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风向和风力》教学

2022-06-08陆燕青

小学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风向本课

陆燕青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利用OBE的设计理念,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才会持久存在。本课设计根据OBE的需求导向理念,让学习“风向和风力”的目标成为学生自我的学习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内需。

【OBE目标】

根据OBE学习目标,设计了模拟判断风向、制作风向风力计两个主要活动,涉及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程。

根据OBE的成果导向理念,利用学生真实的经验进行教学,于生活中形成借助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并根据《风级歌》的内容判断风力的能力。

根据OBE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形成能够应用于生活的实际能力。

【主要材料清单】(规格、数量、成本)

手持小电扇8个,制作风向风力计套材(按学生实际人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驱动聚焦风

讲述:我们来听一段无锡的天气预报,仔细听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描述风的。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提问:谁来说一说,天气预报员是怎么描述风的呢?

提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向和风力吗?

小结:是的,风的确是有方向和力量的。我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作风向,风的强度叫作风力。

提问:那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风向和风力的呢?天气预报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到“风”这个气象要素呢?

【设计意图】根据OBE反向设计原则,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聚焦天气预报,聚焦天气预报中的风,聚焦生活中的风,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认识风向和风力,从而引导聚焦相应的学习成果,即通过一定的方法知道风向和风力,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二、体验风向和风力

(一)识别风向

讲述: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风向。请看风向示意图,风向一般用八个方位表示,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二)感受风力

讲述:下面,我们请一位学生来感受一下风,我们再用一个小电扇模拟大自然中的风。

讲述:我们就请这位学生当个小小气象员,来播报一下刚才吹的风。

讲述:请大家把手持小电扇取出来,我们也来体验一下这个小电扇吹出来的风。一人操作,一人感受风向和风力,两两合作。

小结:刚才,我们体验到了风是有方向和力量的。所以,风向和风力是描述风的两个方面。

【设计意图】:根据OBE成果导向理念,要让学习成果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所以这里通过形象直观的风向示意图来解释风向,通过两两合作的体验活动来感知风的强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能帮助学生内化经验。

三、制作并尝试测试

(一)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介绍风向标和风力计。

小结:借助风向标和风力计,人们就可以精准测量风向和风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会越来越精密,我们的测量也会越来越精准。

(二)自制风向风力计

出示风向风力计模型。

讲述:大家想做吗?好的,跟着我这儿的视频学起来!

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风向风力计模型。

小结:大家真的是心灵手巧,都制作成功了一个小小的风向风力计。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观测风向和风力了。

讲述:课后,请大家结合这张观察记录表,观测一天中三个时间点的风向和风力,写清楚你观察到的风向标和风杯的现象。如果我们身边有这种手持的带自动显示功能的风向风力计就更好了,它能让我们的观测更轻松,更准确。

【设计意图】根据OBE扩大机会和提高期待原则,在这一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制作一个风向风力计模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思维、设计、动手、观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感知生活中的风

(一)凭经验可以感知风向

提问:有了风向风力计就能帮助我们测量风向和风力。在日常生活中,风向风力计是随处都能见到的吗?那没有它,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知道风向和风力了呢?

讲述:不是的,当我们身边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风力的工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凭借感官、凭借长久以来积累的经验,来感知风向和风力。

提问:请看图,大家说说看,人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风向呢?(人们根据一些轻飘物体在风中的运动,来判断风向。)

提问:那你们还观察到人们根據什么来判断风向呢?

小结:是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就能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在风中的表现,来判断风向。

(二)凭经验可以感知风力

讲述:那么,风力的大小是不是也能根据经验来判断呢?

讲述:大家请看,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就根据经验,根据不同的风力等级特征,编写成了一首《风级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讲述:这首《风级歌》描述出了风力大小的不同,自然界物体在风中的表现特征也不同。在这里,人们用“风级”来表示风力的大小。

“风级” 这个概念,  最初是英国人弗朗西斯·蒲福提出来的,他将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等级。

讲述:读过了《风级歌》,我们再来说一说《风级歌》吧!请大家用“当看到(感到)……这时的风力大概有几级”的格式说一说。

讲述:刚才我们说了《风级歌》,下面我们再来背一背《风级歌》吧!

提问:如果大家会背《风级歌》了,那么,你能对照《风级歌》,判断今天的风级吗?

讲述:我们记住了《风级歌》,就可以对照着去判断大自然中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风级了。如果当你看到既有“六级风举伞困难”的现象,同时又有“七级风行走不便”的现象,那这时的风力等级是几级呢?嗯,当两种及两种以上风级现象同时存在时,应该“就高不就低”。51773987-5690-45A1-97C3-5BA4CC3C9C9A

【设计意图】:OBE教育要兼顾学生的生活内容和技能,注重实用性。因此,在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观察风中轻飘物体的运动及根据《风级歌》来判断风力的大小,注重了学生生活经验与能力提升的结合。

五、探讨风对人类的影响

提问: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风,那么,风的产生,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吗?

讲述:请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和“风”有什么关系?

讲述:请大家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再来列举其他一些风影响人类生活的例子。

小结:是的,适当的风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可以利用它,为人类做事,风也是一种自然资源;不好的风,我们要提前防范,以免它破坏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损失。所以,你们觉得及时收看、收听天气预报重要不重要呢?我们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

【设计意图】OBE教育理念认为,越接近学生的“真实学习经验”,越持久存在。所以,这一环节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堂引向生活,从生活引向自然,多维整合,于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对风的完整认识。

六、拓展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风向和风力》,和前面学习的气温、云量、雨量一样,风向和风力也是有关天气的要素。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及时了解天气信息。

讲述:今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制作了风向风力计的模型。課后呢,大家还可以开动脑筋,去制作个性化的风向风力计模型,然后用它去测一测风向和风力。

讲述:今天我们还学习了《风级歌》,那你们能不能用你们智慧的眼睛,去仔细观察大自然,编制自己的《风级歌》呢?好,我就慢慢地等着,欣赏你们的《风级歌》!

【设计意图】根据OBE能力导向原则,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课外拓展活动:连续观察一周天气和编制《风级歌》。让学生能够运用今天所学,扩展自己的经验与能力。

【点评意见】

本案例在OBE理念的落实方面,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聚焦学习目标

本课导入部分,教师适时提出两个问题:“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风向和风力的呢?”“天气预报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到‘风这个气象要素呢?”一下子就引导学生聚焦到本课的学习成果目标上来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内需,认识到自己有必要来观测风。那怎么来观测风呢?于是顺理成章地展开了下面的教学。

(二)集体探险,帮助学生提升经验能力

本课的主体部分,教师根据OBE教学目标的设定,把总目标分解成了具体可操作的几个分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分目标的引领下,经历了几个“探险”过程。学生通过逐级、分层的“探险”后,最终达到了本课学习成果的“顶峰”。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分享集体的智慧。于是,大家在一起经历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升了科学“探险”的能力。

(三)尊重差异,给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

学生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有效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本课的最后布置了两个拓展活动,让学生制作个性化的风向风力计模型,还让学生去编制自己的《风级歌》。这两个活动都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能力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去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创设了学生多元发展的机会。

【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小学科学OBE项目学习研究”研究案例,批准号:FZ002601】51773987-5690-45A1-97C3-5BA4CC3C9C9A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风向本课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自然与风Feeling Nature
中期天气预报
行业统计带来哪些风向?
小小天气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