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融合德育的策略
2022-06-08周大兴
周大兴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观念之一,强调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天然地承担着德育的功能,发挥着德育的作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初中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自觉融合德育的理念,灵活运用融合德育的策略,不断提高融合德育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融合德育
閱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能促进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要灵活运用阅读教学融合德育的策略,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巧设情境,融合德育
创设教学情境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要求。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传递丰富的背景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够有效推进阅读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语言、图片、视频、音乐等要素,恰当创设教学情境,自觉融合德育。
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学生对《黄河大合唱》以及创作的背景、产生的影响比较陌生,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介绍《黄河大合唱》的专题片、展示表现黄河磅礴气势的照片、《黄河颂》的演唱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理解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品味语言,融合德育
思想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语言文字。规范的语言文字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内容。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有定评的经典作品,文质兼美,规范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品味语言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技巧,也要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思想,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回延安》时,有品味“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等诗句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热烈的情感,认识革命圣地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真切体会老一辈革命者对延安的感情,把中国革命史教育有机融合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中。
3.辨析主旨,融合德育
理解课文主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文主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不仅能让他们更深刻地阅读文本,也能让他们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教师可针对课文主旨理解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既及时肯定指向文章主旨的有效观点,又及时否定错误的认识并指出原因,更要引导思考,讨论矛盾性、争议性较强的观点并作出最终的评判,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见解和道德判断与正确的道德价值进行比较思辨,促进学生在思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设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观取向,既要认识到小说艺术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又要认识到菲利普夫妇并非天生势利,而是被艰难的生活扭曲了天性,展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心酸”的悲悯和同情。通过对小说主旨的辨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全面辩证地思考生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从而达到一定的德育效果。
4.拓展阅读,融合德育
阅读铸造人的精神世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拓展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部分课文的学习就有拓展阅读的要求;每册教材都有“名著导读”,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教师要充分认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师生共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开读书会等形式加强指导。这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八年级“名著导读”安排有《红星照耀中国》。在指导阅读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纪实类作品的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纪实类作品的方法,又要根据作品内容,有机融合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党史学习教育联系起来,与初一阅读《红岩》、学习《老山界》《纪念白求恩》《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的学习体验联系起来,积极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阅读纪实类作品的能力,而且自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水到渠成。
二、在作文教学中融合德育
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写作基础,作文表达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策略,在作文教学中融合德育,让学生在作文、做人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1.在引导学生克服写作困难中融合德育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部分学生的弱项短板,不少学生面对写作都有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德育融合。教师要分类施策指导学生克服写作困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收到德育效果。
例如,个别学生拒绝写作文或故意拖延习作任务。教师要注重思想动员,激发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力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作文敷衍了事不认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习作认真,但苦于写作水平无法提高,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多鼓励学生,坚定学生写作的信心。
2.在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感悟中融合德育
写作离不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学生作文亦是如此。学生只有置身于生活、社会之中,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感悟的习惯,才能积累写作素材,涵养个人情感,获得独特感悟,为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立足作文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思考,既解决了作文素材和表达真情实感的问题,又让学生在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中,自然获得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体验和判断,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例如,七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观察生活,写人记事。教师可以根据作文教学内容安排写父母的命题作文,让学生观察父母的外貌神态、体验父母的生活工作、体察父母的精神世界。这既符合“初步培养写人记事能力”的年级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精神、抓住细节等方面的写作指导,又能让学生在作文的同时通过观察父母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人生,深入理解父母所肩负的社会、家庭责任以及对子女所倾注的关爱,让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认识思考。
3.在阅读批改学生习作中融合德育
写作是一种表达和交流,学生的作文亦是如此。学生在作文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叙述了一些经历,抒发了一些情感,表达了一些看法。这些可能是学生平时不为外人所知晓的“秘密”。教师批阅作文,就获得了通过文字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通道”。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作文观察了解、教育引导学生。教师既要批阅“习作”,又要批阅“思想”,通过作文读懂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作文评语对学生所流露的思想情感进行恰当点评,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发现的比较突出的思想苗头,在尊重和保护隐私的同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家长,有效进行教育引导。
例如,在七年級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训练中,安排有“我的偶像”的话题作文。这次作文训练让教师获得了了解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良机。教师不仅要落实作文教学的目标,也要注重通过作文内容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尊重欣赏学生偶像崇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影视明星,全面客观评价名人,以为人类、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为人生楷模。再如,教师可安排“每周一记”的练笔,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内容不限。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通过批阅“每周一记”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并通过习作评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融合德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强调与其他课程、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融合德育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又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采取恰当策略有效融合德育。
1.在活动设计中融合德育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主要分属“传统文化”“语文生活”“语文综合实践”三个序列,每个主题都有值得挖掘的德育内容,都有德育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进行活动设计,自觉融合德育。
例如,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本身就揭示了融合德育的要求,如八年级上册的“人无信不立”、九年级上册的“君子自强不息”、七年级下册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做到语文教学和德育融合并重。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蕴含了德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比如,八年级上册的“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中有“网络词语小研讨”“电子阅读面面观”等环节,教师应恰当设计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和电子阅读的讨论,教育学生文明使用网络语言、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
2.在小组合作中融合德育
小组合作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加强小组合作的指导,自觉融合德育。
例如,指导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内容,结合个人特点做好任务分工,培养分工协作的品质;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不分家”,加强沟通协调,培养团队意识;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培养互帮互助的品格;指导学生努力独立完成个人所承担的任务,培养自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指导学生理性看待团队成员的差距和不足,培养包容和理解他人的品质。
3.在社会实践中融合德育
社会实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获得道德体验和思考提供了机会。教师应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社会实践时自觉融合德育,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社会,关心天下大事,培养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思考社会问题,养成多角度思考、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
例如,在组织开展“倡导低碳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报刊、观看新闻等途径了解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定》、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发展权益等时政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也能引导学生关心天下大事,培养科学理性看待全球气候变化的辩证思维。再如,在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设置到敬老院慰问、走访身边孝老爱亲模范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良好品德。
4.在交流展示中融合德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伴随着大量的交流展示,比如发言、演讲、访谈、参演课本剧、策划活动等。这既是学生全面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又形成了学生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蕴含着德育的内容。教师应在交流展示中采取恰当策略融合德育: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所有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培养自信勇敢、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品质;努力为内向胆小的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培养敢于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我的品质;引导部分过于喜欢表现的学生注重提高交流展示的质量,适当把机会让给别人,培养其内敛沉稳、礼让他人的品质。教师自觉在交流展示中融合德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组织开展“有朋自远方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设置“自我风采展示”活动,涉及活动安排、活动主持、场地布置、老师邀请等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小组的分工,力争让每个学生除个人风采展示之外,都承担一定的组织服务工作。要落实每个学生都认真做好个人展示的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个别内向胆小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扶和鼓励,帮助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展示自己;对在展示中出现失误、效果不佳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引导其他学生包容对待,避免嘲笑讽刺,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这样的展示活动,不仅实现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初中语文融合德育既是学科教学性质所决定的,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只要采取正确的策略,主动作为,就能不断有效地实施德育融合,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试招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