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蠲浊流清打造水资源体系新维度

2022-06-08宁波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峰

宁波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补水宁波市宁波

文|宁波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晓峰

优质再生水回灌陆家河。 唐严|摄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报告对宁波今后五年工作进行了总体布局,明确指出要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标杆。当前,宁波水利行业已进入突破隧洞思维、推动变革、重构水利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宁波市水利局将认真落实市党代会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打造以再生水为重要载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构建以再生水为重要拓展的分质供水产业布局,将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配置,大力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水平,促进节水减排,逐步形成由水库水、河网水、再生水为主要组成的三维水资源格局。

再生水利用在宁波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发展却较为缓慢。今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标杆,是在水资源利用和布局上的新突破,体现了资源重组、功能重塑、产业重整、环境重生的变革思维。正确理解并全面落实市党代会工作要求,推进再生水利用标杆城市建设,需要从其必要性、建设标准、推进举措等三个方面着手。

深入理解打造再生水利用标杆城市的必要性

宁波水资源现状决定了再生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优途径。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宁波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3.22 亿立方米,占浙江省的8.5%,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60%、全国的50%。目前,宁波市已建成各类水库400 余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24.1%,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新增供水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用水需求。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测算,宁波2025 年水资源缺口近3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宁波市区净化水厂污水处理规模达161.8 万吨/日,出水基本达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一年可用于回用的再生水约6 亿吨。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下属的岚山净化水厂,通过“双膜”工艺生产的高品质再生水可直供工业生产使用。高品质再生水的生产突破为再生水在工业、市政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宁波再生水虽然具备了一定生产规模,但实际上,2021 年宁波市区再生水利用率仅为17.6%。一边是日益加大的水资源缺口,一边是优质再生水资源浪费。在此形势下,快速启动再生水规模化利用工作成为平衡需求缺口与良性资源浪费之间的最优途径。

宁波水环境治理目标决定了再生水是生态补水的最佳选择。宁波市绝大多数河道呈明显雨源型河道特征,旱季河道水量减少,缺乏动态优质补充水源,流动性差,水环境容量小。要解决城市水系水环境问题,必须开源头、引活水。在水库水资源紧张的状态下,再生水无疑是最佳选择。以再生水为补充改善河网水动力条件、维持河网生态水位,并辅以相应的水质活化、河道涵养等生态手段,对城区河网水质的近期逐步改善、远期长效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再生水作为连接点,实现供、排、再生利用的社会水循环,让自然水体尽量维持稳定的江、河、湖、库、雨、雪大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讲,再生水的使用在建立韧性、复苏水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经济效益决定了再生水在工业领域的市场地位。

自来水工业水价是政府定价,目前有6.12 元/吨和6.92 元/吨(对环境影响严重的工业)两种。再生水一般采用市场定价,供水企业与用户之间根据水质要求和水量协商价格,当前价格在1—2 元/吨,与自来水价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将生产用水替换为再生水,可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北仑、镇海等区域的大规模临港工业集聚区,用水需求量大,再生水可为企业降成本促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再生水生产工艺“膜”时代的到来,净化水厂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不同品质再生水,兼顾质量与价格优势。

准确把握再生水利用标杆城市建设标准

国家再生水试点城市标准明确了“量”和“途径”,但是,要打造全国标杆城市,构建水库水、河网水、再生水三维水资源保障体系,仅对照试点建设标准还远远不够,需要从更多的层次去谋划、从更长远的目标去规划、从更深的视角去策划。

一是实现“网”的构建。以再生水用水需求分析和净化水厂布局双向契合为原则,按照用途和用量,结合近远期规划,分片区、分步骤实施再生水供水网的构建。建设再生水环网大动脉,强化净化水厂之间的调度能力。以再生水为连接点,联通城市自来水供水网、城市排水网和城市河网,形成水的社会循环体系,为再生水的发展和韧性保障能力的提升夯实设施基础,打造水资源循环利用宁波模式。

