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急诊科应急物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08蒋琰,林薇,黄晨,景峰
蒋 琰,林 薇,黄 晨,景 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025)
应急物资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资[1]。2022 年3 月,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期间,我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因疫情对患者正常就诊所造成的影响。急诊科在可利用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急诊区域改造,实现应急物资科学、规范管理和精准、有序发放,确保急诊科安全、平稳运行,同时防止急诊患者、家属和所有工作人员发生感染,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现报道如下。
调整物资管理模式
疫情下,物资管理存在库房储备不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且种类繁多、运输环节防疫管控缺失、协调多部门物资管理难度大等诸多困难。以院领导、后勤、资产处、医务处、科主任、护士长为核心成立疫情管控核心小组,通过多次分析和讨论,将物资管理由平时“常态管理模式”转换为疫情期间“应急管理模式”(见图1),对物资管理的5 个环节:“人员”设置、物资“申领”、物资“运输”、物资“存储”、物资“发放”分别进行调整,制定5 项具体措施,包括设置物资保障岗位、应用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划分物流运输“三区”、设立二级库房管理和落实精细化物资管控,进而确保疫情时期急诊科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图1 “常态管理模式”与“应急管理模式”比较
物资保障岗位设置
物资保障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分工协作。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保障需求急剧上升,亟需专人专项从事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与此同时,虽然急诊正常运营,但就诊人数较疫情前大幅度减少,诊间护士巡查工作量也随之递减。特殊时期,根据应急物资管理工作需求,急诊科进行内部人力资源调整,将诊间护士调整为仓储专员,在确保诊间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承担急诊科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具体包括:协调各部门物资供应;负责物资申请、签收、核查、登记和发放;保障工作人员、患者和家属的疫情期间生活物资需求等。通过人力资源岗位职责调整,进一步保障急诊科工作高效、安全、有序地开展。
应用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
平时常态管理下,急诊科物资储备主要满足抢救室、急诊诊室部门需求,供应的物资多以基础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为主,提供急诊医疗活动基础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如医用防护口罩(N95 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面屏、鞋套等特殊传染病防护物资虽有储备但数量有限。
疫情期间,急诊物资发放单元涵盖面较广,包括抢救室、急诊诊室、缓冲区、辅助科室(CT 室、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科、收费处)以及后勤保障部门(导诊、保安、保洁)等。此外,应急物资种类繁多,包括医用防护物资、生活保障物资、消毒公药制剂。根据疫情期间应急物资需求科室部门众多、申领物资种类复杂两大特点,我院充分应用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见图2),提高物资申领效率,实现流程标准化、同质化管理:“多渠道”申领途径保障物资申领“绿色通道”畅通;信息化系统物资申领数据可追溯、可核查,提高工作精准度。具体操作如下。①防护物资申领:由各部门负责人确定本部门工作人员数量,根据医院感染防护要求计算本部门1 周内的防护物资用量;由仓储专员汇总各部门物资申请数量,在“瑞金医院物资系统”上进行医疗防护物资申请。设备科收到医用防护物资申请单,后对其进行审核,并按照出库单发放物资。通常情况下,每周统一发放物资1 次,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调拨防护物资,可由急诊部负责人特批,通知设备科及时发放应急物资。②公药申领: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3.0 公药申领模块,完成快速洗手液、消毒制剂等公药申领。当日申请,当日或次日即可完成物资领用签收。③生活物资申领:通过我院自制小程序递交生活物资申请单,如生活用品、个人洗漱用品等,由库房核查确认申请单,次日发放物资。
图2 疫情期间信息化物资管理流程
物流运输“三区”划分
按照医院物流运输流程,平时防疫物资由设备科、库房调拨,工勤人员直接运送至急诊各部门。疫情发生以来,为加强医院感染精准防控,我院严格落实分区域管理,将医院划分成外院区、内院区和缓冲区“三区”。门急诊、发热门诊和核酸采样点属于“外院区”,院区内科室和各职能部门属于“内院区”,急诊后门划分出一块区域设立为“缓冲区”。各区域人员不可跨区走动,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尽可能阻断传播途径,降低新冠感染风险。
“缓冲区”用于各类物资的交接和发放。设备科、公药房、库房属于“内院区”,发放的物资运输到“缓冲区”后,仓储专员在“缓冲区”将应急物资与出库清单核查,确认无误后签收。再根据各部门申报的数目进行整理分类,并通知各单元负责人领取相应物资,完成急诊各区域物资补充工作。
设立二级库房管理
疫情期间,物资消耗量巨大,约为平日物资存储量的数十倍。除科内原有库房,在急诊大厅“二次拉卡处”处设置了“临时物资存放点”。为动态了解物资使用情况,保障供需平衡,急诊科制定了二级库房管理制度。临床上,一级库管理系统只对一级库的耗材领用情况进行简单记录,并将其作为临床科室的支出,但对于临床科室具体的物资积压、物资有效期等情况并不明确,容易发生物资浪费情况。对应急物资进行二级库房管理,能保证临床科室的物资管理有科学的数据来源[2]。
