好高骛远的想法,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手中的活做到最好。
刚到小店当营业员时,郭冬梅对商品价格、货物摆放位置不熟,有时碰上刁钻的顾客奚落,她不生气、不气馁,反而把这样的经历当成动力。“顾客是我最好的老师,指责声更能促进我们学习和进步。”为了熟悉业务,她把商品价格记在手上、胳膊上、纸条上,走路、吃饭时不停地背。受她影响,其他几个营业员也起早贪黑,利用一切时间,想方设法地背诵商品价格,熟悉货物顺序、摆放位置,互相提问,模拟买东西取东西的场景。短短时间,她便对顾客应对自如,不管人再多、环境再嘈杂,都能边取商品、边回答询问,答得清、拿得准、算得对。
郭冬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她认为顾客满意是服务工作最基本要求。车站附近居民经常让自己的孩子端着盆子去小店打酱油,冬梅担心小孩弄洒,总是亲自把酱油送到顾客家里。遇到盲人买东西,她总是耐心询问,并把顾客送到门外。
郭冬梅就是这样,心里总想着别人,装着国家、集体,从不考虑自己,从不在意自己的辛苦。工作中她抢着干,把方便留给别人。中午轮流吃饭,她总是让别人先吃,逢年过节,她总是留下值班。一个雨夜,雨声把她从睡梦中唤醒,她揉了揉眼,坐起身,突然穿起衣服,往小店里跑。原来白天她注意到小店房顶有漏洞,害怕雨水淋坏货品,前去补救。
后来,郭冬梅调到储运栈仓库,领导准备让她看仓库,她拒绝了这个岗位,说:“我能干重体力活,还是和大家一起干装卸吧。”她其实是个身体瘦弱的女孩,可从不示弱,干活比着男同志卖力,搬货物要捡大的、重的,同事们看在眼里,经常帮她。不过有时货物少,她就不吭声,一个人搬完。看到班组的工作车缺少一把锁,她就把自己自行车上的锁贡献出来。
后来,她被委任门市部负责人,按照岗位工资分配,她应该比部门其他同事每月多拿4元钱补助,主任把钱塞到她手里,可她却说:“我家经济不困难,还是和大家拿一样的好。”
作为“铁二代”,冬梅从小就希望当铁路工人。在牺牲前不久,她如愿转为新安县火车站集体企业正式工,用心服务旅客,不改助人为乐的品格。
在站台上,遇到冻得发抖的残疾人,她跑回家,拿来一件新秋衣给他穿上。两位女青年坐错了车,没钱再买车票,她拿出自己的钱给她们买好票,并把她们送上火车。候车厅里一位孕妇临产,冬梅拉起架子车,跑遍县城几个医院,却忘了和男友的约会……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她为身边的人带来美好。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年仅24岁的郭冬梅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郭冬梅同志牺牲后,原郑州铁路局洛阳分局党委授予郭冬梅“雷锋式的好青年”光荣称号,给她追记大功一次,并作出在全分局开展“向雷锋式的好青年郭冬梅同志学习”的决定,对她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同年,为表彰郭冬梅同志英雄事迹,全国铁道团委和团河南省委授予郭冬梅同志“舍己为人的好青年”光荣称号,号召全路、全省团员青年向她学习。
1996年,为纪念郭冬梅烈士牺牲十周年,原郑州铁路局洛阳铁路分局在新安县车站建造郭冬梅烈士纪念馆。2016年6月,原郑州铁路局将郭冬梅烈士纪念馆命名为“党员示范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附近城镇学生、社会人士都前来缅怀烈士,很多新员工入路第一课,也在这里开设。
在此乘车的旅客,看到站台上坐落的雕塑,有时会问“她是谁,为什么在这有一座塑像”?
新安县车站职工总是自豪地回答:“她叫郭冬梅,是我们车站的一名职工。她为抢救旅客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她是我们所有铁路职工学习的榜样。”
2016年3月16日,“郭冬梅党团员服务队”在此成立。
在群山环抱的栾川县叫河镇中心小学,服务队青年党团员为小学生辅导功课,为他们讲雷锋故事和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在三门峡敬夕阳颐养院内,服务队队员为老人表演节目,陪他们唠家常,听老人讲自己的青春往昔。在元宵节义马车站的候车室,服务队队员为旅客举行猜灯谜比赛、介绍铁路沿线安全注意事项……
2018年4月10日,一位92岁的老人在渑池站乘车,因行动不便,无法登上列车。两名服务队队员赶忙上前,一人背一人扶,将老人背上火车。
2019年7月4日,一名突发疾病的旅客在新安县车站中途下车,由于没有亲友同行,服务队队员韩博主动陪同旅客前往医院,直到旅客家属赶到医院才离开。
20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造成陇海线部分线路塌方、水没股道,多趟列车被迫滞留。洛阳车务段团委组织21名休班团员青年,组成“郭冬梅青年突击队”,载满50桶桶装水、80件矿泉水、50箱方便面、420斤新鲜蔬菜等物资,前往受灾严重的关帝庙、穆沟、巩义东、黑石关等偏远小站,运输生活物资,并提供志愿服务。
目前,“郭冬梅党团员服务队”已建立14支服务小分队,分布在洛阳车务段管辖的上街、巩义、偃师、新安县、渑池、义马、三门峡等车站。在一代代铁路青年心中,郭冬梅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永不磨灭、永远昂扬,激励他们扎根岗位,奋力拼搏,勇于奉献。
(作者单位:洛阳车务段)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