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美学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08刘斯荣李点
刘斯荣 李点
摘要:有着“中华第一图”之称的太极图不仅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视觉表达的图示。文章借鉴承载中华传统元素的太极图,分析其形态语言、色彩与其所体现的与哲学概念的结合,并在具体案例中研究其在现代设计中的探索,以唤起大众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源泉的现代设计的思考,并由此赋予现代设计更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太极图;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美学;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3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对人们传经授道之前,理应先观察研究人类社会的礼仪文化,了解并掌握其规律法则,然后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和办法,由此实现教化天下的目标。设计也是如此,若想中国设计登上国际舞台并拥有更光明的发展道路,需从现代设计入手,遵循人类社会自然规律,结合中国传统元素,深入挖掘本土文化,通过对古代图形形态属性及其传达的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升华其中的文化与意蕴,在现代设计中形成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及独特的表达能力。这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风格的现代化发展,增强了民族整体形象的渗透力,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的理念。文章借鉴太极图设计美学思想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来说明传统文化给当代设计带来的不仅是在交流中为世界提供新灵感,还在发展中为世界文化提供新的驱动力。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與当代设计思潮的关系
文化不仅给人以审美享受,也是联结宇宙万物的纽带。中华文明的韧性成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延续至今,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不可动摇的根基,仅有传统的威严不足以让一国文化光彩夺目,还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使文化焕发生机,古今贯通,古为今用,要明确传统与现代绝非对抗关系。中国现代设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后终于在世界舞台上初绽光芒,若想使中国设计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诠释,还需要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并从中获取灵感,古老的元素与时代浪潮齐头并进。当中国元素登上世界时尚艺术的舞台,将中华民族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世界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走近中国。文化是具有生命的,跳动于古今脉络,亦联通着中外交流。在与国际化接轨、交流和学习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挖掘与梳理中华文化历史脉络、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成功开发出中国古老文化渊源和现代气息相结合的个性化设计,同时还能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这是当代设计师走出盲目追求设计国际化困境、复兴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途径之一,也是为中国艺术设计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氛围的一大机遇。
2 对太极图美学特征的解读
太极图是中国传统图形文化的经典之一。选择太极图作为研究课题,不仅因为它蕴含中国古代的审美思想,而且还因为它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取向。他暗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世界观,与当今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生态与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相适应。人们通过太极图的设计美学去领略中华传统元素的魅力,并反思其对于现代设计的指导意义,而这种对传统图形的感知与诠释方式,也将进一步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接下来将以太极图为例,分析其在设计美学中传达的语言及含义。
2.1 对立统一的形态语言
太极图是中国文化对古代阴阳哲学的一种特殊描述,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图示,旨在研究宇宙、社会和生命的变化和发展,从设计美学角度来讲可以说是艺术设计的典范。太极图的构成形式:“阴”“阳”两部分均匀地被S形弧线分割,互补在一起又组合为一个大圆,大圆代表整个宇宙,图示象征宇宙万物中都存在一个太极理型;两部分用不同颜色区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双方均衡地互抱为一,既对立又统一,不仅表明它们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且表明它们也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太极图造型上强烈的形式感及内含的对立统一哲学思想与设计美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不谋而合,即实现对立中的统一,利用万物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从而促使艺术形式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整体与局部、对立与统一是现代设计美学形式美法则之一,而要达到对立统一,其一需要事物总体组合达到统一的效果,其二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同时又不失自身的特点,两者的结合也是一切艺术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关键因素。设计美学中的美永远不会存在达到完美的情况,理想中的完美应该做到事物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到主次有序、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设计对象美学价值的目的,从对立中追求统一,在统一中表达对立,可以说是现代艺术设计不可抗拒的形式规律。
例如,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则是对立统一这一形式法则的完美诠释。熊猫栖息地就像一副巨大的太极图,阴阳互补的两部分分别象征着“雌”与“雄”,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圈,场地的S形弧线将“阴”和“阳”两侧的建筑物和部分地形抬高,形成地下游览空间,同时还修建了一块倾斜的土地,这将为游客打开观赏大熊猫自然形态的视界。地形的抬升设计形成了一雌一雄两只大熊猫之间以及它们和来访者之间必要的隔离,不仅为两只大熊猫提供了舒适的距离,也使得游客获得多样化的观赏视角。太极标志的设计将周边与场地连接起来,不仅增强了场地与场地之间的联系,更主要的是拉近了游客与熊猫之间的距离,使哥本哈根动物园重新焕发生机[1]。
