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重症瓣膜病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08丘小亮刘昌英
丘小亮 刘昌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血栓栓塞等,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倦等,而对于重症瓣膜病者,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1-2]。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为心脏病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由于接受手术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术后恢复期较长,会引起各种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影响预后效果,而现阶段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护理方法[3-4]。无缝隙护理注重将护理整个过程、每个环节相衔接,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探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无缝隙护理。
入选标准:(1)语言功能正常者;(2)认知功能无障碍,能够正常沟通;(3)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免疫功能存在障碍者;(2)有精神病史者;(3)重大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医嘱提供常规护理,如督促患者按时吃药、早睡早起等。
1.2.2 观察组另外给予无缝隙护理,具体为:
(1)制定护理计划。通过查阅文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术前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观察,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重症瓣膜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及配合治疗、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详细解答,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术后康复护理。①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呼吸情况,保证胸管及心血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②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若患者排痰困难,可给予吸痰管处理。③定时检查患者切口敷料情况,使其保持干燥固定。④术后3d,可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营养搭配,多食蔬菜、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保证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第一阶段: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锻炼,如屈伸、内翻、外翻等,每个动作15遍,护理人员可按压患者上肢肌肉,2次/d;按压、推拿患者下肢,部位为足背-下肢-外侧-髋关节等,3遍/次,2次/d。第二阶段:上肢锻炼增加举胳膊、握东西,下肢锻炼增加抬腿、蹬腿等。第三阶段: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行下床锻炼,可沿走廊慢走。
(4)出院指导。叮嘱患者按照医嘱定时用药,按时去医院进行复诊,加强运动等。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率(LVFS),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
(2)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3)疾病知晓程度: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我院资质量表进行评价,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5个方面,每方面20题,媒体1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疾病知晓程度越高。
(4)生活质量: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功能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50 50 LVEF(%)58.43±3.41 53.54±3.22 7.373 0.000 LVFS(%)27.36±2.41 21.30±2.36 12.704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疾病知晓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疾病知晓程度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疾病知晓程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疾病知晓程度比较(±s,分)
组别发病机制 饮食 病例分型 治疗措施例数(n)50 50临床表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护理前6.78±1.24 6.54±1.35 0.926 0.357护理后15.44±2.35 13.28±2.30 4.645 0.000护理前5.68±0.87 5.47±0.68 1.345 0.182护理后16.72±1.34 14.38±1.24 9.063 0.000护理前7.51±1.24 7.42±1.25 0.361 0.719护理后16.27±2.16 14.14±2.30 4.773 0.000护理前4.58±0.61 4.40±0.57 1.525 0.131护理后14.22±1.30 12.47±1.28 6.783 0.000护理前6.37±1.57 6.22±1.35 0.512 0.610护理后17.28±1.20 15.21±1.35 8.104 0.000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项目生理功能t值P值生理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50)40.45±4.27 62.33±6.21 42.46±3.11 73.55±4.41 47.45±3.35 66.51±4.25 37.50±3.40 43.55±4.46 45.55±4.34 57.30±4.32 22.65±3.35 47.20±3.36 37.56±3.54 46.54±4.36 33.47±3.51 43.28±3.41对照组(n=50)40.32±4.22 59.41±6.42 42.24±3.23 68.25±4.55 47.30±3.43 63.30±4.41 37.44±3.36 41.28±4.33 45.46±4.47 55.12±4.14 22.40±3.25 44.25±3.28 37.26±3.26 44.25±4.43 33.36±3.47 41.11±3.18 0.153 2.312 0.347 5.914 0.221 3.706 0.089 2.582 0.102 2.576 0.379 4.442 0.441 2.605 0.158 3.291 0.879 0.023 0.729 0.000 0.825 0.000 0.929 0.011 0.919 0.011 0.706 0.000 0.660 0.011 0.875 0.001
3 讨论
重症瓣膜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风湿性心脏瓣膜发病率逐渐减少,老年性心脏瓣膜发病率逐渐升高,部分患者伴有心房纤颤、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5-6]。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但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使其产生一些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影响整体效果[7-8]。目前常规的护理方法,虽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但是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意外事件,临床效果不佳。林清华[9]等学者无缝隙护理,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相似,不同的是本研究针对患者为重症瓣膜病患者。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于重症瓣膜病患者实施零缺陷护理,效果良好。无缝隙护理为患者提供一项全方位、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对职能效果进行优化,重组工作流程,能显著提高护理的质量[10-11]。其中术前康复护理中,及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并向其介绍重症瓣膜病相关知识,讲述手术的重要性,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程度,改善疾病知晓程度各项评分[12]。另外在手术结束后,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呼吸情况,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注意切口敷料情况,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手术结束时间,指导患者进行不同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患者运动耐受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功能恢复,改善心功能指标。而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心功能恢复加快,疾病好转时间缩短,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在无缝隙护理中,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护理,降低护理工作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并将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术中、术后,实现无缝隙衔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无缝隙护理。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可改善重症瓣膜病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