根据二级库房管理制度要求,结合疫情期间物资申领多、消耗大、需求多变等管理特殊性,仓储专员由平时每月清理盘库调整为疫情期间每日清盘。仓储员每天下班前及时检查、清点,准确掌握库存数量,确保账物相符。为了能及时、快速取用应急物资,仓储专员将防护物资按照种类摆放,摆放时要求规格和型号清晰可见,落实物品标识,方便及时掌握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如其他部门急需借用物资,仓储员做好借用登记工作,制定物资使用明细,为进一步规范、有效分配和发放各部门物资提供参考和依据。
此外,为杜绝消防事故的发生,急诊科公共场所和各单元应配备灭火设施、张贴消防安全警示贴,定期安排物业人员检查物资存放地点的通风、防火、防潮设施,确保存储物资完好无损。
落实精准化物资管控
应急物资管理是疫情期间急诊各项医疗活动的后方安全保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分级防护要求配发物资。由仓储专员每日实时测算物资的实际消耗量,盘点库存并做统计分析,从平时“单段-单类”常态管理模式切换成疫情期间“分段-分类”精细化管控模式。
一、物资配发“分段”管理
“分段”管理模式是指物资“动态-静态”阶段管理。平时急诊物资配发以“静态”模式为主。急诊各科室人员相对固定,物资需求额度也相对固定。然而疫情期间物资管理模式切换为“动-静态”分段模式。在疫情初期,急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数量不断变化,加之供应渠道因疫情影响有所受限,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需结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和人数变化,不断调整领用数量,此阶段为“动态”物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各科室人员逐步稳定,此时防疫物资供应渠道和领用数量均相对稳定,又转换为物资“静态”管理阶段。所以,疫情期间仓储专员通过对应急物资管理进行“静态”统筹管控、“动态”实时干预,实现应急物资“需求-供应-消耗”动静态管理平衡、精准调整控制。从应急物资数据中可明显看到,短时间内医院临床供需差距急速缩小,供需矛盾迅速得到缓解。
二、物资配发“分类”管理
平时物资配发种类主要是基础和急救医疗耗材。此次疫情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所致,物资配发调整为医用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为主。
1.医用防护物资管理:针对临床实际使用情况,急诊科探索并落实了应急物资精准管理模式,实现各单元物资配置科学管控。急诊医疗救治的紧迫性,决定了物资供应的“应急”性。疫情期间,急诊科各类物资领取时应注意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科学精准测算每周用量的同时,需备有应急储备量,避免因物流受阻导致临床物资供给不及时。
根据新冠肺炎的病理特点和隔离要求,按照临床具体的医疗操作和接触病毒的危险程度,急诊各区域按需实施三级防护标准。落实制度规范前,需对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工勤、保洁和护工等后勤人员)进行防护培训及考核[3],确保其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合理、规范地使用防护物资。同时,对非一次性使用医疗防护物资,如医用护目镜等,在确保能达到消毒灭菌的防护效能的情况下,建议严格消毒后备用,以确保一线临床医护人员的应急使用。杜绝因过度防护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由仓储专员定期巡视督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按照患者及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人次,进行物资补给。通过医疗防护物资科学分配,督促申领科室合理使用,尽量做到按需供应防疫物资,减少超领、多领造成的闲置或滥用。
2.生活物资发放补给:此次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流动而引起的疫情传播,急诊科根据医院要求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将会议室、暂时关闭的诊间临时改建为工作人员的休息场所。为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紧急申请行军床、枕头、被芯、床单、被套、一次性短裤、毛巾、牙刷、牙膏、拖鞋、卫生巾及当季衣物等物资,每日统计工作人员用餐人数,确保餐食供应充裕,同时减少浪费,保障在岗工作人员正常的生活起居。为满足工作人员休息场所的医院感染防控要求,按需申请紫外线车灯、消毒灵片、喷壶、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及时有效落实工作人员休息区域的基本物资保障。
疫情期间,部分患者和家属滞留急诊,为保障患者及家属的一日三餐,制定“急诊滞留患者及家属餐饮保障制度”,由主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其是否需要留院观察,并在电脑内输入医院制定的三餐代码。三餐统一由院方通过无人智能运送车配送到急诊后门,由专职工勤发放到各科室,再由科室当班护士根据名单发放到患者和家属手中。同时应主动关心患者和家属生活的各类需求,积极协调,做好就诊期间的生活物资保障。
结 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此时应急物资的保障是守护生命的底线,应急物资及时有效供给对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4]。我院急诊科将平时“常态管理模式”及时切换为“应急管理模式”,在疫情期间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3 月30 日~4 月30 日期间,急诊科累计发放N95 口罩11 132 件、一次性连体防护服4 352 件、一次性隔离衣3 794 件、一次性医用面屏9 032 件、一次性医用卫生帽7 413 件、一次性防水鞋套4 669 件。各部门物资供需平衡,保障充足。疫情期间,急诊科应急物资管理模式从“人员”设置、物资“申领”、“运输”、“存储”、“发放”5 个方面调整管理策略,通过设置应急物资保障岗位、应用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划分物流运输“三区”、设立“二级”库房和应急物资精准管控5 项具体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实现科学、有效、规范的物资管理,为规划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物资的储备、运输、调配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急诊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