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无常势: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2022)
2022-06-08任晓
任 晓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浙江 温州 325013)
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缓和,全球经济迎来重启,但“凯恩斯供给冲击”让各国经济修复政策选择捉襟见肘,经济复苏要应对并兼顾疫情反复、劳动力缺口、金融风险暴露等多重挑战与宏观目标再平衡,国别经济正常化进程势头不一,节奏失调,差距拉大。国内经济基本面保持恢复主基调,增速呈现上下半年前高后低走势,显示抗压恢复韧性强,持续向上动能不足。温州在“疫情冲击的负向影响存在明显长尾效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幅增加了运行成本”[1]3的背景下,坚持疫情防控“零容忍”,工业经济运行努力克服能耗“双控”限产限电、供应链梗阻、货流不畅、生产各环节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总体运行稳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工业领域表现明显,也突出反映在温州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中。同时,更要看到,“温州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2]9,未来发展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发现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短板,找到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经济基础。
一、产能增速转弱,稳增长有待需求回暖
2021 年温州工业生产延接上一年启动稍慢的动能修复进程,产能加快恢复。开年一季度,生产轨迹反映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温州领先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果如此前研判,“不晚于2021年一季度,实际工业生产有望达到疫前正常水平”[1]2。2020 年1—11 月,温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11.8%(见图1),两年平均增长9.17%,总体运行平稳,符合预期目标。从工业经济增速可见,前三个季度和前11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8.04%、10.00%、9.39%、9.17%,呈现上半年回暖复苏积极、下半年复苏有所放缓的态势。整体工业生产运行特征符合“工业生产向上修复持续,回稳反弹的动能在边际递减,增速摸高承压,上行幅度收窄”[1]3的估计,另外,也与“进入二季度后,增速会出现边际放缓”[1]3的预期一致。
图1 浙江省、温州市工业经济增长
从工业经济运行的区际相对表现来看,温州相对浙江全省平均水平,按季和前11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速,分别较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低4.61、1.36、2.30 和2.78 个百分点(见图2),二季度之后,省市相对差距从快速收敛转为走阔。一方面,说明工业经济整体处在稳定恢复进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恢复的基础仍然不稳固,维持平稳运行难度正在加大。1—11月,所有月份温州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反常于疫情发生之前三年(2017—2019年)温州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表现,可见工业经济尚存在拖累潜在增长能力发挥的因素,或限制产能释放的约束条件。
图2 浙江省、温州市工业经济两年复合平均增长
趋势指标显示,2021 年前11 个月,温州工业经济增加值各月环比增速在3月达到69%阶段峰值,也是“复产重启”进程中的次峰位,此后逐月下行,至11月下行至11.4%。虽然增速回落不免受9月以来能源紧缺的大背景叠加能耗双控政策拖累,但毕竟落后于同期浙江全省环比月度平均值0.4 个百分点(图3)。将3月环比增速推至高位的原因,除了年初1—2月的低基数技术性条件之外,很重要的背后逻辑是,对冲疫情干扰而产生的补偿性增长。随着疫情冲击造成的产出缺口基本填平,匹配产销短期缺口动产能释放逐步到位,库存回补过程驱动的高增速势头随之回落。
进度数据显示,1—11月,温州工业增加值月度环比年度平均值为24.4%,略高于同期浙江全省0.48个百分点。其中,8月、11月和10月的环比增速分别低于和持平于全省平均水平(图3)。透过增速环比这一反映工业运行节奏和趋势的领先指标,可以观察到当前温州工业经济尽管仍然韧性十足,但已经可以看出,增长势头转弱,增长势能收缩,加速能力趋缓。
图3 浙江省、温州市工业经济环比增速比较
从产能修复的逻辑出发,当前工业企业补充库存的步伐不及预期,可能是导致当下产出出现趋势性边际走弱的原因。2021 年我们曾预期温州“动产能释放匹配产销短期缺口与库存周期缺口是较长一段时期的工业生产主线”[1]2。当年“产出的销售去化迅速,后续必定要经过补产销缺口再到补库存缺口过程,生产增长尚存有较大空间”[1]2。然而,产能增速趋弱事实表明,后产能补缺阶段的新一轮库存主动回补周期并未如期充分展开,以至于“主导工业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会逐步回归新一轮产成品库存周期回补”[1]4的驱动力量接续中断。
