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与途径探析

2022-06-08王韵豪安娜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课堂教学

王韵豪 安娜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此背景下,高校普遍将音乐课设置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以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然而,从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与学生反馈来看,其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难以实现对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文章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因素、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音乐素养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03

音乐课教学是培养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一发展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更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然而从当前高校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地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找到正确又有效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影响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因素

音乐素养是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国家教育科学委员会曾提出把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作为高校音乐课教学工作的重点目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国之所愿,民之所向”[1]。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许多方面都影响着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形成。首先,学校对音乐教学的态度和安排。学校是否重视音乐教学,能否并愿意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设施资源,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并安排合理的课程与活动数量,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一定影响。其次,学生个人对学习音乐的自我意愿在培养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自身是否打心眼儿里热爱音乐,愿意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能否体会到音乐在精神世界和生活学习中对自己的帮助,并产生浓烈兴趣,也影响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最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越高,越能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学,越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2]。

2 高校音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僵化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音乐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类,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知識。学生仿佛置身文科类课堂,教师仅仅是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照课本和板书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枯燥无味。面对更加复杂的乐理知识讲解,学生更难提起兴趣,学习自主性下降,只是被迫学习。第二类,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视频、音频贯穿课堂教学。虽然学生可以听到悠扬的音乐和扣人心弦的旋律,但因为隔着屏幕,学生无法与音乐产生互动,只能纯粹地欣赏音乐作品。第三类,只存在于以音乐为主修课程的少数专业,如音乐与舞蹈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等。该专业音乐教学多采用钢琴等乐器设备,并配有人手一台或多人一台专业设备的教室,如琴房、舞房。学生可以真听、真看、真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真实的上手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但总体来看,高校音乐课堂整体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新颖性和多样化不足的弊病,势必会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3]。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普遍存在音乐课堂课时分配较低的问题。纵观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选修课中音乐鉴赏多设置为2学分,对普通专业学生安排的音乐课堂每周只有1~2个课时,且只进行一个学期。而对以音乐为主修课程的专业来说,课时安排得也并不多。以学前教育为例,音乐类课程每周只有一次课,并且大多数院校并没有足够的练习设备,一个琴房由几个相关专业共同使用,学生需要错峰学习,其结果就是无法实现质变,达不到熟练掌握技能的要求。另外,专业技能课将唱和奏的课时分开安排,考核时也多采用独奏和独唱的形式,学生难以将二者真正融合起来,综合素养难以提升[4]。

3 培养音乐素养对高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3.1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3.1.1 德育

音乐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但仍能通过对其的欣赏和学习,达到德育的效果。听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治愈和净化。古今中外,诞生了许多优质的音乐。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外来音乐,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能让学生体会到蕴含其中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学生听《义勇军进行曲》能感受到中国人民英勇、坚强、团结一心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听《爱的奉献》能够体会到奉献的价值和魅力,潜移默化地受到歌曲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听《红太阳照边疆》可以体会到该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有歌颂亲情的《父亲》《母亲》,还有歌颂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有宣传教育作用的《八荣八耻歌》,也有纯粹表达美的轻音乐《雪之声》等等。虽然歌曲的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把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等涵盖其中,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化的德育教育。这种教育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而讲究的是自我体验,进而自我顿悟并作出改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5]。

3.1.2 智育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一定作用。从尚未出生时的胎教到成长过程中的艺术教育,音乐在教育过程中多表现为让学生聆听,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格的聆听能力。而这种不断的聆听,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辨识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听音乐,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了同理心,也带动了其他感官感受,产生联觉效应,一定程度上智力潜能也得到了开发。无论是学习乐理知识还是掌握弹奏技巧,都会对智力发育造成积极影响。国内外医学界也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音乐可以使右脑发育健全,提高人类的空间推理能力,并使人变得更聪明。