2.2 黑白的色彩组合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浓缩于太极图中并用视觉语言呈现出来,体现了一种高度精练的视觉语言风格,它不仅在形式上有所表现,还存在于色彩运用之中。太极图内部由一条S形弧线分割为面积相等又阴阳互补的黑白两部分,在黑白两部分中各有一个小圆圈,容于白阳面之中的为黑色,容于黑阴面之中的则为白色。整个太极图仅有黑白二色,却蕴含着天地万物之色,黑色是百花可藏的避风港,白色是万物与之分离的地方,简单的黑白二色,却暗含天地之间的大道[2],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所提倡的智慧。太极图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总结出异彩纷呈、变幻无穷的自然生态规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无尽的回味。黑与白是色彩的两个极端,却又是色彩最后的归宿,两者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无法相融却也无法背弃,能够很好地表达哲学思想。笔者在此仅论述关于黑白的两种含义:一是指颜色;二是指对比。
2.2.1 颜色——少即是多
太极图的构成元素简单,色彩仅限于黑白二色。然而,也正是由于太极图大量的留白无装饰,形成了自然与虚实的对比,使它们变得简洁、有序、理性且充满张力。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夺目的装饰并不在于使用艳丽的颜色,与之对应的,打造完美的空间也不在于布局陈设的多样性,而在于要恰如其分地合理设计空间布局。少即是多,从无看有,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装饰,而是仅保留有效的装饰。这与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少”不是空洞无内容,而是精简,“多”不是冗杂,而是符合需求。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去除了不必要的装饰,保留了基本元素并使其简练而不影响使用功能。在现代设计纷乱无序、杂乱无章的色彩冲击下,滥用颜色会导致情绪无法传达,从而削弱产品符号的识别和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使用简洁的色彩语言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心理和视觉需求,而且进一步强化了现代设计中的空间感。
例如,LAD(里德)设计机构设计的白教堂,使用了大面积无干扰的白色,使视野在空间中不受世俗的干扰。白色在视觉上增强了空间结构和秩序感,它可以让光发挥作用,并使光浸润于这个空间的各个角落,因此,可以让人以最纯粹、最基本的方式感受到光的存在。设计师没有选择传统教堂典型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装饰图案,而是选择了铁艺装置设计,构建了一个受几何曲线启发并由此激起生命力的空间,这也是本项目的闪光点。装饰材料的坚硬质地和深沉的铁质原色,与白色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存在于空间中的人们的意识可以是活跃或是放松的。从候车室进入空间的入口处,陈列得井然有序的铁艺装置也是为指导人流动線而设计的一大功臣,当人们缓缓走过这条动线时,这陈列的对称秩序美使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安宁油然而生,也是对少即是多空间设计语言的有效表达。
2.2.2 对比——矛盾产生美
太极图包含阴阳两部分,这是对矛盾理论的重要诠释。正如哲学上所说,“矛盾是美的源泉”,太极图中含有矛盾对立的元素,当它们产生强烈的对比时,其目的是相互映射和衬托,既突出局部差异,使图像的局部特征更加突出,但组合在一起也会碰撞出极其特殊的视觉效果。黑白包容万色也是对其的绝对抽象,黑色被称为颜色之王,白色被称为颜色之母,黑白极致的抽象表达及其自身含有的神秘气质超越了任何色彩的深度。如果设计中没有黑色,那么颜色会显得轻浮且飘忽不定;如果没有白色,颜色又会显得黯淡无光且浑然一体。黑色深沉如大地,厚德而载物;白色洁白如天,高远又明亮。彩色只有在白色以及黑色的衬托下才会显得更加鲜艳而富有光泽,就像红花需要绿叶来配才显得更加娇媚,令人心驰神往。总而言之,任何事物单独存在,都不会比在它的对立面衬托之下更能凸显自己的特点,而学会对比衬托色彩的艺术语言表达、提炼与概括正是设计美学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标志,从色彩上来看,标志中红色与蓝色的对比分别对应着经济发展的兴衰[3];从形式上来看,白色“半”字作虚形分割了红蓝两部分,意在兴衰在“半”的分割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同时“半”字形态也与人民币符号“¥”相似,人民币正好也突出了经济栏目的核心。图形的创意与栏目的目标定位异曲同工,以意传神,构想精妙。此标志的设计无论是从其形上抑或是理念上的矛盾都在对立面的衬托下更加突出,且两者相互衬托、相辅相成,同时也传达了《经济半小时》栏目的精要部分。
2.3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太极图是中国传统阴阳哲学最典型、最直观的图解表达。它所承载的万物相生相克、因果循环的法则[4],揭示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维护自然生态整体平衡,主张走共生共存的发展道路。这与当今社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不谋而合。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古代社会,天、地、人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虽然人类有能力改造以天地为基础的自然界,但也面临着自然界本身所带来的局限,人类既伟大又渺小,与万物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相契合。在这里,“道”指的是万物之根本,也是美的源泉。设计还必须反映“道”,并与其相匹配,而不是与之对抗。在开展设计活动时,要尊重自然,听从自然或“道”的召唤,根据“道”制定方法策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无论是景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必须遵循设计中自然和“道”的制约,正是有了“道”的指引,才赋予了中国设计别具一格的特色与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追求。
例如,荣成市市民文化活动公园读书角的设计,每个独立的单元包含内部和外部空间,这些空间构成类似于太极,意味着其中组织的逻辑既相互融合又相互排斥,多层次空间与玻璃墙的渗透与反射,使内外空间不断叠加与混合,形成视觉张力,唤醒人们不断探索的欲望,从而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向外伸出的屋檐与入口处的巨大悬挂物一起组成了一个可移动的、连续的灰色空间,它不仅起到遮阳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整个读书角消失隐身于自然环境中的特质,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过渡,这便是将太极中虚实相生、阴阳互动的哲学思想衍生的艺术法则应用于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这个方案的设计目的不在于追求个人的个性,而是在于加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互相依附的关系,将中国传统元素美学思想融入设计创作之中,遵循“道”的指引,体现出人与自然更高层次的心理沟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3 结语
纵观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基础的中国理念,其设计源泉是无穷无尽的,文章只是从太极图所蕴含的设计美学及哲学思想来展开分析,便已对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认识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满足以及视觉享受。境由心生,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挖掘其根源文化,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极探索既承载本土文化的芬芳又具有时代特色的设计思路,才能带动欣赏者,使中国设计与世界对话,从而使中国设计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蔡华立,张秋月.论太极图的东方美学语境[J].艺术百家,2012,28(S1):246-248.
[2] 郭家智.中国辩证哲学视角下的黑白色彩观变迁研究[J].艺苑,2021(4):60-66.
[3] 桂元龙,杨淳.从小产品看大关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4):182-183.
[4] 马伟.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刘斯荣(1971—),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景观。
李点(199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