从工业经济的库存周期轮动节奏看,2019年温州曾出现“工业企业为了缓冲需求下滑,预期偏软,加快主动去库存,削减存货投资,压缩产能,降低库存水平”[2]2的情况,叠加2020年疫情几乎击穿库存缓冲低限的负向冲击,转入补库存阶段后的回补库存本应响应快速,力度超常。然而,历史数据轨迹分析难以支持当下温州工业经济已经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的看法。
观察工业销售产值增速相对变动,2019 年为基期的两年复合平均变动趋势表明,两年前就该接续的主动补库存进程未见开启,甚至呈现近乎相反的状况。近期省市增速相对差距收窄呈现出一定的“补库存”特征,不能排除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和限电缓解后,企业生产活动加快对库存的短期提升的原因。目前还不能确认补库存动力已经成为主导工业经济的趋势力量(见图4)。
图4 浙江省、温州市工业销售增长轨迹比较
温州工业企业对库存问题的谨慎,背后是2021年开年以来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行,成本端承压导致生产安排的紧凑,推迟并弱化了库存补充的安排及其强度。相对浙江省的平均水平,温州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中的大型企业占比低,且单个企业规模也较小。这种企业结构对库存去补决策的影响是,企业库存回补对原材料价格敏感;生产经营资金紧张,企业不愿大量备货;具备一定程度“灵活”收放和调整产能的条件。
因此,整体而言,工业企业层面库存增减受外部因素影响更大,工业经济库存周期受外生条件干扰较多,不容易在节奏上“以我为主”(图5)。进入10 月,上游原材料价格已经显著下降,对中游企业的成本端压力有所缓和,但考虑到“温州工业产品所处区段下游接近尾端”[2]4,在当前需求疲软局面得到扭转之前,受企业规模结构条件等约束,供给端单侧回暖对生产的正向拉动有限。
图5 温州工业企业分类销售变动
后续来看,在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主基调的政策护航下,制造业生产活动或将在供给侧保价稳供力度持续加码的宽松友好环境下,步入库存回补阶段,原材料价格下降对工业经济,特别是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抑制明显减弱,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取得更大幅度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这有助于消解工业经济动能放缓的短期压力,在边际上遏制供给端出现的回落态势,也能够为温州整体工业生产赢得调整空间,通过修复和改善周期节奏,积蓄优势产能,巩固生产复苏的基础。
事实上,前述分析提示的当前需求疲软问题,可能是制约工业经济活动充分扩张的关键。未来需求端的改善迹象尚未有明确的信号支持,特别是出口需求增速或将回落,后续外需或呈弱减态势。2022年外部需求增长大概率逐步放缓背景下,对工业企业产品的终端需求强劲支撑或将逐月消减。如果需求低迷持续,供给侧生产必定再次面临退坡重压。主动补库存进程可能因为缺乏销售需求同步跟随而被打断,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倒逼生产收缩,致使工业经济再陷低谷。
未来工业经济的景气水平主要看需求能否出现实质性的回暖。政策需要在呵护供给端的同时,也要发力强化需求,强调双向畅通循环。根据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出对应的工业经济增长估计分别为:基线情况增长为10.64%左右,下行情况增长可以落在8.73%附近,上行情况增长可以达到12.45%上下(图6)。
图6 温州工业增长轨迹与预测
二、成本挤出利润,盈利回稳短期承压
2021 年1—11 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3%,两年复合平均增长为9.6%,高出前值0.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3%,两年复合平均增长为12.2%,高于前值0.23个百分点(见图7)。工业企业利润和营收累计增速较前值扩大,以及利润和营收保持上升的增速,可以确认生产修复在持续,也再次验证“2019年以来,利润与收入收缩变动方向趋于一致,差距出现收敛。”[2]4的结论。
图7 温州工业企业利润与营收累计增长
2012 年前11 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累计同比持续改善,按指标领先平均水平推算,补库存趋势有望延续至2022 年二季度。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平均累计同比于9月阶段性见顶,与此前提出的判断相符,“最迟不晚于三季度,温州工业企业营收能够完全修复至疫情之前,同期利润同比增速会逐月上升到年度高位,之后开始走弱”[2]4,显示本轮补库存力度或将逐步减弱。利润增速下滑如果不能遏止,生产扩张意愿就会动摇,削弱补库存强度。营收涨而利润降的局面难以稳定维持。
2021 年1—11 月,工业企业利润环比增速为12.5%,前值为11.6%;营收环比增速12.1%,略微低于前值0.005个百分点(图8)。此前推断,“受基数效应的抬高作用,2021 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会短暂上升,一季度后月度利润环比增速会回落”[1]4,如图7、8所示,得到进度数据支持。
图8 温州工业企业利润、营收环比增速
从11 月工业企业利润环比边际改善可以看到,利润增速在下行中仍保持退中有守、慢中有底的韧性。虽然三季度以来助企纾困、保供稳价等系列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暂时部分缓解了中下游板块工业的成本压力,有助于顶托“利润增速出现趋势性钝化”[1]4,但在营收环比增速趋缓带动下,供给端的改善可能只是转化为库存增速走阔。事实上,2021 年延续了“2020年内利润增长幅度扩张主要来自‘量’”的推动”[1]4,利润主要还是受营收回补动力的牵引。在企业具备一定提价保利润的能力之前,要防范陷入“量收利减”下行局面。
