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如何做父母

2022-06-08祝宇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云方舱网课

祝宇

今年春季以来,新一轮新冠疫情暴发,全国多地施行了严格的居家隔离政策。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停课的地区,宅在家里减少了活动,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疫情对个人、家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乃至整个家庭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甚至把这段不寻常的岁月转化为成长的养料?

网课,和孩子站在一起

疫情之下,很多孩子暫时无法返校,网课,便成了家庭中绕不开的坎儿。

关于网课,有一种说法特别贴切:就像让孙悟空看管蟠桃园。面对电子设备和网络,许多成人尚且不能自控,又如何能要求孩子日复一日地坐在屏幕前上课呢?况且,孩子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对注意力的控制,还有孤独。

在学校里学习,有上课、下课的场景转换,有同学的嬉闹和陪伴,还有同学之间的竞争、讨论、相互帮助,这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愉悦感的来源。而在远程的授课方式中,这些体验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设备、习题,以及来自老师、家长的压力。

与其像网络警察一样督促孩子的网课学习,不如换成课后请孩子当家长的老师,既帮助孩子复习了学习内容,又能让父母了解到孩子一天下来学习的收获,让孩子由被动看管,变成主动“汇报”。

在2020年的武汉,我做过网课老师,我们的课程是互动式的,学生可以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主动打开学生的摄像头。当我点开一位一直没有互动的孩子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从屏幕里看到的是一堵白墙,听到的是电脑游戏的声音,看来这孩子“战斗”正酣,丝毫不知道我已经点过他的名,请他与我互动。我想这一定不是个例,孩子停课,正常上班的家长对于督促孩子的网课学习分身乏术。为此,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委托老人看护、用摄像头监督、记录屏幕使用时间……无所不用其极,但却收效甚微——孙悟空必然会偷桃。

因疫情而居家的大人和停课的孩子处于特殊时期,不能再用以往的心态来看待学习,家庭的重点需要往身心健康、关系和谐这方面倾斜。孩子是尚未定性的“孙猴子”,我们需要与他站在一起,帮助他克服网课学习的困难,而不是要求他去做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

帮助孩子梳理网课的科目,看看哪些课程需要非常专心才能保证不因疫情而落下,哪些课程可以放松一些,同时兼顾饮食等其他事项。这样的共同梳理和“偷懒”,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张有弛的上课节奏,也能让孩子不对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太过排斥。

与其像网络警察一样督促孩子的网课学习,不如换成课后请孩子当家长的老师,既帮助孩子复习了学习内容,又能让父母了解到孩子一天下来学习的收获,让孩子由被动看管,变成主动“汇报”。

趁着停课的机会,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家务劳动,把孩子的生活从网课的泥沼中“拯救”出来,变成生活为主、抽空学习。看似每天要做的事情变多了,但其实进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是让大脑休息、调整的最好方法——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宅家,多一点创意

我生活在武汉,回想2020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我的孩子才两岁,我和孩子爸爸两个人要照顾孩子,要做饭做家务,还要在线办公,挑战实在很大。

“封城”第一天,我和孩子爸爸完全“躺平”,家里的投影仪播放了一整天的动画,放任孩子吃零食、看动画。结果,本该晚九点睡觉的孩子到了晚十点多还不睡,因为脑力和体力都缺少消耗。

从那以后,我们吸取教训,商量着交替带娃。我俩分别列出了固定的工作时间,比如我上网课的时间、他开会的时间。此后,我们俩以一个半小时为周期换班带娃,为此,我们还列了工作时刻表,贴在房间的门上。

宅家陪娃的活动也需要探索,起初只是拼积木、搭轨道、读绘本,但作为两岁的孩子,仍旧需要大运动释放精力,否则不但身体得不到锻炼,情绪也变得很差。我边陪玩边琢磨,最终把本就不大的房子分成了四个区域:客厅是“玩具房”;主卧是“蹦床和滑梯房”——我把榻榻米上的垫子拿到主卧的床上,再用被子、枕头垒起来,变成滑梯;餐厅是“操场”,因为玩具集中在客厅,餐厅就可以自由跑动;而榻榻米房是我和孩子爸爸工作的房间,只有在大家都休息的午饭、晚饭时间,孩子才可以进入。就这样,生活又变得不一样了,从只能在“家”呆着,变成了可以选择去“玩具房”还是“滑滑梯”或者“蹦床”,还可以去“操场”踢球,同样是在家,但选择一多,生活就不单一和枯燥了。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参与设计,把家变成社会的缩影,画室、图书馆、茶水间……都可以被创造出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无中生有”的能力。

某家长制作的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作息表(祝字/摄)

除了空间功能设计,还可以在一日三餐上多一些创意。

比如,“封城”期间的蔬菜包里有很多大白菜,孩子爸爸就从网上学了个“开水白菜”,“吹嘘”说这可是国宴菜,他满怀期待给白菜帮浇上鸡汤,我负责拍下白菜“开花”的过程,并发给亲戚,既给平淡的宅家生活增加了趣味,又能让同样被封闭在家,或是在其他城市的亲人安心。除了制作“国宴”,还可以川菜、湘菜、粤菜、西餐换着来,这也是疫情期间不可多得的娱乐感啊!

