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灵芝新品种的选育与分子鉴定*
2022-06-08丛倩倩唐丽娜李秀梅安秀荣
丛倩倩,崔 晓,唐丽娜,李秀梅,安秀荣
(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灵芝(Ganoderma lingzhi)属真菌界(Fungi)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灵芝属(Ganoderma),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护肝、抗病毒、抑菌、抗氧化等多种药效[1-5],被称为“仙草”。
近年来,随着灵芝药用功效被不断发现,人们对灵芝及其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灵芝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迅速[6-7]。我国是灵芝出口大国,但栽培品种大多由国外引进或野生菌株分离得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8]。这不仅对我国灵芝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还会对其他国家的品种产生依赖性,同时也浪费了我国丰富的灵芝种质资源。此外,大多育种的目标更注重产量因素而忽视了功能性指标,导致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品种较少,且菌种退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均制约了我国灵芝产业的发展[9]。因此,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品种的功能性,对满足国民营养健康需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优化和品种换代改良具有重大意义,是促进我国灵芝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国家认定品种泰山赤灵芝1号(TL-1)和野生灵芝菌株4895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开展灵芝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旨在为灵芝生产提供优质高产的新菌株,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亲本菌株TL-1、4895于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保藏。TL-1为国家认定品种,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4895由采自泰山的野生灵芝菌株驯化而来,其子实体三萜含量较高。
1.2 亲本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分别制备2个亲本的原生质体,用液体再生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再生培养基平板上,至长出再生菌落[10-11]。
1.3 单核菌株的筛选及交配型测定
从亲本原生质体再生平板上挑取菌落小、生长缓慢的单菌落,分别转接到PDA培养基中,待菌落长至3 cm~5 cm时,挑取边缘菌丝镜检,无锁状联合的即为单核菌株。随机选取一株单核菌株作为标准菌株,将其他单核菌株分别与该标准菌株接种到同一个PDA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对峙培养,当2个菌株的菌丝相互接触后,挑取交接处菌丝镜检。有锁状联合则说明这2个单核菌株为不同的交配型;无锁状联合则说明两者不亲和,为相同的交配型。
1.4 杂交菌株的选育过程
用直径0.5 cm的金属打孔器分别将具有不同交配型的2个单核菌株接种到同一个PDA培养基平板上,两者相距2 cm,25℃恒温箱对峙培养7 d;待菌丝相互接触后,挑取交接处的菌丝镜检,有锁状联合则说明杂交成功;将杂交成功组合进行拮抗反应验证,共获得杂交菌株5个。2018年,将5个杂交菌株分别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发现编号为TL-3的杂交菌株菌盖中等偏大且厚,形态较饱满,产量、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亲本菌株TL-1。2019年至2021年,进行了连续3年的栽培试验,发现TL-3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1.5 优良菌株的ISSR分子标记鉴定
分别提取亲本菌株TL-1、4895和杂交菌株TL-3的菌丝体基因组DNA[12],参考NY/T 1730-2009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ISSR法[13]中推荐的28条引物分别对供试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PCR产物进行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扩增条带的稳定性和多态性筛选出适合用于ISSR分析的引物。从筛选出的适宜引物中挑选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作为ISSR分子标记验证优良杂交菌株的引物。
1.6 优良菌株的菌丝生长特征分析
取大小约0.5 cm×0.5 cm的亲本和杂交株的菌丝块,分别接种于3个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箱中避光培养5 d;观察亲本和杂交株的菌落形态,并测量菌丝的生长速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
1.7 优良菌株的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发菌期,观察和记录亲本和杂交菌株的栽培袋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长期,拍照记录不同生长时期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待菌盖边缘白色生长点消失,菌盖背面开始弹射雾状红褐色孢子时,开始采收。采收后,亲本和杂交菌株各取30个灵芝子实体,分别测量菌盖长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将子实体晒干,统计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为子实体干重(g)与培养料干重(g)之比乘以100%,每个处理3次重复。
1.8 优良菌株的有效成分含量检测
各取10个晒干的灵芝子实体,分别检测亲本和杂交株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的含量[14-15],每个处理3次重复。
1.9 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亲本菌丝体通过溶壁酶降解除去细胞壁后,离心收集原生质体,并在显微镜下分别拍照记录原生质体的形态,见图1。
图1 亲本菌株TL-1及4895的原生质体Fig.1 Protoplasts of parental strains TL-1 and 4895
2.2 单核菌株的筛选及交配型测定
通过镜检亲本原生质体再生菌落中锁状联合的有无,可以筛选到2种交配型的单核菌株。筛选获得TL-1单核菌株共21个,其中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为16∶5;筛选获得4895单核菌株23个,其中仅获得1种交配型单核体。
2.3 优良杂交菌株的鉴定
对菌株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拮抗现象Fig.2 Antagonism of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如图2所示,杂交菌株TL-3与亲本菌株TL-1、4895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拮抗现象,证明TL-3为真正的杂交株。
菌株TL-1、4895和TL-3的ISSR扩增图谱见图3。