成本上升是压降年内工业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原因。2021 年前11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为82.88 元,同比上升0.62 元。单位成本自4月开始逐月持续上涨,月度最大成本差值达到0.43 元。5 月开始,利润率平均线逆转,利率水平此后位于上一年下方,且两者差值逐月走阔。比较观察利润率与成本走势可见,温州工业企业基本不具备向市场转移成本压力的能力,4月成本上涨之初,尚能借势通过前期库存抬高利润,但不晚于7月,成本上行已经在消蚀利润(图9)。这就证实了,2021年利润率走高的非结构性判断。“利润率迅速上行是对突发疫情的短期综合反应,当前相对高位利润率缺乏基础性利好稳定支撑”[1]5,另外,这也意味着“生产缺口被拉大后形成工业企业主导的卖方市场,与疫情冲击下被压减或延后的需求,共同推高了市场优势”[1]5,有赖趋势性外部因素推动,不可持续。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温州个别化的工业企业规模结构面临的成本端压力[1-7]。2021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中下游盈利剧烈挤压,已经严重挑战中小工业企业的生产稳健性。以工业生产者原材料购进价格(PPIRM)观测,截至11月,原材料价格上涨已至11.4%。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仅上升3.5%,利润率连续4个月下行(图9、图10)。
图9 温州工业企业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利润率
图10 温州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PP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PPIRM)
工业原材料的快速大幅涨价,让处于库存低位的温州本地制造业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生存考验。量和价两个维度的反应模式是,库存低位→成本敏感度高→压缩产能→控制原材料的敞口→保利润保生存。故本轮原材料购进价格异动,从产业链层面的利润再分配角度警示本地工业重视以下方面:其一,需求端疲弱条件下,对成本端的压力缓冲准备,包括但不限于成本传导转移的定价控制、议价能力,供给价格弹性;其二,基于产能利用率弹性的成本传导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非市场化的边际限产、能耗双控等抵御能力。其三,降低利润对成本的敏感度,建立被动成本控制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存货管理、套保合约等策略及其组合,阻断冲击由成本端向利润端蔓延,防止成本失控与利润损失共振。
展望2022 年,除库存积累、产能利用率等内生性因素以外,利润主要受两个外部因素影响:一是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如果上游价格保持平稳或下行,温州工业企业利润就会逐渐修复,价格下行则将带动利润提升。二是市场需求变化,终端需求景气度高低走势将影响利润变化方向。总体上需求改善会推高利润水平,但也存在行业间差异。具备市场定价议价优势的行业能够通过涨价转移传导成本压力,保持利润稳定,甚至可能借机拉高利润,而成本敏感度更高的行业的利润或延续承压。
总之,要对成本冲击准备充分,增强抵御成本高低变动能力,建立有效成本控制机制,以防成本对利润的挤出。更重要的是,树立“盈利能力本质还是产能质量的反映”[1]4、“利润持续增长根本保障来自高质素增长新动能的崛起”[1]5理念,提升在产业价值链条中主导利润再分配的能力。
三、投资节奏切换,高增长或后劲不继
2021 年1—11 月温州限额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2.1%,高于上一年同期3.8 个百分点,较前值跌幅再扩张6.8个百分点。前11个月工业投资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 个百分点,从上一年全省第1位退居第4位(图11)。结构上,工业投资增速大幅高过温州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18.8 个和6 个百分点(图11),表明增量投资对实体经济支持在不断走实、走稳、走深。
图11 温州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
进度数据反映的工业投资上一年度反弹势头尚未消退,但力度节奏已经发生切换,投资加码高增的持续性或将偏弱。综合需求变动、库存周期、产能利用水平、盈利预期、政策导向等多个因素,外部需求不振短期难改观,库存回补动力不足,产能利用率逼近正常年份高位,叠加绿色改造和产能高质量等转型升级政策要求,增强了产业投资决策的复杂性,提高了一般工业投资门槛,这都增大了工业投资前景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产投资观望情绪,对应的制造业投资可能表现为弱增长走势。