就这样,生活又变得不一样了,从只能在“家”呆着,变成了可以选择去“玩具房”还是“滑滑梯”或者“蹦床”,还可以去“操场”踢球,同样是在家,但选择一多,生活就不单一和枯燥了。

44CC9979-0114-48BC-99D8-8BFCC18605F1

社交,不拘时空的交互

长期封闭在家里,难免出现情绪问题,因为人是需要社交的。冰岛人在疫情期间不是还用抱树来缓解孤独吗?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组织他们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视频聊天、聊新闻,以及举办远程儿童读书会、兴趣小组,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对于大人来说,也需要不断纾解焦虑,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避免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在经历的两次疫情期间,我都参加过一些线上读书会,一起参加的成员中,不乏来自疫情防控区域、被封控在家的人。我们以文章、新闻作为载体,讨论多元话题,分享自己看书、思考的收获,虽然足不出户,却得到了珍贵的与他人深度交流的机会。甚至有成员直言,因为空间和交流对象的局限,闷在家里的她常常忍不住发火,而能够坐下来和远方的大家聊上一个小时,心火就能够被扑灭。

如果现实允许,还可以加入志愿者,没有比帮助别人更治愈的事情了!上海的小茹和孩子因为疫情封闭在家,而丈夫因工作原因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后来,小茹也申请加入了小区的志愿者,本职工作加上志愿者的事务,让她每天忙到不可开交,虽然也会受委屈,但更多的是收获了来自邻居的感谢。这些感谢滋养着小茹和她的丈夫,她在日记里说:生活在剥夺的同时,也在赐予。小茹觉得,等孩子长大,回忆起疫情期间这段时光,想到爸爸妈妈为战疫留下的奔波忙碌的身影,疫情也会因此变得意义非凡。

“我们很不幸,遇到席卷全球的重大疫情,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的生命中将留下疫情的烙印,这印记让成长在物质过剩的年代的我们,懂得了珍惜;让和平年代的我们,知道了这世界随时可能出现变数;让奉行独善其身的我们,明白了邻居和伙伴的珍贵。”小茹在日记里写道,“在所有的困难中,一定蕴藏着宝藏——这是我们在经历疫情带来的不便时,可以传达给孩子的财富。”

既来之,则安之

小云是东北某大型国企的一名干部,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区封控第13天,小云家10岁的大女儿通过社区发放的自测试剂盒检测出阳性,第二次、第三次仍是阳性,家里的空气都因此凝固。不过,小云很快整理好情绪,上报社区、整理随身衣物、安顿小女儿、通知家人……随后不出半天,社区和医护人员就来到家门口接引她们,社区允许小云陪护女儿。

那是母女俩两周来第一天到户外,然而目的地却是方舱医院。

因为缺少人手,方舱医院各方面条件都欠佳,最糟糕的区域是厕所。本来是为了陪伴和照顾女儿才来的小云,开始拿起手机编辑文字,向方舱群内发送消息——不过,她不是抱怨和斥责方舱医院的管理,而是申请成为志愿者,主動承担打扫女厕所的工作。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志愿工作需要的防护物资未能及时到来,眼看着厕所一天比一天脏,她心一横,用塑料袋自制了防护服,从这天起,清洁女厕所成了她在方舱医院的日常。

这次疫情,我们听到周遭存在一些抱怨的声音,然而,困难当前,我们也可以选择像小云这样,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和孩子,也为周围的人,创造更好的环境。

“既来之,则安之。”这是《论语》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体现了中国人坚韧、隐忍的品质。当我们面对无法立刻改变的现状时,如能定下心来适应环境,再尽己所能去改变身边的环境,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其他人,这便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大智慧。

作为父母,越是非常时期,越是需要这样的智慧。44CC9979-0114-48BC-99D8-8BFCC18605F1

猜你喜欢

小云方舱网课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盗版网课何时休
网课欢乐多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网课——折磨人的新物种
现在的网课,也太不可描述了
云彩大作战
变化的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