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2-06-08范诗怡

小学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习惯科学小学生

范诗怡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创新创造的愿望,最终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小学科学课程是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启发性基础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对学生今后科学精神、科学认知及科学能力的形成产生长远影响。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学科能力素养,为其全面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沿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

探究精神和探究行动是科学学习的必备基础要素,体现着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方向和方法特征。但据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严重忽视教学大纲中培养小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学提议,这对小学生科学能力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科学教师需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

(二)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探究。但据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有效保障。科学课堂应该提供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应积极充当活动组织者、学习引领者的全新教学身份,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成为学生的辅助伙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学生予以理解支持与引领帮助,从而产生良好的正向推动作用。

二、科学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对于当前正在广泛实施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来说,设疑解疑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爱因斯坦“对于某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观点就是对其很好的阐释。因此,培养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非常重要,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有些知识是连续的,要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果实”这部分内容,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再到高年级,课题不同,学习难度也存在一定的梯度。从《各种各样的果实》到《果实的特征》再到《果实的形成》,这些知识是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例如,学生通过《声音》一课的学习,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再学习《声音的产生》时,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旧知,提出自身的思考疑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什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哪些原因导致声音有强有弱?这种强弱现象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等等。科学教师要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方法模式,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质疑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善于思考发现、勇于质疑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步活动。科学教师要在自身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良好的观察能力体现于对观察对象的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需要坚持求真、求实、求全、求细的观察原则,良好观察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需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如观察西瓜的时候,不仅要从视觉上观察西瓜的形状和颜色,还要用手触摸,或用手轻敲西瓜,听西瓜发出的声音,甚至切开西瓜尝一尝。要帮助学生形成求真求实的观察习惯,不编造虚假观察统计结果,对观察对象进行最真实的反映。这种真实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比如《盐和糖去哪了》这一课,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对比盐和面粉在水里的溶解情况,由于大多数学生可能有了“面粉在水里会溶解”的前思维,在真正实验中就会不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即得出错误结论。而实际上,实验中要搅拌面粉水,再静置三分钟观察现象,因此需要学生有耐心地观察,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此外,要培养小学生坚持的习惯。很多有价值的科学发现是需要坚持的。

如:竺可桢二十四年如一日地坚持物候观察记录工作,最终得出了植物荣枯等物候现象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间的联系,为世人做出了重大的科学贡献。又如在教学《看月亮》一课时,要想让学生看到并绘制出一个月当中月亮呈现的不同形态,可以使用月相盒,但是如能激励学生坚持一个月,实实在在地长期观察自然界中的月亮,不仅能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更有成就感,还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天空中天体的兴趣,提高“长期观察”这一科学素养。因此,科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坚持不懈的科学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形成全面观察、认真分析、持久坚持的良好观察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动力。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然优势,正确引导他们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究热情,以推动科学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生群体想象大胆丰富、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创造意识。

例如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将简单变形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同时还能对简单事物进行创作加工,通过逆向思维得出事物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借助数据等对科学理论或科学假说进行检验的能力。低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来得更可怕,低年级的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就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

在学习岩石知识的时候,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岩石充满了好奇:它们叫什么?怎样形成的?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哪里能用到它们?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环节来探究岩石的秘密,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过程。又如在学习固体知识的时候,想比较两种形状相同的固体很容易,但是如何比较不同形状的固体大小呢?三年级的学生如果一时没有想到办法,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材料如沙子、刻度尺、水等来启发学生,或者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提示,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爱动手,对于一些科学小实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动手亲自试一试、做一做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科学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小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操作,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以此巩固验证科学知识、认识发现科学世界,但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集中在操作对象本身的意义价值上。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热点。

例如:在进行《电磁铁》一课的教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自身感兴趣的电磁铁现象和问题,例如:电磁铁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内部构成怎样?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制作步骤有哪些?与普通磁铁的区别是什么?等等。然后由各个学习小组确定本组的思考探究问题,结合實验猜想选择所需实验材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总结,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对、思考感悟,以此形成良好的观察分析习惯和思考质疑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这种探究才是真正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究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理想的学科能力素养。

(五)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交流是师生之间想法交换的重要渠道,而且往往伴随着智慧火花的产生。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固然重要,然而,生生间的交流也不容小觑。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彼此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彼此就有了两种想法。同学之间描述自己的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就可以将其变为大家共有的财富。因此,同学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能够让头脑变得更充实,思维更开阔。在科学课的观察中,观察是多维度的,总有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比如光顾着看而忽略了触摸、光顾着看颜色而忽略了形状等。但是在同学间的交流中,彼此能够受到启发,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从多个角度捕捉感性材料的能力。同时,同学之间在讨论中发表的不同意见或观点,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继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教师的讲解或同学的发言。科学课堂是启发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思考,想法很多,甚至思维过于活跃,从而导致不专心听讲,忽视别人的观点。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因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对方的想法,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同时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在上课时可以用让学生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对别人的观点做出评价等方法,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要学会边听边思考。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往往自己的脑海里就会形成对其观点的看法,认同、反对或补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倾听时仔细、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分析,继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也会延伸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继而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将其落实到每一节科学课中。

猜你喜欢

习惯科学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