图3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ISSR扩增图谱Fig.3 ISSR amplification map of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如图3所示,ISSR分子标记验证中,引物P4、P9对杂交株和亲本菌株的扩增效果较好,亲本菌株与杂交株间的特异性条带较明显。杂交株TL-3扩增条带中同时包含了亲本菌株TL-1和4895的特异性条带,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TL-3杂交株的真实性。
2.4 优良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分析
对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进行培养,其菌落形态见图4,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
由图4和表1可知,杂交菌株TL-3菌丝洁白,呈绒毛状,浓密,长势强壮。TL-3平板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介于2个亲本之间,为0.74 cm·d-1,快于亲本菌株4895,慢于亲本菌株TL-1,与2个亲本菌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表1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菌丝生长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mycelial growth between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图4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菌落形态Fig.4 Mycelial morphology of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2.5 优良菌株的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统计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农艺性状,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TL-3栽培袋中菌丝的发菌速度为0.62 cm·d-1,介于2个亲本之间;菌丝长势强壮、浓密,发菌情况与双亲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菌盖中等偏大,平均长直径为10.33 cm,小于2个亲本菌株,与亲本TL-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489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L-3菌盖厚度为2.79 cm,比双亲的菌盖厚,与TL-1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489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L-3菌柄长度为2.06 cm,短于双亲,但无显著性差异。TL-3平均单产和生物学效率比2个亲本菌株高,与亲本TL-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489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农艺性状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agronomic characters between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对比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不同生长时期的子实体形态,结果见图5(左侧图为正面,右侧图为背面)。
图5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不同生长时期的子实体正反面形态Fig.5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rphology of fruit bodies of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如图5所示,TL-3子实体肾圆形,正面黄褐色到红褐色,有光泽,表面有明显的放射性纵脊和同心环纹,反面黄色,菌盖边缘较圆钝;菌肉淡褐色;菌柄扁圆柱状,光滑且亮,红褐色至紫褐色。
2.6 优良菌株的有效成分含量检测
检测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的多糖、三萜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亲本菌株TL-1、4895及杂交株TL-3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fruit bodies of parental strains TL-1,4895 and hybrid strain TL-3
由表3可知,杂交菌株TL-3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09%,均高于亲本,比TL-1提高1.87%,比4895提高29.76%,与亲本TL-1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亲本4895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子实体三萜含量为0.22%,介于2个亲本之间,比亲本菌株TL-1提高37.5%,与2个亲本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7 优良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将杂交株TL-3进行连续3年的栽培试验,并记录每年的栽培农艺性状,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杂交株TL-3的遗传稳定性分析Tab.4 Gene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hybrid strain TL-3
由表4可知,杂交株TL-3菌丝生长速度为0.60 cm·d-1~0.65 cm·d-1,平均单产为 40.5 g/袋~43.7 g/袋,生物学效率>6%,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的含量分别为1.07%~1.13%和0.21%~0.27%。每年的栽培农艺性状之间及与初代之间在平均生长速度、平均单产、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多糖及三萜含量等方面基本一致,说明杂交菌株TL-3遗传稳定性较好。
3 讨论
亲本TL-1为国家认定品种,其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但三萜含量较低;且TL-1作为主栽品种之一,经过连续多年的栽培,菌种退化现象比较严重。亲本4895子实体片厚且三萜含量较高,但产量低。经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选育的新品种TL-3较好地遗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其出芝整齐、片厚、产量高、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均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和功能性指标均优于国家认定品种TL-1,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此外,新品种的选育还有效解决了菌种退化问题,为生产企业替换老化、退化的品种提供了备选种质资源,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
通过分别提取亲本和新品种的基因组DNA,利用ISSR法,从28条引物中筛选出2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作为ISSR分子标记验证杂交菌株的引物。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新品种的真实性,为将来申报新品种权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