2021 年前11 个月,温州民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8%,高于同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1 个百分点。不过,增长相对放缓已有所显现。自2021 年下半年开始,温州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由2019 年以来连续27 个月超前,转为最近5 个月连续落后,现值差距为2.8 个百分点,且增速差距还在逐月走阔,省内增速位次从上一年同期第1位落至目前第8位(图12)。最近两个季度民间制造业投资明显降温,反映市场化程度更高、决策链更短更直接的民间资本对前景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对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相当敏感。
图12 温州与浙江省内各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省比较
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新增需求有限,当期的制造业投资就是下期的产能,投资形成的后续产能释放就可能陷入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从这个角度考虑,预计2022 年年内工业投资增速有支撑,但投资增幅升破疫情之前水平可能性较小。
基于统计模型对制造业投资“后劲”的估计结果如图14 所示。图中实线刻画的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际变动。2021 年4—11 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清晰地落在图14 灰色区域,无有溢出,体现了近二个季度以来投资增长趋势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其中,工业投资轨迹在2020年1—5 月间超出灰色区域所表示的合理速度范围,反映疫情冲击倒逼“保守”观念转变,促进技术改造行动落地,引致供给侧出现一波应激式集合反应。“制造业整体技术改造和重塑的‘千企智能化改造’”、“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加快成长”等,带动“资本支出节奏进一步加快”[1]5。这一波工业投资高增带来高基数,一定程度上造成2021年2—3月间投资增长率脱出合理范围。
推演至2022 年,制造业投资后劲有所不足,但能够保持稳定。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韧性坚强,虽然不排除个别月份出现短暂高增现象,却很难看到有持续向上的投资增长表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能够在一定的置信条件下评估工业投资的未来增长,却不能对投资波动的具体拐折位置和变动路径给出确定性预判。疫情反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剧烈波动、美国缩减(tape)购债拖累全球流动性等,均可能造成投资与增长中枢的偏离,且在一定时间内被持续拉大。
图13 温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动估计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当前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的分析及对2022年的展望,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工业经济运行的稳健性经受住能耗“双控”限产限电、产业链供应链梗阻、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第二,产能增速转弱,经济恢复的基础仍然不稳固,维持平稳运行难度正在加大。温州工业企业构成不利于在产能调整节奏上“以我为主”,成本端承压导致生产安排的紧凑,推迟库存补充的安排并弱化了其强度,以致新一轮库存主动回补周期展开不及预期。未来工业经济的景气水平主要看需求能否出现实质性的回暖。第三,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利润增速在下行中仍保持退中有守、慢中有底的韧性。成本上升成为压降年内工业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反映温州工业企业基本不具备向市场转移成本压力的能力。下一年企业利润主要受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两大外部因素变动影响。盈利能力本质还是产能质量的反映,考虑到高端制造赛道具备更强势的产业链条中利润再分配地位和利润成长的确定性,尽快切入高端制造板是巩固温州制造业整体盈利基本面的中长期关键。第四,工业投资反弹势头延续,产业投资决策的复杂性增加,投资力度节奏出现切换。基于统计模型对制造业投资“后劲”的估计表明,2022年年内工业投资增速有支撑,但投资增幅升破疫情之前水平可能性偏小,高增长或后劲不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需求收缩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之首。这对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影响尤其突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建议当前着重推进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补齐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短板,推动温州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二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的要求,针对温州工业企业弱项,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