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县城有大能量

2022-06-08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县城县域城镇化

只有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台旨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才能有效防止撤县设区的冲动,科学合理地确定县城发展路径。

为什么要发展县城?发展什么样的县城?怎样发展县城?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方式。《意见》发布后,无论是专家解读,还是百姓热议,都彰显了这份针对县城城镇化首个中央层级政策文件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意义。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不仅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鄉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好县域,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县域城镇化的短板却较为明显,比如产业发育不足、市政公用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环境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城乡发展融合度不高等等。但辩证地看,无论是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演化,还是人口流动发生的变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动力都十分强劲,空间非常广阔。

释放县域城镇化潜能,必须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古语云:“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县域城镇化不能照搬固定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学定位,要首先明确自身属于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中的哪一类。只有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才能有效防止撤县设区的冲动,科学合理地确定县城发展路径。

释放县域城镇化潜能,必须坚持以产业为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才有人口集聚,方能解决人口“流而不留”的问题,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化解人们“城市留不下,故乡回不去”的心结。不可否认,不少县城的产业平台功能比较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冲抵了县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低的优势,加之县城投资消费水平与城市差距较大,发展动能明显偏弱。但差距意味着空间,坚持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就能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释放新的巨大投资消费潜力,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释放县域城镇化潜能,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当前,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如何推动县城建设发展既重“面子”更重“里子”,关系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这就要求县城提升外来人口与进城农民的福祉,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再突破,在提供更多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上下功夫,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延续城市文脉上花力气,提升县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只有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各方面权益,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保障随迁子女在常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加强青年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有进取之路而无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让我们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释放小县城的大能量,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11FF891D-0339-4D4E-A0E0-E5D1B55F7275

猜你喜欢

县城县域城镇化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