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博物馆
2022-06-08罗米
大同市博物馆展出的北魏石雕武士像(罗米/摄)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博物馆日,湖北考古博物馆将首次向公众开放,以“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览,讲述荆楚大地上的先民们曾经走过怎样的路,他们如何创造出奇绝浪漫的楚文化,如何与中原文化交融汇聚,构成中华文明龙飞凤舞的绚烂华章,这个仿佛探秘般的过程格外让人期待。
今年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博物馆的力量到底何在?我们为何爱上博物馆?
文物离我们很近
虽然大部分公众并非文博专业人士,但每每问及逛博物馆的感受,许多人都会表示“感到幸福、陶醉”。
每件文物都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的交会与融合,它背后关联的是鲜活的人和具体的事,是绵延的时间和宏阔的空间。我们可以还原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理解祖先的喜怒哀乐,明白他们一路走来的选择与艰辛,以及他们憧憬要去的地方。
我们了解得越多,越能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了解得越多,越能感受到来自文化深处的神秘力量,它让我们內心强大,无所畏惧。这便是博物馆的力量所在。
几乎在所有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原始人类制作的陶器,我们会发现7000年前的杯盘碗盏无论来自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其样式竟然那么相像,并且和我们今天的也相差无几,连功能也大体相同;3000年前刻铸着主人名字的青铜礼器,与我们今天的“高级定制”又何其相似;宋元以后书法和绘画纷至沓来,这或许更让我们觉得亲切,毕竟我们几乎都参加过相关的兴趣班,感受过一番笔墨涂抹的乐趣,面对它们,我们有时甚至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在空气里点点画画。
如果我们愿意继续寻找,可以发现更多活泼有趣的东西:良渚文化发现的史前陶壶把上刻着两个点和一条上翘的弧线,这不正是今天电脑上的笑脸符号吗?青铜大钺上龇牙的人面图案、汉代耸肩吐舌的陶俑、唐代慵懒倦怠的三彩仕女……许多文物甚至被我们做成了搞怪又生动的表情包。
为什么历史会有这样跨越时空的惊人“复现”?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接受它们毫不费力?因为人同此心。
虽然我们与创造它们的祖先隔着千百年的光阴,但血脉相连,思想相通,文明薪火相传。在某一瞬间,我们会因为读懂了古人的心思而莞尔一笑;在某一瞬间,似乎我们体内沉淀的古老记忆被突然唤醒,以至于心跳加速、热血奔涌。个人的情感体验,就在博物馆中不知不觉得到了丰富和升华,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去探索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变得丰富而有趣,坚定而有力。
许多观众在看到四羊方尊的第一眼时,脱口而出的都是“哇”的一声惊呼,因为此刻观众感受到的不是精致华美,是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是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
感受国之重器
随着看展次数的增多,越来越多博物馆爱好者变成了“达人”。他们对博物馆的基本设置了如指掌,以便更为敏捷地徜徉于自己喜爱的展览之中。
博物馆的展览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陈列展,一类是临时展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展。
长期陈列展展出的都是本馆藏品,它们是博物馆展览的基础。所谓的镇馆之宝一般都会长期陈列在常设展中。博物馆达人往往对这些明星级展品如数家珍,在他们看来,这些展品是体现博物馆江湖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逛展时不容错过的亮点。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长期陈列各有其精彩之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这里的展品构成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发展史: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玉龙、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说唱俑、三彩骆驼载乐俑……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拿着中学历史课本前来打卡,当一件件国宝在眼前呈现的时候,曾经抽象遥远的历史瞬间就变得具体、鲜活。
当然,重要的并不是打卡。当我们亲眼看到那些文物到底有多高、多大、多精美,才真正理解了它们对于我们文明的分量。比如,根据书面资料介绍,大众对四羊方尊的印象大多是它造型精美、巧夺天工,以至于常常误以为它是件小巧器物——唯有真正站到它面前,才发现它原来是一件高近60厘米的庞然大物。许多观众在看到四羊方尊的第一眼时,脱口而出的都是“哇”的一声惊呼,因为此刻观众感受到的不是精致华美,是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是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
在每一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面前,这样的惊呼往往此起彼伏,正是在这一个个屏气凝神的瞬间里,我们懂得了国之重器的真正内涵。
特展有魅力
比起长期陈设展,特展对本馆资源的依赖要小得多,即便是没有一件藏品的博物馆,同样可以做出优秀的特展。比如中华世纪坛曾举办轰动一时的“秦汉·罗马文明展”,400多件展品没有一件是自己的馆藏,却吸引了大批游客,收获众多好评。特展体现的是一个博物馆的活跃程度,当然这背后反映的是博物馆的学术水平、策划能力、博物馆在同行中的号召力、经济实力等等。特展的存在,是博物馆爱好者们反复在某一家博物馆流连忘返的一大理由。
故宫博物院刚刚结束的“何以中国”就是一场备受称道的特展,来自国内30家博物馆的100多件套的展品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出发,历经各朝各代、汇集各地各民族甚至域外文明,展现出中华文明一路奔流融汇,最终形成浩荡洪流的辉煌历程。这样分量十足的特展,其影响往往超出博物馆,最终成为社会上令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文化盛事。
近日,福建博物院开幕了特展“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展览集聚了长江沿线多个省市博物馆的青铜文物,展现了一条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青铜文明线路,像这样跨越时代、地域的特展别具精彩之处。
有时候,一场有影响力的大展光是策展时间就长达三五年,前期需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展览方案也需要翻来覆去地打磨,此后是展览的实施,包括展厅装修、展品运输、布展,每一项都得花费相当精力,至于开展前后要跟进的宣教、展览纪念品开发等等,也必不可少,如果遇到这样的特展,实在没有理由错过。
可惜的是,特展展期多为三个月,这就意味着想要一饱眼福有时候需要排长队,不过,当我们感受到博物馆的特别匠心,面对灿烂的文明华光时,便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当然,参观博物馆是一件格外耗费体力的事,所以千万要轻装上阵,把体力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随便进入国内的一家博物馆,几乎都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它们由一件件文物串连起来,展现出本地区文化的演进发展历史。即便我们并不完全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只要站到它们面前,仍然能轻易感受到中华民族想象力的广度、创造力的高度、思维的深度。
国宝、文物、艺术品……它们总是令人震撼又令人敬畏!当然,如果我们愿意与它们对话,会发现它们除了让人敬畏,也让人亲近。这就是我们爱上博物馆的理由。577AAEEE-DAB5-4125-9125-A2293E6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