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2022-06-08王曦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广西德育监测结果应用,分析导致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原因,据此提出配足专任教师、完善教研机制、优化培训体系、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等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质量监测 思政课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3-0008-03
2019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中小学思政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整体规划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蓝图,强调要通过不断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本文结合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广西德育的监测数据,分析本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中反映出来的思政课教师教学状况问题,探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问题诊断与成因分析
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之德育监测以国家德育相关政策、道德与法治课程及相关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主要测查课程开设、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三个方面。学生测查集中在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状况、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状况、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学生法律素养状况、学生品德发展状况等。广西有12个样本县(市、区)参加了本轮测试。本文聚焦12个样本县(市、区)在参加德育监测时的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归因分析,旨在发现我区德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不够规范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每周课时数达到教育部规定课时安排的学校比例仅为81.4%、低于全国均值5.5个百分点,其中未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校达14.7%。
原因分析: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数量少,影响课程开齐开足。监测数据显示,广西四年级、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61.2%。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导致其他学科教师挪用和挤占道德与法治课时的情况时常发生。以上问题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监测数据显示,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其专业知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四年级、八年级教师比例分别为24.8%、18.5%。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法律、心理健康、地理、传统文化等领域。笔者曾经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储备的专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监测数据显示,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其专业能力能够满足教學需要的,四年级、八年级教师比例分别为23.7%、13.3%;认为自身专业能力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主要集中在教科书的解读和挖掘、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等方面。对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的结果,如图2所示。
原因分析:第一,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多,容量大,配套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有限,这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二,教研力量薄弱。道德与法治专职教研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区、市、县三级教研机构没有配齐配足道德与法治专职教研员,这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第三,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通识理念培训多,主题教学培训少,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行为规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常识的了解均有待加强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状况(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达到“表现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8.6%、37.3%,分别低于全国13.1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文化、诗文典故、重要史实、历史古迹、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等)的了解平均得分分别为182分、185分,分别低于全国均值23分、15分;四年级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国家政治常识、地理常识、近现代史常识等)平均得分为181分,低于全国均值23分。
原因分析:第一,部分学校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现象,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很少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常识的教育活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道德与法治课时被其他课程挤占现象较为普遍。第二,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兼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教师素质不高,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较少,对国情常识的了解相对不足,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成为制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目的,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本次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培养培训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探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配足专任教师,规范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
课堂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排在首位的是“承担其他教育教学任务,时间精力不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多数由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兼任,大部分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很多非教学工作,造成备课时间不足、研究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建议学校尽量减少道德与法治教师兼课任务,少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方便教师集中精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和学情,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树立自我成长意识,强化自我突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二)建立教研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39CA1AF6-1F4F-4B24-8079-C596A98A33CB
有效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立足实际,形成有针对性、连续性、整体性的教研机制,定期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师,围绕学科素养培育、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采用讨论交流、主题沙龙、课题研究等教师喜爱的形式,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应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建立“传帮带”机制,强化青年教师的队伍培养。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开展示范授课、巡回评课等活动,整体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优化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針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不高的问题,学校应结合教师实际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优化培训内容。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教师使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开展教学存在各种困难的人数比例四年级、八年级分别为88.7%、93.3%,主要表现在“教科书相关培训机会较少”“配套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希望获得“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相关专业知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等培训。因此,培训内容应当切合教师教学需求,多开展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等培训,让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学段课程目标,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教育等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第二,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教师认为对教学帮助较大的培训形式主要是“教学观摩”“校际交流学习、参观考察”“实践培训”。因此,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为教师提供“菜单”式培训,包括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教学观摩、实践培训、校际交流学习、参观考察等,赋予教师选择权,增强培训效果。其次,建立轮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开展教师脱产培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师德师风、形势与政策的理论学习。以网络培训为补充,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第三,针对不同教师群体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建立健全乡村学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开展乡村学校全体教师培训,侧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培训,引领教师重视挖掘课程内涵,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实效。
第四,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锻炼制度,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实践教育活动,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革命战争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历史遗迹等红色景点,走访当地老党员、革命前辈,讲好红色经典故事。
第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形成评估反馈机制,培训前做好需求调研,培训后做好评估反馈,将培训的内容、形式、周期等纳入评估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四)改革评价机制,建立教师成长通道
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机制。以课时量计算标准为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在计算工作量时,基数远高于道德与法治、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所谓“小科目”的课时工作量,这严重挫伤了“小科目”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即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弊端,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为导向,制定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时事教育、组织德育实践教育等记入工作量,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评奖评优、培养培训上要充分体现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通道更加顺畅,让思政课教师有事业感、获得感、使命感,增强岗位吸引力。
(五)健全教学改革激励机制
学校应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开展教学比赛、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实现“以赛促优”“以赛促研”,鼓励教师夯实内功,聚焦育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树立优秀思政课教师典型,充分调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广西德育的监测数据,找出问题及成因,有利于学校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德育质量和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何颖,孔祥华.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三级协同助力教师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5):24-27.
[2]王孝军.乡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甘肃省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2):75-78.
[3]王松光.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双轨三段进阶式培养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19(35):46-4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报告[R].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20年.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广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长效机制的研究”(2022ZJY23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曦(1977— ),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管理。
(责编 欧孔群)39CA1AF6-1F4F-4B24-8079-C596A98A33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