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 幸福阅读
2022-06-08杨彩霞
杨彩霞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往往是最让学生头疼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没有时间实现有效阅读,导致写作文时“言之无物”。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就像“米”,学生有效的阅读才会积累到大量素材,在习作练习时才会“下笔如有神”。只有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与趣味性,才会促使学生阅读更多、更好的作品。因此,阅读与作文结合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然而在对一线教师的调查中得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充分利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现象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读写一体化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和融合性特点,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主题编排方式和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设计读写一体化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阅读与写作主题的一致性
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中,主题的一致性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在阅读与写作中找到可以相通的点,这个点是整合的前提。就阅读本身而言,是对外界语言的整合吸收,并转化为自身可以利用的写作素材,是实现外部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不同,是输出过程,该过程的顺利进行是先有输入,有针对性输入,也就是所谓的主题一致性阅读输入。要想将二者结合,就必须遵循主题一致性。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是为了教学而提出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因此在阅读和写作内容的选择上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不是盲目进行输入和输出。只有在阅读和写作之间保持一致时,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融合点。以更多的目标进行教学,将学习的方法、思想和布局从阅读中应用到写作中,然后实现输出。它反映了阅读的积累和水平,使阅读成为写作的手段,写作成为阅读的目的,真正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例如,统编版五年级“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进行读写整合教学。教师在课前进行问题导入:“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教学中的重点,即描写人物,我们应从语言、动作、外貌和穿着等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实现了阅读与写作主题的一致性。
2.阅读与写作主题的融合性
在小学语文中实现读写融合性是实现读写整合教学的关键,在读写整合教学中,有两种形式——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核心都是要将主题的融合性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相互配合,学生的写作表达愿望被激发,进而形成原始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形成阅读动机,这时候的阅读是具有针对性的。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写作是为阅读服务的。技巧、方法、构思、情感等,都是写作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阅读和写作的融合还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融合上。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合二为一,就意味着课堂教学过程也随之合二为一,课堂教学的特征不再突出,阅读课和作文课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界限,阅读课即写作课,写作课即阅读课,不需要单独进行作文教学与指导,二者不分彼此,相互融合。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中,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文章在写作上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个问题明确指出了写作手法中的“点面结合”,在课文的再次阅读中,学生可根据这道阅读思考题去感知写作手法中的“点面结合”,并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仿写。
二、快乐作文,幸福閱读的有效策略
1.巧借阅读,快乐仿写
无论是何种文体,模仿都是写作的第一步。小学生文学阅历与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量地阅读优秀作品之后再进行仿写。小学生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这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谋而合。在教学阶段,教师要防止学生机械性仿写,照搬阅读教学中的文章片段,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阅历进行主观能动性的仿写。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的教学中,课后有关于植物仿写的练习题,文中作者也使用了很多修辞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引导:“文中作者是怎样形容荷叶的?”学生1:“挨挨挤挤,像描写人很多一样。”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这就叫拟人手法,你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但是在描述的时候要与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相符,如果描述不当,写出来的作文就会不切实际。除了上一个同学回答的挨挨挤挤,还有哪些描写荷叶的语句?”学生2:“文中说荷叶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教师:“这位同学讲得不错,这种写作手法我们之前有学过,有哪位同学知道?”学生3:“我知道,是比喻。”教师:“对的,是比喻,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将拟人和比喻手法进行结合,就像这篇文章一样,这样结合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即使没见过的人也会感受到它的特点。”读写结合方式会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有效联想,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写作的流畅性。
2.大胆阅读,创新续写、改写
续写、改写的教学手法是针对小学中高段年级的学生来说的,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重点要培养他们的写作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改编课文、续写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挥,在上下文的合理逻辑上对课文进行大胆猜测,并付诸笔端,这是提升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有人称、结构、体裁、叙述方式的改编,我们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改成第一人称,而不改变文章主题内容。内容的改写,是指在对原材料内容的深入分析后,从不同的角度思索出发予以改写。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新龟兔赛跑》中,原文的中心思想是教导学生做事情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同时也告诫学生不要骄傲自满。但在改写中,教师可将原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转换,如引导学生想象:“兔子如果不是因为贪睡而耽误了时间,而是因为在半路帮助了别的小动物,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又是什么?”学生1:“我会写成兔子最后还是输给了乌龟,但是乌龟却把奖牌挂在了兔子身上,因为比赛有无数次,但是帮助别人,可能会使被帮助的人受益一生。”学生2:“我想写成乌龟看见了兔子在帮助别人,于是就在终点不远处等着兔子,等兔子追上来的时候和它一起越过终点,最后龟兔都赢得了比赛。”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不论是仿写还是改写,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本材料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放眼课外阅读,拓展写作思路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涉及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它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综合性展示。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是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小学作为基础教学阶段,对以后的学习之路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中,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写作手法阐释,如果直接解释“文章为什么最后交代任务关系”会显得很生硬,学生印象也不会深刻,但是如果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就可以在知识框架上完善写作手法,富有深意。教师可以在《桥》的阅读基础之上推荐学生阅读《雪夜》,通过《桥》《雪夜》两篇文章的对比,学生可以清晰地明白小小说的写作特点——言虽简但意无穷。在阅读了一组课文后,学生感受到了结果的惊喜。但教师并没有突然结束,而是引导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为结果做铺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意外的结果不是突然出乎意料,也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文章安排,而是通过以前的铺垫进行阐释,具有合理性。另外,教师可以举行课前三分钟阅读分享活动,利用每一节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上讲台分享自己积累到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时间虽短,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長年累月的积累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科学评价,延伸教学效果
使用正确的评价语言,学生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任务是创新的过程,教师的评价也必须具有艺术性。评价应结合创新、积极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以扩大课后教学的有效性,保持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热情,并实现独立、快乐的写作。
学生只有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才会实现写作与阅读教学的长效性,写作和阅读的快乐来自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把握,使学生在面对写作主题时能想起自己阅读过的经典文章并尝试输出,在得到教师的鼓励之后会持续不断地进行创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与写作的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长年累月的持续练习,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与语感是长久写作的根本。教师应创造良好的以读促写环境,使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习作知识,真正能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进而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