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2-06-08杨建新
杨建新
学案导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形式。学案导学法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用学案作为课堂引导,因此学案的设置会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学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成败。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目前阶段,实施初中历史案例引导模式的条件是:要构建对应的研究案例,好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级阶段设计学习计划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主要突出章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拓展相关知识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下,多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角度来设置教学目标,并且也不具备细化教学目标的能力,这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学习计划指导的实践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的并且有效的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好的课堂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推动学习计划,传统的评价方法并不是全面的,它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学习计划指导模式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但乡镇初中的生源整体欠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难以把握,因此实施学案导学能有效破解上述难题,有利于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
二、初中历史学案导学应采用的策略
1.根据教学实际,合理设计学案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制作学案。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与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制作与设计学案。制作学案必须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编写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具体学习,进而让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在进行学案制作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将历史知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教授完“戊戌变法”一课后,教师做了这样的叙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和平的维新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依靠温和的改良是行不通的,正因为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历史呼唤着革命!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政治舞台,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那么这场运动的情况如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这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不过要到下节课了”。其实,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去发掘,这是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2.通过学案确定学习目标,突出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师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突出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例如,在讲解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主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结果以及意义,教师要着重讲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导入与实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例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把电影《甲午海战》中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作为课堂导入,利用电影的情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历史的实践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思考与归纳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基地,采访抗战老兵等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在目前学习计划指导模式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分组,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势均力敌,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例如,在教授 “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当讲到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时,教师让学生探究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的时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中历史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流程
1.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借助故事、名言,创设情境或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学生预习学习内容,并交流自己收获到的知识,展示预习情况;教师收集信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高精讲点拨问题的针对性。
3.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合作探究疑难问题,教师强调重点,讲解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或讲解。联系学生或社会现实,结合历史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
4.系统总结,深化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知识,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或构建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认识。
5.达标检测,学会反思。设计对应检测题、拓展性检测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答题情况,学生反思学习中的不足、收获和感悟等,以便更好地促进今后的学习。
6.课后反思。①上完课后,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教学反思处写教后记和学后记。②每隔一周,教师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四、初中历史学案导学中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是指课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并完成重点知识的拓展认知和所学知识系统认知的过程,这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环节。具体实施中,我们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组织形式的改进。结合小组教学,开展“兵教兵”“兵强兵”活动,形成组内互帮、组间竞争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历史课堂的合作探究与交流。
2.教学内容的改进。加强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认真落实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把回归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注重历史课堂与社会经验相结合,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采取“交流助学—拓展深学—系统建学”三个环节。“交流助学”,包括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两种形式,充分展示预习成果,交流疑难问题。“拓展深学”,突出教师“三讲”,即学生提出疑问要讲,知识难以理解要讲,教师发现缺陷要讲。“系统建学”,既总结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系统认识,又总结方法,提升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4.教学手段的改进。加强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B795F984-27C1-460D-ADD6-248D5070DA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