3.2 调节大学生心理和情绪

音乐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心理。紧张心理是身心不放松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往往出现在当众表演、回答问题等情境下,而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大学生活中许多表演都和音乐紧密相关,演讲时有配乐,歌唱时有伴奏和前奏,表演时也多会穿插音乐,排练时一般都会要求表演者保持微笑,并对表演者进行心理暗示,鼓励他们在表演时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中,使他们尽可能地放松,从而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大学生要面对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往往会产生焦虑心理,可以适当地听会儿喜欢的音乐,给心灵找一个避风港。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就会自然而然地短暂脱离现实情境中的糟糕感受,进入自由的音乐国度,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失眠和睡不安稳的概率也会降低。音乐可以满足人类多变的情绪、情感需要,并对情绪产生指导作用,并反过来使其变得丰富,从而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更易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另外,音乐也可以疏导情绪。在心情低落时,聆听音乐可以排解不良情绪,使不良情绪慢慢消散[6]。

4 培养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4.1 提高音乐教师水平

教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授课人,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教师本人的素养、专业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态度、对课堂教学的安排都会对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态度产生很大影响。高校要定期考核教师的专业水平,支持教师在职进修,通过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高校教师队伍。鼓励音乐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多组织师生互动,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专业性与趣味性兼顾的优质课堂。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利用自身技能和专业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做到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爱上音乐,想上音乐课。执教者要在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对音乐形成自我认识和感知,引导学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深刻内涵,并培养学生对音乐史、作曲家生平等的探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利用音乐参与实践表演的能力。

4.2 开展多样音乐活动

艺术实践在培养音乐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里存在许多不同的社团,社团主要由学生自主负责,比课堂学习更自由,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更强。音乐社团的存在与运营,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十分有帮助。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开创优质的音乐社团,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邀请全校有意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一起参加,欢迎所有学生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改进出谋划策。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大家对活动展开评价和反馈,并及时作出改善和调整,这对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听取意见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其次,扩大音乐社团规模,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邀请大家喜爱的音乐教师作为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还可以与音乐专业的学生合作,组织开展音乐剧、歌剧、合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近音乐、感受音乐。学校要尽可能地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可邀请一些艺术团的指导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排练。为专业和非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乐器学习课程。完善乐器、琴房等的租赁服务,为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便利[7]。

4.3 完善音乐课程体系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是关键。

首先,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必须对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实施不同的方案。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高校要力求以国内外一流音乐学院为楷模,以国家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科学选择教材,制定专业课大纲,制定计划以及要求,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注重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身心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不可生搬硬套,努力在把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将灵活性、原则性、实践性原则融入课程体系,以此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系统的培养目的。在非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方面,要构建以兴趣为主导的课程体系,配备可以带领学生领悟音乐本质的执教者,并搭建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快捷线上平台,为想要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便利。选择线上教学课程要考虑非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情况,选择具有启发性和容易入门的课程,并逐层递进,以满足学生需要。

其次,音乐课程体系的开发要遵循互动性、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等理念。音乐课程应从单纯培养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的层面。课程应加强师生、生生双边互动的关系,既要强调教师的教,也不放松学生的学。课程开发与组合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程以教师为唯一主角的现象,倡导师生建立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等沟通、共同学习的关系。课程开发还要强调综合性和探究性,开设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新型课程,让音乐教学与其他非专业学生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切实体会音乐的实用性。

5 结语

高校音乐课堂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阵地。然而,对音乐素养所蕴含的内涵以及要达到的水平,高校课程安排无法在大学生音乐基础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想改善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影响大学生音乐素养水平提高的因素,剖析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探究与分析发现,要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目标,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努力。高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形成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并不断更新课程形式和内容。教师要重视对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手段的研究,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学生要多参加音乐活动,积极投身于音乐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与课堂学习中正确认识音乐,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祈然,邓柯.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9(8):40-44.

[2] 王玉玺.高职学生音乐素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2(2):158-160.

[3] 高超.立足音乐课堂,提高中职生音乐核心素养[J].试题与研究,2021(35):49-50.

[4] 黄琳方.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J].戏剧之家,2021(36):178-179.

[5] 潘灵,吴頔.探究选修课音乐欣赏在高校中的重要性[J].大观(论坛),2021(10):130-131.

[6] 许涛.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黄河之声,2020(17):74-75.

[7] 谭智林.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20):102-104.

作者简介:王韵豪(2000—),男,辽宁丹东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教学。

安娜(1985—),女,辽宁鞍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暨辽宁省文艺‘原动力’的实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8CZW001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课堂教学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