二是实现“质”的提升。第一步要严格执行现行不同用途再生水水质国家标准,确保进入自然水体的再生水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确保工业用水安全可控。第二步要边实施边研究、边监测边探索,制定出台符合宁波市再生水利用方向和水环境特点的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再生水回灌河道水质标准》等,为再生水的生产、利用和监管提供依据。

三是实现“量”的突破。要强化水资源统筹配置管理,引导具备条件的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围绕生态补水、工业水源补水、高品质工业直供水和市政杂用水等四个主要方向,推动再生水利用。到2025 年,再生水利用率超过30%,总量达到2 亿吨,较2021 年提升70.5%。其中,用于工业生产用途的占总量的50%,较2021 年提升66.7%。

四是实现“管”的变革。在再生水的监管方面,开发再生水生产、输送、使用、水体循环的全链条、全流程数字监测应用场景。要强化再生水水质达标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在常规企业质控、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建立长期的跟踪检测和生态模拟实验机制,通过长期数据科学评估再生水对自然水体生态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再生水的长效化管理、规模化使用提供参数分析,确保再生水与自然水体间能正向、安全地互通循环。

五是实现“技”的领先。在再生水试点城市创建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善于提问、善于钻研,以生产实践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行业引领为目标,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标准、新思路,结合经验形成一整套具有宁波特色的行业技术导则、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建设一支专业精英队伍,打造一个以再生水为点、辐射水利水务全范围的水技术信息交流中心,让宁波的再生水利用经验可以走出去、推广开。

扎实推进再生水利用标杆城市建设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标杆,就要去碎片化,连点成线、连线成网,重构整体布局。当前要重点做好《宁波市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宁波市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宁波市区给水专项规划》《宁波市区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再生水作为四大规划的连接点,抓点带面、统筹设计、统一理念,彻底解决再生水项目建设缺乏政策依据、前置审批和工程实施困难较多、难以落地、难以形成规模化供水的困局。要做好《宁波市供水和节约用水条例》修订,明确再生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内涵,对应当使用而未使用再生水的,明确法律责任与罚则办法,依法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快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条例实施细则》,规范再生水规划、建设、使用、运营、监管等行为,使再生水利用有法可依、有律可循。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政策体系与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自主定价相结合的综合定价模式,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再生水项目的支持作用,试点净化水厂资产证券化,保障再生水项目的资金与收益。

三是狠抓工程落地。规划构建“综合管廊+再生水管道+城市河网”联网联供联调的集约化配置模式。其中,再生水输送以管道为主,通过科学设置再生水利用取水口、生态涵养段等配置设施,基本形成联动、高效、安全的再生水输配网络,为工业、市政杂用、生态补水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同时,要做好兼顾硬核配置和软实力提升的五大工程。

——再生水输送工程。依托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将再生水管道统筹纳入综合管廊,围绕中心城区净化水厂,形成再生水输送管廊系统。在工业供水方面,建设10 公里水源专管,提供20 万吨/天工业水源。在生态补水方面,通过管廊配置及清水环通工程,构建生态补水管道。

——再生水配置工程。结合再生水输送环网建设,规划预留再生水集中取水口,到2025 年可满足10 万吨/天的取水量,统筹用于市政杂用水。结合清水环通工程和城市生态补水需求,布设再生水生态涵养河段及湿地,使再生水生态补水更贴近自然水体环境。

——再生水工业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建立集中式大工业供水和分布式定制供水互为补充的再生水工业供输体系。主要有以再生水为水源的丁家山工业水厂工程、岚山净化水厂双膜扩建工程等。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探索高耗水工业企业使用再生水在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经济效益方面的实际获益,进一步开展企业内部以节水为重点的工艺、设备、废水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化技术改造,达到节水减碳、节水减排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社会化大循环和企业内部小循环的有机结合,以工程性节水和技术性节水为重点培育一批节水标杆企业,打造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示范案例。

——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探索以再生水利用为重要载体、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以生态工艺为手段、以智能化管理为要素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案例。建立以政府“依效付款”为路径的水环境治理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补水宁波市宁波
《肥皂》等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恼人的干燥
降温补水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